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还需要关注美国大选吗] 2018美国大选直播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2004年美国大选,本刊约金灿荣、杨玉圣,对话《中国人眼中的美国――从大选说起》。 2005年布什总统访问中国,本刊约金灿荣、杨玉圣和赵梅,对话《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
2008年11月美国又一次举行大选。这次大选发生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与美国发生严重金融危机之后,本刊再约金灿荣、杨玉圣,进行这次对话。
――编者手记
关注,还是不关注
徐 波
2004年美国大选的时候,本刊曾经写下大意如下的一段话: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大选曾是中国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媒体的报道连篇累牍,读者也是兴趣盎然。而在这一年,媒体对大选的报道却显得黯淡无光,人们的关注也是有-搭没-搭。因为这一年抢眼球的国际事件层出不穷,分散着对美国大选的关注。而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们自己发展了,对世界的认识深化了,值得关心的事更多了,对美国的看法也不像以前那样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美国又总是自毁形象,使人们对它的兴趣在无形中减弱了。
今年又是美国大选年,本届大选与上届比也确实更有看头,从民主、共和两党党内初选开始,在大选过程的每一个关键点上,各种媒体都对大选的诸多“看点”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和评析,给人的印象是分析和报道的数量和强度都超过了上一届大选。但是,今年发生在世界上和中国国内的大事实在是太多了,仍然在冲淡着人们对这次大选的关注。尤其是9月以来突然再次扩大、并进一步向全世界扩散的金融危机,正发生在这次大选的最后、最关键的阶段。
金灿荣
的确,今年世界上发生的众多大事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不光是中国,据我的观察,欧洲对美国大选的关注度也比以往有所下降。我始终认为,今年世界上有三件事,比美国的大选更为重要。
一是正在演进中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可能会在很多方面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变世界金融权力结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改变国际关系。
二是围绕着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冲突所出现的美俄关系紧张,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冷战以后大国关系既竞争又合作的基调,美俄之间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关系紧张,使整个国际关系的气氛恶化。
三是北京奥运会所象征的中国的崛起,中国崛起意义非凡。亚洲崛起的本质是中国的崛起。相比之下,当初日本和四小龙的崛起,不能代表亚洲的崛起,那只是亚洲的一部分力量在西方体系内获得利益。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今年中国国内发生的很多事情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我们经历了许多天灾,经历了许多人祸,但是今年我们取得的成绩也非常多,最引人注目的当然就是成功举办奥运会。另外,在两岸理性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度过了“台独”危机。还有“神舟七号”太空行走这样的科技突破。还有另外一些对中国经济发展同样重要,但是大家可能没太注意的消息,例如中国造船工业拿到的订单占世界的72%,今年的汽车生产将突破1000万辆,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因为事情这么多、又这么密集,就使对美国选举的关注度减少了。
杨玉圣
如灿荣教授所说,美国这次大选,确实是在特殊的国内国际背景下展开的,所遇到的内部外部的问题也都较多。那么这能不能说明美国就毛病百出,不值得关注了呢?其实从历史上看,美国在大选时遇到问题,尤其是内部问题的时候是很多的,但是它总能解决这些问题,找到出路。大选就是它寻找出路的契机和手段,它还会继续前进。
例如,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的1860年大选和内战期间的大选,内战前的南北对抗与内战的危机,是美国立国以来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生死考验,因为当时美国面临着一分为二的现实危机。如果当时当选新总统的不是共和党的林肯,也许美利坚合众国就不会继续“合众为一”了。
再如,1929~1933年的大危机,那又是美国面临的一场生死考验。那次大危机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它最终导致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了三个世界战争策源地。而民主党的罗斯福在那次大选中当选及其随后推行的新政,不仅挽救了危机中的美国、改变了美国的命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的命运。当时的美国可以有另外两种选择:一是选择法西斯主义,二是选择社会主义或者苏联模式,而罗斯福选择了新政,创出了另外一条新路子。无所畏惧的罗斯福救了美国,同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决定了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未来格局。如果不是罗斯福当选,可能美国会面临另外的选择。
金灿荣
但是我想强调,尽管关注的程度不如过去,但美国人自己,还有世界其他国家毕竟还有那么多人在关注美国大选。
对美国来说,选举是执政者合法性的来源,是政策调整的机会,社会矛盾的调节阀,公民参政的主要手段,还是向世界展示美国,增强美国软力量的途径。所以美国人总体上始终重视选举。
对其他国家来说,仍有很多人关注美国选举,原因我想有下面几个。
首先还是因为美国重要,所以人们要关注它。尽管美国犯了一些错误,但严肃的学者和政治家不会做出“美国衰退了”这样的结论。美国的政策动向仍然会影响到外界生活。
其次,这次大选从新闻点角度来讲是非常有趣的。竞争异常激烈,出现了很多新的身份的人:老人(麦凯恩)、女人(希拉里)、黑人(奥巴马)。这些人的身份跟一般典型的白人中年男性不一样,所以其中趣味性超过以往。
再次,美国的媒体在着意“推”美国大选,这是美国媒体的一种自觉意识,因为美国大选是其软力量的一种体现。美国的选举过程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吸引人的力量。从美国的新闻界和政治界来讲,选举成了美国一个很好的“产品”。
杨玉圣
美国以外的人们关心美国选举,也跟美国是个移民社会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说,全世界、的人都跟美国有“亲戚”。肯尼亚为什么要关注大选?这是因为奥巴马的父亲是肯尼亚人。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为什么关注美国大选?因为现在很多人家都有亲友在美国学习或工作。更重要的是,不管中国、欧洲、日本、韩国,包括我们的台湾等在内,它们的市场依托就在美国。现在打开任何一个媒体,不管是电视、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还是网络等新兴媒体,都能看到大量的关于美国及其大选的消息。中国的主流媒体也几乎每一天都有关于美国大选的最新报道。大量的图片、文字,各种最新动态,公众都能够及时看到。这是全球化时代资讯发达的结果。为什么华尔街打喷嚏,全世界都在关注,就是因为美国的地位在现今的世界上还是无可替代的。因此,不能说美国在衰落。这次金融危机, 如同美国生了一场大病一样,但它还有条件、有能力能把自己治过来。
虚骄之气,会不会妨碍继续了解美国
徐 波
今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的发展成就和精神面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最强大的美国却爆发了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受到重创。这两件事在同一年发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对比。这两件事是否会助长我们一些人的虚骄之气?今年正好是改革开放30周年。10年前、20年前、30年前我们关注美国,是因为美国强大而中国弱小,美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相信美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现在中国正在腾飞,国际影响迅速增强,而美国不但遭到经济重创,由于其错误的对外政策,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多年来也在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于是就在想:我们还有理由那么关注美国吗?
金灿荣
的确,除金融危机外,由于布什当局施政不当,近年来美国在内外政策,特别是在对外政策上犯下了大的战略失误,导致美国软力量持续下降。今年预选开始的时候,大约70%的美国公众认为美国走在错误的轨道上。而进入10月,这个比例达到89%。这种社会心态反映出,目前美国人心思变。这次大选的结果是民主党人奥巴马赢得绝对胜利,更是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这一点。
过去30年,从撒切尔主义和里根主义革命开始,世界的主要经济潮流是新自由主义,特点是对政府极端怀疑,认为政府是问题所在,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所在,因此要把政府管起来。另一个特点是信任市场。但是金融危机已经给人们这样一个印象:华盛顿(政府)要被管制,华尔街(市场)也要被管制。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是自由均衡理论,它基于一种信仰,认为人都是理性的,会根据理性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追求过程中达到一种均衡,而均衡是对每个人都有利的。从启蒙时代开始,人们就有这种认识。但始终有人在挑战这种认识,这些人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人理性的时候少,非理性的时候多。第二,人们得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你要理性,你得到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但你的信息永远都不完整。任何时候、任何人、任何条件下都是基于不完整的信息在做判断。非理性、信息不完整的人,无法达到这样一种理想均衡。30年代大危机就是一个案例。大概最后的结论是这样:无论什么制度都不能无条件信任,需要制约。这就会导致人们这样一个思维上的变化。这个思维的变化,在中国的力量上升、美国的问题暴露的时候,最后在中国人心中会出现一个比以前要复杂的美国形象。
杨玉圣
现在,包括格林斯潘在内,许多人都认为,目前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是近100年来最大的危机。我认为,现在还不好判定它是不是最大的,但它的后果不会像1929年大危机那么严重。当时,尽管国与国之间的横向联系比过去加强了,但总体上来说各国之间还是壁垒森严,没有世界性甚至区域性的联盟。当时的做法并非同舟共济,而是相互转嫁危机,其结果就是最后把大家都拉进去,最后导致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从局部战争转为世界范围的战争,也说明那个世界已经开始联系非常紧密了。正是二战才使人们认识到这一点。
现在这次金融大危机,源于美国,影响了欧洲,也会影响中国。但这一次,世界不会看着危机就这么发展,美国也有解决危机的这个能力。美国的制度经历了这么多考验和挫折,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自主能力和纠错机制。比如这次大选,人们对布什总统的政策出现的问题,通过选举进行奥巴马所倡导的“变革”。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国,它的机制是比较成熟的。所以,我不认为这次危机会使美国遭到很大消弱。
金灿荣
说到助长虚骄之气,目前看来还不至于,但是未来几年可能会显现出来。我估计,对奥运会的影响要用十年的时间去消化。而目前的金融危机处理的情况怎么样?通常认为,处理得好,明年就能终止,然后大概用三年时间进行恢复。
杨玉圣
我和灿荣的看法不完全一样。我觉得,虚骄之气现在就在一些人中客观上存在,而且影响很坏。
我记得李慎之先生生前提醒人们,不要有吃的了就忘了挨饿的味道。这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无论如何,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距离发达国家,我个人的判断是至少还得一代人以上的时间。而且,还得有一个前提,即像现在这样龟兔赛跑似地追赶。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有很多人在为衣食住行甚至单纯的吃饭问题犯愁。对中国来讲,对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讲,最紧迫的还是吃饭问题。三鹿奶粉事件,不是一个环节而是整个环节出了问题,上上下下都出了问题。我觉得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中国在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公德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一百年前美国的“镀金时代”是强盗大亨的时代,但也没有出现如此丧尽天良的事件。我一直认为,看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不要看GDP,要看芸芸众生的生活状况。我觉得我们现在这届政府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再单纯以G3P为追求目标,而是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这在理念这一步上跟国际主流接轨了。但是,怎么把这个理念变为现实,这还是一个很紧迫的问题。
在中国目前这个状况得到根本改变之前,美国更多的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的一个多年从事金融研究的朋友说,这次危机在美国而不是在中国爆发出来,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到美国那个程度,没有美国那种金融创新的能力。美国最后是能够化解这个危机的。对这次危机,我不能预见别的,但至少能预见到一个结果,即它不会引发像二战那样的大悲剧、大灾难。它肯定能够被解决。这也是二战留给人们的一个教训。我们现在成就很大,但问题也很多。我最忧虑的就是用成就的巨大来遮蔽问题的严重性。看看美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保罗,肯尼迪教授的《大国的兴衰》开始,美国知识界对美国是否衰落一直有一种反思性的批判精神。美国的问题固然很多,但它有能力化解,也不会出现像三鹿事件这样突破人性底线的社会问题。所以,对美国,我觉得要保持一种理性的认识。
中国世界都在变,对美国的看法怎样变
徐 波
中国毕竟在飞速发展,中国的发展不但改变着自己,也改变着世界。中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在明显提高,人们对自身、对美国、对世界的看法,一定会随之发生改变。
金灿荣
的确,由于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的发展等因素,世界经济的结构在发生变化,这会导致对美国认识的变化。未来10年的变化可能会是很快的。去年4月基辛格曾说,过去10年的变化相当于100年的变化,很大程度上跟中国崛起有关,需要用全新的方法来认识中国。现在世界上的很多 新的变化,都是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这样一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崛起(其中中国分量最大),它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在改变,500年来西方主导世界议题的这样一种情况。这样的国家大约有二、三十个,被称作“金砖四国”、“展望五国”或者“新钻十一国”等等,它们的人口占世界一半以上。过去大都搞计划经济,近20年来走向市场化改革,走向开放,经济效率大大提高,现在占世界经济的比例大大增高。1998年西方七国把俄罗斯拉进来变成西方八国时,它们的GDP占世界的74.9%。2008年当八国在北海道召开首脑会议时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57%,挤压它们这个比例的就是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世界经济的结构在变,其中好多东西值得人们反思。新的国家的崛起和世界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反思,反过来会导致对美国认识的变化。
如果做一个历史比较的话,改革开放前,我们是没有独立的美国观的,我们对美国持批判态度,但那不是中国人自己研究的结果,而是相信斯大林制造的资本主义总体危机论。那时我们的对外战略,主要是在美苏两家之间找一个对我们比较合适的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总体来讲我们对美国兴趣很大,非常渴望去了解它,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带着某种对它迷信的色彩。似乎一切问题都是以美国为坐标来看待。那也不是成熟客观的态度。但是我们的主流认识是了解美国、学习美国。70年代末美国一些人自己炒起“美国衰落论”,一些中国学者在80年代也跟着谈到这个问题,但不是中国学术界的主流,否则不能解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政策方针,即在某种意义上用开放来促进改革。但是现在,中国第一次开始独立地、按照自己的判断来认识美国。
30年过去了,中国在变,美国在变,所以我认为中国人未来的美国观也会变。我估计在五、六年之后,当金融危机的影响充分显现,奥运的效应也充分显现出来的时候,中国人对美国又会有一种新的认识,心态上是平视的,理解上要更加复杂。其中会有尊重,而迷信的色彩会少一点。所以我认为,未来中国将会有一个建立在自信基础上的、更复杂的美国观。但是这是中国人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杨玉圣
对美国的判断,不仅要从中国角度,也不仅仅从美国角度看问题,而是应该基于一个全球视野。在中国,从政界到知识界、学术界,我们还没有达到美国对中国研究那样的程度,对一切都有自己独立的立场。其实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是不怎么了解的,而中国的许多老百姓,尤其是城里人,对美国倒是烂熟于心。但是,在专家层次上,美国对中国的研究相当深。从费正清到现在,一脉相承,而且不断推进、深化。这也反映了美国的一种文化战略,尽管包含着宣扬美国文化形态或价值观的因素,但它毕竟很自觉地做着这么大的一个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中国的专家对美国的深层次研究,目前还是远远不够,而且大致还是停留在一个大而化之的阶段,而老百姓对美国的了解,又有很多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些都说明正像我们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样,包括美国研究在内的中国学术还是发展中的学术。但是有一条,只要中国最好的大学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到美国留学,而且留学以后不回国服务,那么这就说明这两个国家还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所以资中筠先生曾经说过,美国这个国家不可能衰落,因为全世界的人才都往美国跑。所以,美国本身就是一个“联合国”。当然美国也藏污纳垢,但总的来说它吸收、集中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还有,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取之不尽。所以,邓小平说,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判断起码还得持续一代人。
金灿荣
玉圣教授所说,对美国的判断,应该基于一个全球视野,这是可以肯定的。坦率地讲,中国人这样做,会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强。与欧洲的德国法国、亚洲的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相比,它们更多地受到民族国家观念的约束,而中国在历史上其实不是个民族国家,而是一个帝国(这一点跟美国倒是一样的),天生视野就更开阔。
中国上坡的时候,美国会下坡吗
徐 波
这次大选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举行,危机影响了美国社会,也影响了美国大选,选民一边倒地抛弃了他们认为对造成危机负有责任的共和党,选择了号召“变革”的奥巴马。
人们要问:美国将会怎样变革?美国的地位会受到什么影响?在中国走上坡路的同时,美国会走下坡路吗?
金灿荣
不妨回想一下9.11事件。9.11事件后,人们说美国遭受了重创,但没有人认为9.11会导致美国衰落。9.11只是美国遭遇到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个事件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热情,所以是它展现能量的一个时候。
这次金融危机对美国的确造成重大影响。第一个直接影响就是造成经济损失,第二是暴露出金融方面的问题并引起人们的愤怒,这直接影响了大选选情,第三就是观念上的影响,人们对华尔街不像以前那么信任了,认识到华盛顿需要管理,华尔街也需要管理,第四就是今后全球金融布局会更分散一点。
以上几点影响是可以预期的,以后会不会再影响到国家安全上的行为,这个现在没有把握判断。比如有关国家因为危机的影响,在气候、环境方面的全球合作进程会不会暂时中断。这还算是比较好的景象。恶的景象是各国财政状况恶化,政局不稳,导致对外冲突的可能性。比如柬埔寨和泰国,为了柏威夏寺而发生武装争端,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如果双方各自内部情况都很好,不会把军队派上去。坦率的讲,华尔街的危机还在发展中,对它的影响目前我们还不是看得很清楚,至于这个影响是完全局限在经济领域,还是会扩展到国际安全领域,是一个存疑的事情。
当然这次我们也能看到好的方面。国际社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过去要清楚一点,另外各国利益关联度比以前要大,为了共同的出路,大家会形成国际团结把华尔街救出来,不让它破产。但是今后我想大家对它的信任肯定是有问题了。至于说美国未来的前景,没有严肃的学者会认为这次危机会导致美国衰落。
杨玉圣
还有一点:即使美国存在许多问题,还是有人认为美国是一个安全港。很多人恨美国是因为它这个角色,爱美国也是因为它这个角色。美国能够去摆平一些事,除了获取自己的利益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主持一些正义。美国本身拥有的那种人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实体经济优势,也是任何一个国家比不了的。
金灿荣
根据目前中国的发展情况,中国的确正在极大缩短与美国的差距,无论GDP还是军事力量。我觉得美国现在对中国是真正开始有内在的敬畏了。假设美国在对华政策方面运作不当,中美之间一旦发生什么冲突,美国的损失是比我们大的。确实不能 把中国的力量低估了。
杨玉圣
国家军事力量确实不应被低估。但是还要看到,在民众生活方面,即使美国发生危机,民众生活受到影响,我们与他们的差距也依然非常大。还有生活质量问题,社会道德层面的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
金灿荣
玉圣提到教育问题和美国的人才优势。我是这样看的:看美国的人才优势要用历史眼光。过去美国从欧洲引来了不少高级技工,而我们今天意义上的高级人才引进是从二战后开始的。它是历史现象,是不固定的。所以如果美国国内发生重大的经济危机,甚至政治上的变化,就不排除有人才外流的可能。根据美国教育协会今年公布的一个中美教育比较的资料,中国在校学生已经在数量上超过美国(中国为2750万人,美国为1550万人,我们足足比他们多1200万)。经济学重视“人均”,而国际战略学是不重视人均的,重视的是绝对的数量,就像打仗,一个战役中谁能拿出更多的资源,谁就能打赢。我们一直说我们中国“人均”数量低,但是所有与我们打交道的美国战略学家根本不听你这个,他说你作战的时候拿出来的东西比法国多得多。美国重视工科教育,但是美国今年的工科毕业生是67000人,日本是69000人,中国却达到89万人(还仅指公立大学,不包括民办大学)。美国的人力资源公司说中国的工科大学生只有十分之一有国际竞争力的,但十分之一也比美国多20000多人!美国还有一个弱点:它有51%工科生是外国学生。即使中国教育水平较低,这个数字与美国比也不低。
杨玉圣
但这个数字是否也造成一个错觉。我们毕业生的质量能够与美国相比吗。还有,国内的大学,即使公立大学的大学生,即使把读研究生、出国留学的都算做就业,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一毕业就失业,成为家庭的负担。这涉及几年来中国大学扩招问题。一所普通的地方大学,学生数量动辄几万。这些学校无论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能够达到要求吗?
金灿荣
但是要看到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都欢迎中国的留学生。至少我们211工程这100所大学的本科教育在国际上就是一流的。
说到大学扩招,我再讲一个历史事实。1946年,美国为1000多万二战退伍士兵的去向问题,通过了著名的“士兵权利法案”,为他们进入大学学习创造条件,结果美国的大学在五年时间扩张了八倍(在校生由1945年的100万,扩张到1951年的800万),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这些人都是这个法案的受惠者。中国大学的扩招看起来比他们慢,从1999年开始扩招,那年是108万人。截至2007年达到540万人,八年扩张五倍。参照美国的经验,即使扩招带来一些问题,假以时日,教育质量也会提高的。
环境问题也是这样。我刚刚到首尔参加了一个中日美韩四方的学术会议,与会外国学者都是中国问题专家。他们首先认为北京奥运会真是不错,反过来又说?运会之后环境问题又突出了。但是他们也承认另一个情况:80年代初的东京,80年末的首尔,环境问题跟现在的北京是一样的。但20年后它们的情况都不一样了。所以这基本上是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我们的选择是要不要重化工业,如果要,就得经受污染,如果又想要又要避免污染,这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个理想。人类是在错误中前进的。未来中美两国的硬力量差距肯定会缩小。
看美国大选,还要有更高的角度
徐 波
中国在上坡,但是面临的问题还很多;美国出现了大问题,但是也不会立刻就走下坡路。看来美国的一切,包括它的大选,仍然值得我们关注。中国在变,美国在变,世界在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这次大选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金灿荣
我想,在今年这样一种内外背景下的美国大选,是一个重要的事件,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大选本身也是美国人选择新人、选择新政策来应对问题的方法。如果把美国作为一个社会体系,它的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值得我们学习。你可以从中观察美国的学习能力在这个问题上的体现。另外一个观察点是?巴马创造了奇迹。他证明了美国社会比40多年前要宽容得多。在1960年,没有一个美国人敢于想象40年后有连续两个黑人国务卿(鲍威尔和赖斯),48年以后有一个黑人总统[奥巴马)。但是它发生了,发生就说明这个社会进步了。
希拉里也已经创造了历史,在一个大党里面能在预选里面走这么远,这当然就是一个奇迹了。只不过有一个奥巴马更突出,把她的光芒给压住了。佩林也是,两党的两位女性同时出现,也说明美国的社会结构变了。美国一个很大的投票群体是职业女性,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经济条件也不错。奥巴马、希拉里、佩林,大选中涌现的这一串政治明星,说明了美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文化宽容度的增加。
再有,美国现在面临内外困境,民众的共识就是要变革,选出一个代表变革的人。我们看美国大选,不能光满足于它有政治影响、有趣味性,还要从更高的角度,看美国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一个过程和手段,是怎样来解决问题的。我一直有这么一个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甚至一个学校。一个公司,其竞争力量取决于它的学习能力。人类也从来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论设计来避开风险,人类都是在错误当中学习的。做的最好就是能够吃一堑长一智。我们看美国的系统怎样纠错,这是一个观察点,再一个就是看它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有哪些变化,它这些变化对国际结构有什么影响,对大国关系有什么影响、特别是对中美关系有什么影响。
杨玉圣
美国大选四年一回,哪怕在内战、一战、二战这样的特殊时期照样进行。这次是四年一度的正常的选举活动,不一定非要给它赋予一个特殊的意义。至于说金融危机,它的严重性恐怕超不过内战和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同时也是一次契机,能通过制度作出一种调节。所以,我觉得我们首先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这次选举。至于出现奥巴马、希拉里和佩林现象,这是对近50年来美国文化多元主义的一个反映和总结。从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到现在只有半个世纪,从女权运动出现到现在是160年。美国是个具有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奥巴马本身也是美国国际化的一个反映。这对于美国几百年来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主流文化来说,是喜还是忧,还得进一步观察。奥巴马胜出了,做了新的总统,白宫主人变成黑人,但他能不能善始善终,还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美国虽然是多元文化、多元社会,具有很大的宽容性,但极端的白人主义还是存在的。据称,奥巴马当选后,就将成为仅次于林肯的受到暗杀威胁最大的总统。此外,奥巴马获胜这个结果也有一 定的偶然性,因为他受过良好教育,有非常好的素质,有个人魅力,能够得到白人的认可。
奥巴马上台后能不能推动这个多元社会继续“合众为一”?李慎之先生说过,如果美国不能“合众为一”了,不但对于美国,而且对于世界都不是好事。奥巴马当选,这是一个符号,如何看待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需要往后追溯,往前展望。它是不是必然的?
普通中国民众很关心我国台湾地区的选举,对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大选几乎都不那么关注,惟有美国大选,总是会有所关注的,不管其程度有多深。这是因为,从国家关系、学术交流、个人关系等各个层面上,我们与它已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了。“不是我们,胜似我们”,所以无法不关心。没有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十全十美的,美国也不例外。美国这个国家经历了内战,经历了1929年大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冷战、9.11恐怖袭击和现在的金融危机,但每次都有能力过这个槛。能过这个槛,让这个国家在一个正常轨道上,对于全世界至少不是一个坏事。美国一乱,像李慎之先生说的,就是“中心塌陷”了。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负得起这个责任来。美国属于国际大家庭的核心成员。不管一个国家跟美国的关系是好还是不好,美国事务,包括大选在内,绝不仅仅是美国的,相反,它是世界的。
美国不会就此衰落
昊国全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地唱衰美国之声不绝于耳。
但是,现在说美国时代结束,过于夸张了。因为有诸多理由相信美国终会度过危机。
其一,强大的经济实力让美国对金融瘟疫更具抵抗力。美国经济总体实力仍然傲立群雄。按名父币值计算,2007年美国的GDP是日本的3.2倍,德国的4.2倍,中国的4.3倍,英国的5倍,印度的12倍。此次金融危机给美国造成的损失,对于美国13万亿美元的GDP未说,并不是非常大的数字,美国还是可以承受的。何况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在关外国投资者在帮美国分摊次贷损失。上月美国会通过的7000亿美元救市法案似乎数额惊人,但是它只占到美GDP的5%多一点。
其二,美国握有调控世界经济命脉的利剑――美元。虽然欧元和日元的崛起,使美元的绝对垄断地位受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是在当今的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中,80%的国际交易、70%的进口贸易和几乎全部石油贸易都在使用美元,关元仍是世界公认的硬通货。对美国来说,控制住了美元就掌握了转嫁自身危机的法门。
此外,目前世界储备中关元占2/3,而且通过此次全融危机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货币能够独撑国际货币全融体系。在“后继乏人”的情况下,世界共同出乎救助国际金融市场便是惟一选择。
其三,美国拥有快速的政策反应能力。虽然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没能预判到次贷的发生,但是在次贷危机发生后,关联储和美国政府的反应还是可圈可点的、由布什提案的提振美国经济的财政政策法案,在国会迅速通过。关联储也迅速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防止市场出现雪崩效应。同时,关联储一再调低联储利率,并且虽然在降息幅度上大胆出手,但在速度和节奏上严守“泰勒法则”,从而使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保证。
其四,美国拥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源。虽然次贷危机的元凶――房地产市场曾对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过推动作用,但是保证美国的经济长久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却是美国的强大创新能力。2000年以来,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一直保持在2%以上的增长,即使是在2001年的经济衰退中也不例外。美国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占到了世界的1/5。强大的引领潮流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是保证美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其五,关国金融体系具有强大自我纠错能力。虽然关国金融机构在这场次贷危机中广为人所诟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全融行业聚集了全世界最精英的人才,这些智慧之脑使得关国能够较为迅速地识别问题,自由的市场制度又使得全,融机构能够在发现问题后迅速于以纠正。对比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却是一直自欺欺人地掩盖其银行危机。不同的纠错方式必然带来的是不同的市场结果,日本的结果出现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
其六,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使美国衰落,也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唱衰美国的论调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但总是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这场金融危机也不可能终结美国独占整头的时代。金融危机过后,美国仍然会是超级大国。
余 翔
相关热词搜索:还需要 大选 美国 中国人,还需要关注美国大选吗 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关注美国大选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