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军售禁令的“破解”与“反解”] 对华军售禁令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解禁问题已引起欧、美、日、俄、台的高度关切,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大议题。解禁大势已定,但欧盟内部的“反解派”和美国的作梗使解禁面临重重障碍。最后的解禁将可能是欧美达成妥协,美国仍维系其主导的西方对华武器禁运体系。
推动欧盟解禁的积极因素
1989年6月,欧共体12国首脑会议决定禁止对华出售武器。根据该决定,欧盟出台了一项禁止各成员国对华出口武器的公告,即欧盟对华军售禁令(以下简称:禁令)。该禁令没有法律约束力,解释和执行禁令的权力在各成员国。但禁令规定,只有在成员国一致同意的情况下,欧盟才能解除禁令。近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猛,2003年9月,欧盟发表其第五份对华政策文件,决定将欧盟与中国的关系从“全面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却保留禁令,回避中欧关系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防务合作问题。这表明,在欧盟眼中,欧中关系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紧密型伙伴关系,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禁令曾是影响欧中关系发展的主要症结,现在更显不合时宜,欧盟解除禁令提上日程。
(一)中国成为欧盟建立多极世界格局和实施全球治理的重要借重力量。一方面,中国发生了巨变: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影响力波及全球,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已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中欧双方在多边主义、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恐、防扩散、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等方面共识扩大;中欧领导人互访频繁,而且建立了一年一度的中欧首脑会晤机制;中欧政治对话和人权对话近年来也取得进展;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更为迅猛,2004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与1978年相比,中欧贸易额增长了40倍。
(二)中法德三国政府是促进欧盟解除禁令的推动力量。2003年10月,在中欧北京首脑会晤上,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向欧盟“三驾马车”提出解除对华武器禁运要求。此后,中国在首次发布的《对欧盟关系政策文件》中,明确要求欧方解除禁令。2004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出席第7次中欧首脑会议时,再次提出欧盟应解除禁令。中方希望欧方能通过这一举动,从实质上提升对华的政治关系。
法国最早提出欧盟应解除禁令。2003年法国国防部长访华时公开表示欧盟应解除禁令。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此后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上提出重新审议欧盟对华军售政策,获得欧盟15个成员国领导人一致同意。2003年底,德国总理施罗德访华时表示支持解除禁令。2004年初,胡锦涛主席访法时,希拉克总统更加明确支持解除禁令。2004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出席亚欧首脑会议期间指出,欧盟对华武器禁售已有15年之久,对今天的中国已经毫无意义。
(三)欧盟企业界呼吁解除禁令。欧洲空中客车公司设备供应商法国斯奈克玛集团引擎部总经理文特雷说:“中国市场非常重要,但欧盟对华敏感技术出口管制及军售禁令已影响我们在华的业务”。欧洲航空与航天公司总裁加缪说,他和他的欧盟国家大多数同行都认为,欧盟对华实施敏感技术出口管制和军售禁令早已过时。越来越多的欧盟企业家认识到,跟随美国对华实施军品和高技术出口管制的策略并不成功,相反却使欧盟的一些企业失去了庞大的中国市场。
在中法德三国的推动下,欧盟解除禁令取得一定进展。2004年12月17日,欧盟首脑会议重申继续为解除对华武器禁售努力的政治意愿,并酌请下一欧盟轮值主席国完成已取得进展的解禁工作,以便做出最后决定。
欧盟解禁面临的内部障碍
欧盟解除禁令需要得到25个成员国的一致同意。虽然法德意等国坚决主张解除这一过时的禁令,但瑞典和丹麦等国基于人权方面的考虑持保留意见;英国、爱尔兰、比利时和荷兰仅消极地表示“不反对”;波兰、捷克和拉脱维亚等中东欧国家要听美国的指令。此外,欧洲议会、一些成员国议会、党派和人权组织也反对欧盟解除禁令,并对本国政府施加影响,为解禁设置重重障碍。解禁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欧盟对华施压的工具。
(一)将解禁与中国“人权问题”挂钩。尽管多数欧盟成员认为,中国近年来在改善人权方面做出重大努力,中欧人权对话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认为中国的“人权状况”与国际公认的标准“尚有差距”,要求中国在人权问题上做出“较大让步”,批准《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欧盟委员会认为,“解除禁运还为时过早,中国应该首先在促进人权状况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然后才能考虑取消禁运。欧洲民众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始终感到担忧。如果解禁,欧盟委员会将面临欧洲民众的指责。”欧盟理事会发言人及荷兰外长都指出中国应批准《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瑞典和丹麦甚至提出,中国至少应当和欧盟“在人权问题上达到同一水平”,才能解除禁令。
2003年12月,欧洲议会通过一项要求维持对华武器禁运的决议,理由是“中国人权状况依然不能令人满意”,“不足以使欧盟取消对华禁运。”表决以373票对32票29票弃权的悬殊差距通过。荷兰议会也通过了类似欧洲议会的决议。德国绿党和社民党在联邦议院提出联合议案,要求中国尽快批准并落实联合国《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切实落实新修改的宪法中有关保护人权和私有财产的条款,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二)将解禁与台湾问题挂钩。欧盟委员会负责外交事务的发言人艾玛和欧盟理事会发言人尼古拉斯指出,欧盟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但也会对台海局势予以关注。一些成员国认为,解禁可能会给中国发出一个错误信号,“鼓励中国用武力方式去解决台湾问题。” 德国外长菲舍尔说,欧盟要解禁,首先“要确保这些武器没有用作内部镇压或者用来威胁台湾。”
(三)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武器出口行为准则,继续限制对华军售。欧盟、欧洲议会、一些成员国政府和党派都认为在解禁前,需制定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武器出口行为准则(目前该准则的解释权在各欧盟成员国手中),详细规定向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国出口军品的标准和数量。2004年11月,欧洲议会以572票赞成,72票反对通过一项表决,认为欧盟解禁的时机尚不成熟,主张在欧盟出台一项武器出口行为准则之前,继续维持禁令。德国绿党和社民党向政府提出,在解禁前欧盟应就向第三国出口武器制定出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武器出口行为准则。
欧盟解禁的主要外部障碍
(一) 美国是欧盟解禁的最大外部障碍。
1、美国反对欧盟解禁的原因。一是美国的长期战略目标之一就是阻止中国在军事和战略上的强大,保持对华10至20年的军事优势。美国国防部认为,为加强遏制中国,就必须阻止中国获得高性能的军事装备。为此,美国竭尽所能阻断中国购买所需武器的渠道,以减缓中国增强国防力量的步伐。从近期看,美国阻止欧盟解除禁令,维持台海军事力量对比平衡,防止增加中国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以确保美国一旦武力介入台湾问题时拥有巨大的军事优势。二是维持美国主导的西方对华武器禁运体系,防止一国松动,引起连锁反应,使美国主导的西方对华出口管制体系不攻自破,进而使美国单边对华军事禁运失去效用。三是通过压欧盟维持禁令,避免北约内部出现重大分歧,继续维系美国在欧洲的主导权。为此,美国为反对欧盟解除禁令,使出浑身解数,从外交、军事和立法上多层次对欧盟施压。
2、为封杀欧盟解禁制造舆论。一是美国提出中国侵犯人权,指责“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只会向其他独裁政权发出错误信号”,称中国军队可能用“欧盟的武器镇压中国境内的持不同政见者”。因此,欧盟对华实施武器禁运的基础仍然存在。二是美国称中国增强国防力量主要原因是威胁台湾,而美国基于《与台湾关系法》有义务加强台湾的防务。欧盟一旦对华解禁,很可能导致中国国防力量增强,美国则需帮助台湾增强军力。大陆一旦进攻台湾,美国作为台湾安全的保护者,需承担起保卫台湾的任务。欧盟对华解禁,中国定会向欧盟采购大批武器,进而威胁台湾。美国不能允许欧盟“协助中国人更有效地杀害美国人”,“这不是盟友应做的事”。三是美国妄称中国正全力进行远远超过其国防需要的军备建设,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后,还准备控制日本和东南亚。中国人民解放军试图最终取代美国成为太平洋上的军事霸主。四是美国宣称,中国在武器出口管制方面表现糟糕,欧洲的敏感技术肯定会落到朝鲜、伊朗、叙利亚等中国的流氓朋友手中。
3、对欧盟外交施压与挥舞“大棒”并举。一是屡屡向欧盟施压。美国通过驻欧盟各成员国外交官和通过向欧盟各成员国外交部发电表达美国的反对意见。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派主管出口管制官员到欧盟游说,反对欧盟解禁。国务卿鲍威尔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多次表示美国反对欧盟解禁。美国总统布什在2004年6月美欧首脑会议上,亲自向欧盟施压。2004年8月,布什总统要求英国首相布莱尔否决欧盟解禁。布什总统有可能在未来召开的北约首脑会议、美欧首脑会议和八国首脑会议上加大对欧盟施压的力度,并将继续对亲美的英国、波兰、捷克等国施压。二是以欧盟切身利益相威胁。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多次声称,如果欧盟解禁,欧盟将为这一决策付出代价。12月7日,在中欧领导人会晤的前一天,国务院国防贸易管制办公室主任格雷戈里?苏汉说,欧盟作出任何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的决定,都将对美国向欧盟的军事出口造成严重后果。国防部官员威胁说,美国警告欧盟不要解禁,欧盟如解禁,将影响美国向其成员转移先进的国防科技,包括美国与8个欧盟成员国正在研制的F-35新型战机。美国一位负责中国政策的官员指出,如果欧盟执意解禁,美国定将做出“极为强烈的反应”,有可能中止与欧洲的军事科技交流,并阻止美欧国防工业进一步合作。美国国会可能通过立法,威胁对那些向中国出售武器的欧洲企业实施制裁,禁止其向美国销售产品,禁止美国军工企业与其合作。由于英国在军事技术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程度高,且美国国会刚批准英国可优先获得美国的军事技术,如果英国支持欧盟解禁,美国将取消给予英国的特别待遇,英国军工企业受美国报复的影响将最大。
(二) 日本政府公开反对欧盟解禁。2004年11月4日,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在与芬兰国防部长凯里举行会谈时称,日本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表示担忧和关切。12月7日,日本首相助理川口顺子在索菲亚出席欧洲安全合作组织部长级会议时称:日本政府希望欧盟各国不要解禁,要求各国继续实施对华武器禁售。日本政府对欧盟解禁的表态,反映了其对华安全战略的重大变化。
另外,台湾当局也四处活动,宣称大陆的人权状况“进步有限”,欧盟对华武器禁运的基础仍在。
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随着中国日益强大,排除内外阻力总是会实现的。有消息说,在6个月之内就能解禁。从目前看,其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因为中国并不急于从欧盟大规模购买武器。
(本文责任编辑: 卜卫东)
相关热词搜索:欧盟 破解 售禁令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的“破解”与“反解” 欧盟暂缓解除对华军售 当代世界2005年第2期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