【没有胜者的乌克兰议会选举】 乌克兰议会选举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2007年9月30日,乌克兰举行了议会选举,这是其自1991年独立以来首次提前举行议会选举。根据乌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最终结果,共有5个党派得票率超过3%,进入新一届议会。亚努科维奇领导的地区党获得议会450个议席中的175席,季莫申科联盟156席,尤先科的“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自卫”联盟72席,乌克兰共产党27席,前议长利特温领导的利特温联盟首次进入议会,获20席。其中,以亚努科维奇为首的,由地区党、共产党等组成的亲俄罗斯阵营因旗帜为蓝色,被称为蓝色阵营;以尤先科和季莫申科领导的亲西方阵营因旗帜为橙色,被称为橙色阵营。
  
  政治斗争促使议会选举提前
  
  2006年3月26日,乌克兰举行了修宪后由总统议会制向议会总统制过渡的首次议会选举。地区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并与社会党、共产党组成议会多数派。同年8月,地区党领导人亚努科维奇出任总理。2007年4月,乌总统尤先科以部分反对派议员退出所在政党、加入议会多数派违宪为由,签署总统令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总统令遭到议会多数派的强烈反对和抵制。乌克兰政治危机激化,国内冲突一触即发。为避免国内出现大规模对抗、社会分裂及其他不可预测的后果,亚努科维奇与总统达成妥协,同意今秋提前大选。
  尤先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近半年来亚努科维奇声望日增,多次民调显示,其在国内的支持率远超过尤先科,成为2009年总统选举最有竞争力的人物。尤先科不得不通过提前选举来迫使亚努科维奇下台,以限制其对自己的威胁。值得关注的是,自总统宣布提前举行议会选举之日起,其合法性就一直遭到质疑。议会多数派至今仍坚持认为提前选举违宪,这就为新议会和新政府能否如期组成、乌政局能否恢复平静埋下了隐患。乌克兰共产党总书记西蒙年科表示,总统决定解散议会的命令是在“遵守美国政府的指示”,履行2004年“橙色革命”期间对美国做出的承诺。亚努科维奇对季莫申科和尤先科的党派提出了警告,称一旦发现议会选举具有欺骗性,就会发动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议长莫罗兹更是公开宣称,乌政治危机可能因选举而再度爆发,政权问题可能会“再度依靠街头运动来解决”。
  “橙色革命”以来,乌克兰-直处于动荡之中,这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矛盾重重,政党之间相互攻击,政治妥协荡然无存,老百姓对此已经感到厌倦和反感,“稳定”和“团结”成为了乌选民最大的呼声。这次参选的政治力量都深知,稳定政局和为人民谋福利才是获胜的关键。因此,在激烈的竞选角逐中,很多党派一改以往“融入欧洲”、“言论自由”等标榜民主的王牌,改打“民生牌”,突出稳定政局和给人民福利等主张,将鼓励生育、提高工资、增加退休金和助学金、解决住房和医疗问题等列为竞选纲领的重点。地区党提出了“稳定和福利”的竞选口号,主张加强社会保障。季莫申科联盟主要强调“社会公正和国家竞争力”,而“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自卫”竞选联盟则高举“法治国家和民族团结”的旗帜。
  
  橙蓝阵营势均力敌
  
  此次选举并未改变乌政治力量对比,橙蓝阵营仍各占半壁江山,从得票率来看,除社会党的位置被利特温联盟所取代之外,其他各政党的排序几乎是去年议会大选的翻版。除此之外,地域分立对抗局面依旧:以大工业集团为主的东部和南部地区仍是地区党、乌共和利特温联盟的“票仓”;支持季莫申科联盟和“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自卫”竞选联盟的选民照旧来自倡导“脱俄入欧”以及西方价值观的乌克兰中西部地区。在具体得票率方面,地区党上升2%,季莫申科联盟上升8.5%,“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自卫”竞选联盟上升0.51%,而社会党则跌出了3%的议会门槛,得票率仅为2.86%。各党支持率涨跌互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亚努科维奇担任总理以来,通过稳定能源价格、扩大对外贸易,迅速扭转了乌经济下滑的势头。2006年,乌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8%,吸收外资额较上年增长5倍,而近一年来,乌克兰的股指也上涨了一倍以上。此外,地区党于8月27日向中央选举委员会提交了由五百多万选民签名的请愿书,要求就俄语地位、国家结盟、州区地方行政长官选举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这既是选前的一种造势,但也说明该党一旦执政将采取确定俄语地位、冻结加入北约进程、推动州区地方行政长官直选等措施,坚定了东、南地区选民的信心。第二,季莫申科以坚定的民主斗士的形象以及毫不妥协的立场成为了西方国家的不二代言人,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全方位支持,也赢得了憧憬西方民主的选民的青睐,再加上季莫申科极强的个人号召力,其同名联盟支持率急速上升。第三,包括“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联盟在内的10个亲总统政党于今年7月组建了“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自卫”竞选联盟,此举有效地聚集起总统支持者的选票,防止一些无法进入议会的小党对选票的分流。但是,有将近半数乌克兰人不支持尤先科解散议会并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的决定;除此之外,一些橙色革命的坚定支持者也对总统向蓝色阵营妥协表示不满,从而转向支持季莫申科联盟。
  
  美俄暗中加力角逐
  
  相比前几次选举中高调现身、扮演主角的情形,俄美在此次选举的公开场合几乎“销声匿迹”,但仍在暗中角力。
  2007年2月,季莫申科应邀访问美国,美副总统切尼、国务卿赖斯分别接见,向其“面授机宜”。季莫申科回国后,马上与亲总统派联盟,并希望借助尤先科的力量解散议会,东山再起。于是她立即着手联合“我们的乌克兰”向议会多数派发难,开始无限期地抵制议会工作,不断催促尤先科签署解散议会的命令,并最终点燃了乌克兰政治危机的导火索。除此之外,季莫申科暗中得到美方巨额资金支持用于竞选,与美国大财团关系密切的各大私人电视台、报纸更成为了橙色的海洋。
  橙色阵营方面,9月11日,尤先科接受西方主要媒体采访时爆料,俄官员阻挠有关他在2004年总统竞选活动中被人下毒事件真凶的调查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尤先科接受采访之前不久,民调结果显示,“我们的乌克兰-人民自卫”联盟支持率排名第三,而尤先科对此显然是不满意的。因此可以推测,尤氏此举与06年选举中的俄乌天然气争端以及克里米亚灯塔事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蓝色阵营方面,俄罗斯通过能源杠杆向乌施压,严防出现对俄不利的“政治过激行为”。10月2日,随着乌克兰议会选举的票数统计表明亲西方政党赢得胜利,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恰逢其时”地发表声明说,在无法解决乌克兰方面拖欠该公司13亿美元债务的情况下,公司10月份就可能减少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并且逐步将天然气的供应价格提高到市场水平。而俄驻乌克兰大使切尔诺梅尔金早在选举之前就表示,俄供应给乌的天然气价格取决于“谁将上台”。
  
  政治动荡仍将继续
  
  尽管“橙色阵营”在此次议会选举中以微弱优势获胜,获得了组阁权,但是6票的优势还远远不足以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转以及乌克兰政局的稳定,而乌长期积累的根本性矛盾也并未随着选举的结束而消除,乌克兰的政治动荡也将长期持续。
  第一、法制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不完善,不能建立清晰明确的游戏规则。乌克兰的修宪工作相对仓促,宪法尚不完善,没有对总统和总理的权力分配问题做出明确阐述,倘若无法解决总统和总理“谁控制谁”这个问题,那么政治僵局必然会继续。
  第二、由于历史原因,乌东西部地区在种族、语言、宗教、文化和社会经济上存在结构性和根本性的裂痕。东乌克兰受俄影响深远,居民大都信奉东正教,讲俄语,俄族居民很多,社会情绪亲俄。而西乌克兰深受西欧的影响,居民大都信奉天主教,讲乌克兰语,乌克兰族占绝对优势,其“回归欧洲”的要求和亲西方情绪十分强烈。
  第三、地缘政治的复杂性是乌政局难以稳定的重要外部因素。乌克兰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美俄争夺的焦点。对美国来说,只要赢得乌克兰,其领导的北约的势力范围将直接扩展到俄乌边界。而俄罗斯最重要的目标则是,保持乌克兰处于俄罗斯的影响之下,使乌克兰在地缘上成为俄对抗北约的战略缓冲带甚至是战略前沿。
  
  (责任编辑:王 栋)

相关热词搜索:乌克兰 议会 胜者 没有胜者的乌克兰议会选举 乌克兰议会选举 乌克兰提前举行议会选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