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鹅毛又不让鹅叫唤【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终于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即坊间所称的“起征点”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 按说,我们应该眉开眼笑。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法,经过此次税法修改,纳税人数从8400万人减少至约2400万人,有约6000万人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无论横看竖看,新个税法“利好”毫无疑问。
但还是有人笑不出来。据说,以后男女相亲,见面都不用再半遮半掩地套对方的工资收入,而是可以又直接又含蓄地问,你光荣地缴纳个税了吗?若对方高兴地回答,不用交了,那没悬念了,他是中低收入阶层。
这只是不太关乎痛痒的“税事”,可有的却是直接触到了公众痛处的事。据说,北京地税局表示,单位发给员工的月饼应视为一种实物福利,属于员工的应纳税收入。数百万人表达了“被加税”的愤懑,亦有人理性地算了一笔与月饼有关的“税账”。一个白领每月工资6800元,她每月应纳税720元,若加上一盒300元的月饼,她的税级便陡然增至更高一档,需缴所得税增加了300元。计算的结论是,她要为自己可能并不想要的月饼付全价。
事实上,近段时间,与“税”有关的新闻一直层出不穷,从“月饼税”之惑到“房产更名征税”之争,从《福布斯》杂志发布报告称“中国内地税负痛苦指数”居全球第二,到初秋一份伪造的国税总局“47号文”制造的乌龙迷局。每一个与税有关的话题都挑起了公众敏感的神经。
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2011年都是公众从“税意正浓”到“税意渐醒”的标志性一年。长久以来“税”如同影子,紧跟在每个人的身后,却难见阳光。“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更多的是来自其中一方――政府的信息和声音,而另一方则一直沉默不语,几乎是一片寂静。”一位经济学家评论道。
对于税收制度,17世纪法国政治家哥尔柏曾有一句经典的评价:税收是门艺术――“如何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拔最多的鹅毛就是“加重税负”,而听最少的鹅叫,就是让征税的“痛苦指数”降到最低。
随着民众对于征税的关注度和敏感度日益提升,官民之间的博弈也逐渐步入正轨。
在一些观察者看来,近年来中国人的“税意盎然”固然是好事,但离一个全民纳税人意识觉醒的时代尚有距离。“月饼税”也好,“加名税”也罢,开征未必不可以,但前提是,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减少模糊的间接税,让人明明白白纳税。
纳税光荣,明明白白地光荣纳税,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让人们看到税收是否真正回归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义,体现了税负的公平。这样的要求,应该不算太高。
相关热词搜索:最多 鹅毛 最少 拔最多的鹅毛 听最少的鹅叫 拔鹅毛又不让鹅叫唤 自家杀鹅的拔鹅毛妙招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