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暴:媒体\权力和关键人物] 窃听风暴剧情解析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2011年7月4日 媒体:引爆导火索 2002年4月的一天,格伦?穆尔凯尔像往常一样,走进位于伦敦南部的那间狭小的办公室。他的工作可不怎么光彩――私家侦探,而他的特长是非法窃听。
就在上个月,萨里郡一个名叫米莉?道勒的13岁女孩失踪了,获知这一消息的《世界新闻报》记者立即找到了穆尔凯尔,希望通过他的窃听获取消息。穆尔凯尔通过固定电话追踪到了女孩的手机号码,并顺利侵入了手机留言信箱――这里存满了米莉的家人给她的电话留言。凭借这些留言,《世界新闻报》做出了一篇独家报道。
而今天,穆尔凯尔的任务是删除这些留言――米莉的留言信箱早就满了,为了持续获取信息,《世界新闻报》的记者请穆尔凯尔将部分留言删掉,以便有更多的存储空间。
正是这个简单的举动,使米莉的家人确信她尚在人世,警方也排除了“遇害”的可能性。然而几个月后,当米莉的尸体被发现后,所有人都在疑问:究竟是谁在清理米莉的信箱?答案在2011年7月4日揭晓:英国《卫报》爆料,《世界新闻报》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电话,扰乱警方破案。消息一出,举国哗然。
《世界新闻报》是英国最八卦的小报之一,窃听电话、翻垃圾、购买名人隐私等手段无所不用,像菲尔普斯吸食大麻、老虎伍兹的性丑闻之类的猛料都是它爆出来的。本来,人们抱着隔岸观火的娱乐心态,对名人隐私乐此不疲。然而,在米莉事件中,《世界新闻报》无视人命关天,依然只顾爆料,不仅伤害了一个家庭,也让英国人意识到:只要有新闻价值,任何人都逃不出《世界新闻报》的掌心!
就在米莉事件曝光后,《每日电讯报》又披露:2005年伦敦地铁恐怖袭击发生后,穆尔凯尔曾应《世界新闻报》的要求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电话进行窃听;此外,窃听丑闻的受害人可能还包括阵亡英军士兵的家属。紧随其后,伦敦警察局又披露,遭《世界新闻报》窃听的受害者可能多达4000人……
7月6日,英国议会针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召开紧急会议,首相卡梅伦将这一事件形容为“极其恐怖”的无情行为,并承诺展开独立调查。
2011年7月7日
关键人物:詹姆斯?默多克
7月7日,已经沸沸扬扬的英国舆论再次爆出重磅消息: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停刊。当众宣布这一消息的不是鲁伯特?默多克,而是詹姆斯?默多克――新闻集团欧洲和亚洲区总裁,当然,他更为显赫的身份是:老默多克的儿子。当舆论的炮火纷纷对准《世界新闻报》时,这个传媒帝国的“太子”毫无悬念地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现年39岁的詹姆斯是默多克的次子,他曾经是个“家族异类”。当他的兄长规规矩矩地从名牌大学毕业、进入新闻集团“辅佐”老爸时,詹姆斯蓄胡子、戴眉钉、染头发、刺文身,刻意在人前隐瞒他的姓氏,俨然一副叛逆小子的模样。1995年,还差一年就毕业的詹姆斯从哈佛大学辍学,和朋友合办了一家音乐公司。有人说,从哈佛肄业的人多少都有两把刷子。一年后,这家音乐公司便被环球音乐公司以250万美元收购。当然,环球音乐公司背后的老板正是默多克。一种说法是詹姆斯在一年时间内就取得不俗的盈利,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不管怎样,詹姆斯最终回归家族公司,迈上了“成为”默多克甚或“超越”默多克的征途,华丽转身成为名牌西装和考究细丝边眼镜装扮下的沉稳商人。
1999年圣诞节,默多克的一句发问“喜欢吃中餐吗”,27岁的詹姆斯便受命只身前往香港独挑大梁。彼时,新闻集团从“小超人”李泽楷手中获得的星空电视台正处于生死关头,五年亏损五亿英镑。甫一上任,詹姆斯便做出大胆举措,选择印度作为星空卫视攻入亚太地区的突破口,大举进军印度电视市场。如今,星空卫视已是印度最受欢迎的电视台,并在中国内地成功落地,星空电视台也已扭亏为盈。初试牛刀便大获全胜,令默多克对这个曾经的“问题青年”儿子刮目相看。
2003年,詹姆斯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英国天空电视台首席执行官。一开始,英国人并不给面子,称他是“戴耳环的哈佛辍学生”,然而詹姆斯再次奉上了漂亮的成绩单――到其离职前,天空的收费用户由2003年的715万户增至867万户,年经营收入也从当初的1.9亿英镑增长到3.75亿英镑。此外,天空电视台还精明地购入英国另一家表现出众的独立电视台17.9%的股权,并与英国电信展开了竞争。
战绩斐然的詹姆斯很快超过了他能干的哥哥,被认为“继承了商界大亨的血统,似乎天生就知道如何在舞台中央保持刻意的姿态”。当然,詹姆斯也不像外界所说的是默多克的“应声虫”。最明显的例子是,2009年英国大选前夕,詹姆斯突然指示旗下的《太阳报》“倒戈”,转而支持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詹姆斯的“背叛”不仅使工党深受打击,也令默多克尴尬不已,因为他和布朗私交甚密,不过默多克最终也转而支持卡梅伦。
从2007年开始,詹姆斯平步青云,从新闻集团欧洲和亚洲部的负责人,一路升至新闻集团公司副首席运营官、公司国际业务主席与首席执行官。所有人都明白,这名年轻人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坐上新闻集团的头把交椅。然而,丑闻缠身的《世界新闻报》正是詹姆斯辖下报纸,它所爆出的系列窃听丑闻,最终将这位商界新星拖下了水。
在窃听风暴爆发后的第三天,詹姆斯做出了应对举措:立即关停《世界新闻报》。有分析说,虽然詹姆斯因曾批准向电话窃听案的受害者支付和解金而饱受批评,但是关闭《世界新闻报》一方面顺应了民意,表达了新闻集团对窃听事件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避免怒火更大范围地烧向新闻集团,实属“断腕求生”的明智之举。
不过,这场愈演愈烈的窃听风暴对于一路顺风顺水的詹姆斯来说,无疑是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正如新闻集团旗下的《华尔街日报》所说,“他(指詹姆斯)在控制丑闻造成的损害一事上的表现可能决定未来他是否能接替其父出掌新闻集团”。眼下,詹姆斯不仅被要求辞去天空电视台董事会主席的职务,还可能会因为窃听和行贿丑闻而被刑事起诉。更有传言说,詹姆斯成为下一个默多克的愿望很可能会泡汤。
2011年7月8日
关键人物:安迪?库尔森
但是,窃听风暴并没有因为源头的关闭而停息,7月8日,伦敦警方证实安迪?库尔森被捕的消息,理由是涉嫌贪污以及“合谋窃听电话”。作为《世界新闻报》的前主编、卡梅伦政府的前发言人,现年43岁的库尔森在这一轮持续数年的窃听风波中始终是一名关键人物。
尽管近年来遭遇不少冲击,但《世界新闻报》一直是英国最大的周日小报。而2003年开始担任主编的库尔森自然功不可没,是默多克集团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有人说,库尔森惟一的新闻理念就是:搞到独家新闻,不惜一切代价。据称,库尔森经常毫无顾忌地和同事们谈论“黑暗艺术”,只要能挖出“猛料”,便可以不管新闻的来源。对于这一点,在《世界新闻报》工作过十多年的肖恩?霍尔非常清楚:“库尔森是一个可怕的主编,也是一个骗子,作为经营报纸的人,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报纸的新闻来自哪里。只要不被发现,《世界新闻报》都鼓励员工进行电话窃听,库尔森对此早就知情。”不过,直到2005年,《世界新闻报》的窃听手段才真正惹来了麻烦。
2005年5月,《世界新闻报》报道了威廉王子膝盖肌腱受伤的消息。这条不痛不痒的新闻没有引起读者的关注,却令王室起了疑心,因为威廉王子受伤的事情鲜有人知。次年,《世界新闻报》又一次刊登出威廉王子嘲笑哈里王子的邮件,警方顺藤摸瓜,揪出了该报的王室新闻记者克里夫?古德曼和私家侦探格伦?穆尔凯尔,并认定他们曾窃听查尔斯王储的通讯秘书和副官,以及威廉和哈里王子私人秘书的电话,次数高达609次。古德曼和穆尔凯尔随即被判入狱。
正是因为牵涉这一案件,库尔森不得不引咎辞去主编职务。不过,他并没有赋闲在家,而是被当时的保守党党魁卡梅伦招至麾下,担任该党首席联络官,负责竞选策划包装和媒体联络。有人猜测,正是通过库尔森,保守党终于与和工党保持多年“蜜月”关系的默多克拉上了关系。卡梅伦成功当选后,功不可没的库尔森顺理成章地出任其政府发言人。
然而,正当库尔森春风得意之际,《世界新闻报》的劲敌、一直对窃听事件穷追不舍的《卫报》于2009年捅出一则爆炸性消息:《世界新闻报》曾拿出100万英镑作为封口费,要求一名因手机短信被窃取而曝出绯闻的体育界名流放弃诉讼。窃听丑闻再次浮出水面,库尔森被迫辞去发言人一职,《世界新闻报》副总编辑伊恩?艾德蒙也因此被捕。而引爆全民怒火的米莉?道勒事件则成了压倒库尔森和《世界新闻报》的最后一根稻草。
7月18日,就在库尔森被捕后十天,曾经揭露《世界新闻报》窃听行为的肖恩?霍尔暴死家中。虽然目前没有找到霍尔死于谋杀的证据,但是,这“恰逢其时”的死亡无疑令这场窃听风暴更加扑朔迷离。
2011年7月10日
媒体:绝响与重挫
7月9日,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世界新闻报》主编科林?梅尔给所有员工发了一封邮件:“今天是非常困难的一天……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也不是我们应得的回报,但我知道,我们会推出一期令所有同仁自豪的报纸。”读罢主编的信,编辑们开始制作第8674期,也是最后一期《世界新闻报》。
通过天空电视台的画面,人们看到《世界新闻报》的采编室一派忙碌景象,大家似乎憋足了劲儿想要为《世界新闻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但是一些细节仍然透露出了离愁别绪,一名员工的衣服上写着:“再见,令人痛苦的《世界新闻报》,今天我将离开你。”副主编爱德华兹对BBC的记者说:“这里有280名员工,他们跟几年前的窃听丑闻完全没有关系。他们只是一群勤奋工作、诚实能干的新闻工作者。如今,他们要为不是自己所犯下的罪过而失去工作。”
《世界新闻报》最后一期特别专题的开头写道:“‘这是一个慵懒的周日下午。妻子在沙发上安然入睡,孩子们出去散步。你舒服地把脚放在沙发上,拿起眼镜开始翻《世界新闻报》。’这句话出自伟大的作家乔治?奥威尔。尽管这句话写于1946年,但是,一个半世纪以来,这已经成为寻常人家的一个普通场景。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报纸早已融入英国,成为普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并非自吹自擂,《世界新闻报》168年的历程,也完整记录了英国和整个世界的变迁。从维多利亚女王逝世到戴安娜王妃香消玉殒,从泰坦尼克号沉没到人类登上月球……广泛的触角、出众的采编团队、独特的报道方式,使这份报纸成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周日小报。在最后一期中,编辑们历数了那些因《世界新闻报》的报道而被抓捕或免职的罪犯,总结了《世界新闻报》做过的好事,甚至盘点了往期出现过的半裸女星,但大部分版面是用来回顾以往的头版,其中不少都标着“独家”字样。正是为了争得“独家”,这份报纸开始漠视法律、漠视道德底线,走上了自我毁灭的歧途。
结束了忙碌的一天,200多名员工纷纷聚集在办公大楼前,举着最后一期报纸合影留念。与此同时,他们的大老板――默多克正十万火急地飞赴伦敦。默多克可不是来安抚这些丢掉饭碗的记者和编辑的,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自己对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SkyB)的收购顺利,为此,默多克父子已经忙活了大半年,并准备花125亿美元来换取BSkyB61%的股权,以此将传媒帝国的版图向广播电视领域拓展。
早在这个收购计划的筹备阶段,英国的传媒业界就曾联名上书商务大臣,痛陈这项收购可能会创造一个可怕的巨兽,使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抗衡,加重新闻集团对英国媒体业的控制(新闻集团控制着英国40%的报纸销售份额和6%的广播电视新闻观众)。最终,英国政府在获得“将天空电视新闻台设为独资公司以保证其编辑独立性”的保证后,才批准了这项交易。
1969年,当默多克进军伦敦时,首先看中的就是《世界新闻报》。正是凭借这份报纸的利润,新闻集团先后收购了《太阳报》、《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在英国市场收益的帮助下,默多克又转战美国。如今,《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福克斯电视台等知名媒体均在他的名下。就在米莉?道勒事件曝光前一周,他的继承人詹姆斯还信心满满地对媒体表示:收购BSkyB是新闻集团未来十年扩张的开始。
然而一切都随着《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画上了句号。英国反对党工党提出要求新闻集团撤销对BSkyB收购的动议进行投票表决,而就这一动议,英国政坛的观点空前一致。尽管这对新闻集团的收购行为没有法律约束力,但迫于政治压力,7月13日,默多克不得不宣布,新闻集团放弃收购BSkyB。至此,新闻集团的扩张计划遭到重挫。
2011年7月17日
权力:吃出来的祸
7月17日,窃听风暴出乎意料地波及另一个主角――本该是调查窃听事件的伦敦警方。当天,英国伦敦市警察局局长保罗?史蒂文森宣布辞职。据称,史蒂文森不仅聘用《世界新闻报》前副主编尼尔?沃利斯担任顾问,而且还被发现曾接受一所奢华温泉疗养院的免费招待休养。而就在史蒂文森接受招待期间,默多克的爱将丽贝卡?布鲁克斯也“恰巧”出现在该疗养院。翌日,曾在2009年决定不再重新调查《世界新闻报》窃听案的伦敦市助理警务处长约翰?叶慈,则因与沃利斯和布鲁克斯私交甚密,遭警方停权后宣布辞职。
实际上,伦敦警察局的高层与新闻集团之间的往来远不止这些。据英国媒体披露,从2006年至今,叶慈一直定期和《世界新闻报》的编辑们吃饭,而局长史蒂文森在调查窃听丑闻期间,和默多克的属下吃饭18次,其中八次是和《世界新闻报》当时的副主编沃利斯。窃听丑闻曝光后,就有媒体报道说,由于伦敦警察局内部一些人员与《世界新闻报》关系密切,警察局有意压制了对窃听案的调查。在四年多的调查中,警方只起诉了几个所谓的“流氓记者和编辑”,拒绝扩大调查规模。
按照史蒂文森在7月19日听证会上的说法,他手下45名新闻官中有十人一度为《世界新闻报》的母公司新闻国际工作。而此前参与调查窃听丑闻的警员安迪?海曼不仅与调查对象吃吃喝喝,而且在离开警察局后,摇身一变就成了新闻集团旗下的《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说,小报和警方之间早已达成不言自明的默契:小报需要新闻爆料,而警方需要掩盖丑闻。比如,《世界新闻报》曾爆料动作明星德诺姆?埃利奥特的女儿成为妓女,这正是他们以500英镑从警方买到的内幕。而这笔秘密交易最终导致了这名年轻女孩的自杀。一位前警方官员毫不避讳地表示:“警察们经常和记者出去喝酒,建立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有利。”而这种长期“吃喝出来”的微妙共生关系,终于在这场窃听风暴中“大白于世”,并罕见地引发英国警界大地震。
2011年7月11日~20日
多米诺骨牌坍塌
虽然詹姆斯?默多克有壮士断腕的果决,但就在《世界新闻报》关门大吉后仅隔一天,新闻集团旗下的另外两家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太阳报》就被拖下了水。这两份报纸的工作人员,竟然曾入侵前首相布朗的法律文件,并六次假扮布朗用电话从银行骗取他的账户信息,非法盗窃布朗儿子的医疗记录。
第一张骨牌从英国倒下,很快传到了远隔重洋的美国和澳大利亚。这对于默多克的传媒帝国而言,无疑是一记重拳。
7月11日,《世界新闻报》曾经的竞争对手、英国《每日镜报》报道称:一位前纽约警官透露,当9.11事件发生后,《世界新闻报》记者曾联系他,想获得遇难者的电话号码以及他们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前的详细通话记录。所幸,这位警官没有对《世界新闻报》承诺的报酬动心,当即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
面对这样的报道,美国人显然不会无动于衷,从国会议员到9.11遇难者亲属,纷纷致电、致函美国司法部、联邦调查局,要求对默多克旗下的媒体进行调查。7月14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已开始展开调查,一旦窃听行为被证实,必然会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引起美国监管部门注意的,还不仅仅是“窃听”的嫌疑。据英国多家媒体报道,已有确切证据显示,《世界新闻报》记者曾贿赂警方。美国法律专家称,一旦传闻被证实,美国司法部门就可能对新闻集团适用“境外腐败行为法”。
在默多克的老家澳大利亚,他的“老乡们”同样担心自己的隐私被窃听。新闻集团在澳大利亚的子公司――新闻公司已经公开表示,要对旗下媒体过去三年来所有的稿子和款项进行一次彻查,以缓解民众对窃听丑闻可能出现在澳大利亚的担忧。但这似乎不太奏效,7月21日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表示,新闻公司必须接受质询,回答一些“困难的问题”。
随着窃听丑闻的不断升级,昔日无限风光的传媒精英们陆续被拉下马。7月14日,英国警方逮捕了《世界新闻报》前副主编沃利斯。7月15日,新闻国际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和新闻集团旗下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斯?辛顿相继辞职,默多克在短短数小时内失去了执掌英美市场的两员大将。
7月19日,默多克和儿子詹姆斯一道走进英国议会的大门,接受议员们的质询。父子二人都诚挚地表达了歉意,并在此后三个小时的质询过程中始终保持谦卑。虽然他们不想为窃听丑闻负全责,但至少打消了英国人对新闻集团影响英国政治的猜疑,为新闻集团挽回了一点声誉。然而,愈演愈烈的窃听丑闻远未结束,如果联想“水门事件”中的尼克松,那么默多克父子及其传媒帝国的未来仍然充满变数。
相关热词搜索:窃听 关键人物 权力 窃听风暴:媒体 权力和关键人物 媒体权力和关键人物 权力和关键人物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