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要论】外刊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与美国面对面:在非对抗和趋同之间 Sergei Lafrof(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 《侧翼》 2008年10月13日
《罗加诺夫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继9.11之后,今年8月8日爆发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再次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形势,并有力地证明单极世界已不复存在。尽管欧洲在这一事件上的反应更富有建设性,但美国依然是俄罗斯最希望对话的国家。俄美关系中存在诸多问题,高加索危机后更深陷龃龉,然而俄美之间没有根本性对抗,只有在改革方式上的分歧。美国的历史正走向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的长周期末尾,而当今世界需要在美国出现新的罗斯福和肯尼迪。俄罗斯没有低估美改革的困难和阻力,但同时相信美国人民改造自己国家的能力,也相信他们会重新认识一些原来自以为然的“真理”。任何全球治理体系和领导地位的合法性都应以应对所有挑战的能力来确定。在这一基础上俄美关系将会进入新的趋同阶段。尚 月
亚洲能通过消费走出危机吗?
Hugo Restall(《远东经济评论》编辑)
《远东经济评论》
2008年10月刊
香港评论出版公司
出版
以高储蓄率和定向出口为特征的东亚发展模式在过去几十年里使许多人脱贫。然而,金融危机迫使亚洲国家抛弃现有模式,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亚洲国家相信中国有能力抵御危机,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快,外汇储备多,内需旺盛。但中国是出口大国,对外部需求变化非常敏感。现在,中国遭遇外部冲击和国内投资泡沫,同时面临通货紧缩的危险。中国虽采取措施平衡经济,扩大内需,但只要有出口市场,中国就不采取具体行动。金融危机推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政府废除鼓励储蓄、抑制消费的政策。对中国而言,鼓励消费,一个根本措施就是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因为只生一个孩子意味着要多储蓄养老。此外,平衡中国经济的最大障碍是缺少一个自由浮动的汇率机制。骆永昆
国际劳务流动与劳工权益保护
Piyasiri Wickramasekara(国际劳工组织
的高级人口迁移项目专家)
《第三世界季刊》
2008年秋季刊
英国《第三世界季刊》
杂志社出版
近年来,国际劳务流动因其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劳务输入国得以补充劳动力,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劳务输出国人员向本国汇款、劳务回流以及劳务流动造就的跨国团体则有利于劳务输出国的经济发展。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将劳务输出列入国家发展与消除贫困规划的共识。不过,目前,国际劳务流动仍面临阻力:劳务输入国采取“闭门”政策而且对劳工权益保护不足;国际劳务流动方式仍面临挑战:对劳工的虐待与剥削、非法劳务流动数量增多、发展中国家高素质劳动者流失、低技能劳动者面临壁垒、劳工及其家人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外来劳工遭遇歧视、缺乏可信的劳务输入政策,等等。王世达
美国的“强行推销”
Bruce W. Jentleson(杜克大学教授)
Steven Weber(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
《外交政策》
2008年11/12月刊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出版
20世纪下半叶,美国观念塑造了全球政治格局:美国通过牵制与威慑换来和平;美国通过霸权建立资本市场;美国引领世界创造财富;美国民主鼓舞世界民众;美国文化成为吸引年轻人的磁石。但全球秩序已经改变,世界对“美国模式”不再有共识,美国面临着意识形态领域新竞争。谁能主宰21世纪新全球意识形态市场?未来十年,意识形态是最重要、最富变化的国家力量;技术手段增加了软实力,尤其在非政府参与者手中;每个参与者都代表独立的意识形态,“民主价值”与“国际价值”必须一致。美国应该意识到这是一场新游戏,国际参与者们有能力也有不足,但他们将与美国同台竞争,倘若“意识终结论”者为“新意识”贴上美国中心的旧标签,新买主就不会对此买账了。黄 莹
相关热词搜索:外刊要论 外刊要论 考研英语外刊 外刊时文双语精析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