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北京奥运与两岸关系】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北京奥运圆了海峡两岸的百年奥运之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喜庆节日。然而两岸的政治现实又留下些许遗憾,对 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是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辉煌的见证,是13亿中华儿女、台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引以为傲的盛事。然而遗憾的是,百年梦想成真的北京奥运,却没能在海峡两岸之间写下一个圆满的结局,留下巨大的遗憾。
百年遗憾
象征友谊与和平的奥运圣火传递是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件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盛事。北京奥运圣火如何在政治敏感的台湾实现传递,是海峡两岸人民十分关注的事件。为此,两岸就奥运圣火在台湾传递问题进行了沟通、协商,并在2007年2月达成四项共识。
今年4月26日,北京奥组委经与中国台北奥委会协商并征得同意后,报国际奥委会批准,宣布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将由越南胡志明市到台北,再由台北到香港、澳门,然后进入中国大陆。然而,民进党执政当局却认为这一公正、合理的传递方式“矮化台湾”,反对将台湾与香港、澳门在连接一起,认为此举会造成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嫌疑,因此拒绝接受。由于台湾方面坚持错误做法,双方无法达成妥协。最后,国际奥委会宣布,奥运圣火将不会在2008年4月经过台北。
年初马英九胜选后,许多台湾老百姓又在问,奥运圣火能否再来台北传递?可惜时间已经不允许。结果在2008年春开始的奥运火炬在中华大地的传递中,惟独没有经过祖国的宝岛台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遗憾。
无法实现携手共同入场
奥运会不仅是一个国际体育盛会,而且是展现一个民族与国家强大的盛会。南北朝鲜是一个民族、两个国家,政治军事对立,但在奥运会这个世界最关注的盛会上,却能将政治放一边,将民族利益与民族自豪感放在首位,实现共同入场,展现大韩民族的团结与自豪感。
这次北京奥运会,两岸均希望两岸运动员能够携手,共同入场。台北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与国民党籍“立法委员”蒋孝严等先后提出两岸运动员携手共同入场的建议,也在网上获得热烈反响。然而,在敏感的两岸政治现实下,在经历了奥运圣火台北传递受阻之后,岛内没有人再敢去努力,也就宣告了两岸运动员无法实现共同入场,无法展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盛况。尤其是台湾方面还特别强调台北代表队的进场顺序,不仅不愿两岸携手入场,而且反对将台湾与香港、澳门排在一起,坚持将台北代表队入场安排在日本之后、中非共和国之前,以突显台湾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象征。这不能不说是北京奥运会的另一个两岸奥运人的巨大遗憾。
国民党执政没有改变
在民进党执政期间,在其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目标下,两岸关系不仅无法改善,而且面临很大的危机。特别是陈水扁会不会借岛内“大选”制造意外事端?会不会出现“台湾独立事件”?一直是北京当局最关心的重大事变之一。因此大陆将台湾问题列为可能影响北京奥运会顺利举行的重大外部因素之一,甚至超过当时尚未爆发的“藏独事件”或其他恐慌事件。马英九的胜选彻底化解了“台独事件”对北京奥运会的可能冲击,不仅为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更为北京奥运会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台海和平环境。
然而,没有了“台独事件”可能对北京奥运会的冲击,并不表示两岸在奥运会问题上实现了和解,台湾问题依然是北京奥运会的一大敏感议题。两岸仍旧在“中华台北”与“中国台北”名称问题上发生争议。日前,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在奥运会期间的标示采用“中国台北”,台湾方面表示了反对。台“外交部”发言人陈铭政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华民国政府绝不接受‘中国台北’这个词,坚持“Chinese Taipei”就是“中华台北”。
凝聚两岸奥运人的心血
尽管这次北京奥运会因政治因素的干扰,留下许多遗憾,但却无法改变两岸奥运人对北京奥运会的关心与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依然是包括海峡两岸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一次奥运会。
2001年7月13日,当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时,中华台北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与何振梁紧紧拥抱,喜极而泣。这一历史瞬间,成为永恒的记忆,凝聚着两岸奥运人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的实现,让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两岸奥运人有着更深刻的感受与感慨。吴经国先生后来接受记者采访,回答北京奥运会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时表示,奥运会在中华大地举行是我人生的两大梦想之一。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还有一个梦想我正在努力。这个梦想就是在北京奥运会上,大陆与台湾的奥运选手能够携手入场。
其实,从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开始,就有了两岸奥委会的相互往来与交流。在北京申奥过程中,由于申办国不能投票,台北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先生投给北京的这一票,就成为惟一中国人的票,其历史的厚重价值是值得书写的。
此后,在奥运场馆建设和奥运文化活动中,都有台湾同胞的参与合作。应中华文化联谊会及北京奥组委之邀,台湾沈春汇文教基金会、台湾中华文化基金会率鸿胜醒狮团、原舞者舞蹈团、无垢者舞蹈剧场、台湾豫剧团与台北新剧团等台湾五大顶尖文艺团体在北京举办一系列演出。台湾原住民还在开幕式上表演。台北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先生与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在上海共同出席海峡两岸联袂举办的“奥运主题歌曲公益演唱会”启动仪式,并再次相互热烈拥抱,表达海峡两岸人民心手相连、祝福北京奥运的心情。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5月28日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的中国国民党代表团时表示,对台湾同胞给予北京奥运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同时表示真诚欢迎台湾同胞光临这个历史性盛会,共享奥运激情与快乐。吴伯雄主席表示,(北京)奥运会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场盛会,代表中国国民党和台湾人民衷心祝福北京奥运成功。
在隆重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现任党主席吴伯雄及岛内政商及文化界人士一百五十多人受邀将参加这次盛会,共享中华民族实现百年梦想。台湾更派出一个八十多人的代表团参加北京奥运会。
2000年的“一票之谜”
在北京奥运会的两次申办过程中,中华台北奥委会是支持北京的。1993年,大陆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秘书长魏纪中、副秘书长屠铭德等访问台北,拜会中华台北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寻求具有投票权的吴经国先生的支持。在两岸政治敏感性仍高的情况下,吴经国先生在回答媒体时表示:“我这一票的考量有两大因素,第一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第二是为了奥林匹克的利益。”尽管没有直接表态支持北京,但他私下与何振梁密切互动,建议俩人分工,共同努力让北京顺利成为2000奥运会的主办国。北京最终以两票之差输给悉尼。其实两票之差实为一票之差,若其中一票投北京即可实现北京与悉尼平分秋色,那就可以最后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强烈支持北京的萨马兰奇一票决定。果真如此北京胜出无疑。
那么这一票是谁投给了澳大利亚?外界猜测,这一票很可能是台湾或朝鲜“跑票”。“一票之谜”到1999年盐湖城冬奥会贿赂丑闻爆发才澄清。时任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的柯慈爱向媒体公开坦承,他曾以七万美元收买了乌干达和肯尼亚的委员,让两张北京“铁票”转向澳大利亚,洗刷了吴经国先生的“不白之冤”。
事实上,吴经国先生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与何振梁等大陆奥委会委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吴经国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为了见证历史,特别将选票上所写的BEIJING字样记录下来,留待日后关心他那张选票流向的历史学者查证。他还表示,出发前父母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这次投票,你一定要记得你是中国人。”这让他铭记在心。他心中的定见自始至终从“大格局”观点来看待北京申办获选后所带来的两岸和平与地区稳定。吴经国先生和北京申奥经历,为北京奥运记录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两岸的“奥运模式”
奥委会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也是海峡两岸长期斗争与较量的一个场所,两岸在斗争与妥协中达成了两岸共同参与的“奥运模式”。
1954年5月,国际奥委会第50次雅典全会上,以23票对21票的相对多数通过决议,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中国奥委会,同时台湾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然而,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美国人布伦戴奇未经任何讨论,擅自将台湾奥委会以“中华民国”名义列入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家奥委会名单,企图在国际组织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中国奥委会在提出抗议无效后,宣布中止与国际奥会的关系。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的一页。同年10月,国际奥委会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执委会上通过了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的决议,同时决定位于台北的委员会为“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并要求修改台北奥委会会歌、会旗与会徽。随后,中国奥委会发表声明:允许台湾地区的体育组织作为中国一个地方机构,以“中华台北奥委会”的名义留在奥林匹克运动内,但它的旗、歌和章程应作相应的变动。台湾初期对名古屋决议进行抗拒,后来为了参与奥运会活动,在政治上做出妥协,与国际奥委会于1981年3月23日在瑞士洛桑签订协议,同意以“Chinese Taipei”名称及奥运会会旗、会歌参加国际体育比赛。
1990年,海峡两岸奥委会就台湾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问题进行协商。双方在台湾代表队使用“中华台北”与“中国台北”问题上发生争议,台湾方面坚持用“中华台北”,大陆方面坚持用“中国台北”。经过海峡两岸奥委会多次协商,大陆方面做出妥协,1989年4月6日,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与中国台北奥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庆华签署了海峡两岸第一个书面协议,宣布两岸奥委会达成的协议为:台湾地区体育团队及体育组织赴大陆参加比赛、会议及活动时,将按国际奥委会有关规定办理,大会(主办单位)所编印之文件、手册、寄发之信函、制作之名牌,以及所做广播宣传等,凡以中文指称台湾地区体育团队与体育组织时,均称之为“中华台北”。此后,国际奥委会通信表决认可了这一方案,最终形成了“奥运模式”。
对两岸关系的考验
北京奥运会,从申办到圣火传递,再到开幕式,不断遭遇西方反华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的种种阻挠与破坏。现在这一切随着奥运脚步的临近,逐一成为闹剧。
然而,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如何处理奥运会过程中的涉台湾问题,再次成为一个敏感议题,而且考验正在改善中的两岸关系。
岛内民众普遍支持北京奥运会,但岛内社会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政治斗争的尖锐性与统独问题的敏感性,使得奥运会的涉台问题变得十分敏感与脆弱。对于大陆邀请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事,台“陆委会”表示需要按两会接触模式处理,而且要大陆单独接待江丙坤,而不是把江丙坤和连战、吴伯雄等人合在一起当作台湾代表团来接待,显示了台湾当局在处理北京奥运会问题上的保守性与政治性考虑。本来属于民间性质的海基会董事长还要另案处理,不能与国民党领袖人物一同参加,迫使江丙坤最后婉拒出席,留下另一个值得思考的两岸政治难题。
过去两岸奥委会协商的“奥运模式”,国民党当局坚持使用“中华台北”,反对使用“中国台北”,就证明了国民党当局的顽固立场。2008年初,西藏发生打砸抢事件后,马英九更提出不排除抵制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在岛内引起很大争议。目前,两岸就在奥运会期间大陆使用“中国台北”一事发生争议。
一大批泛蓝政治人物与文化等社会名流将参加奥运会开幕式,会不会引发绿营的“出卖台湾”的怀疑。特别是这些参加开幕式的政治人物,会不会发表不当言论,或者被媒体扭曲,则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在奥运会期间,在运动场上,两岸观众与球迷是否会出现意外的事件,如若台湾观众中有人打出“中华民国国旗”或“台独”人士喊出“台湾万岁”之类的口号,若大陆处理不当,即可引发两岸的矛盾,影响两岸关系的改善气氛。对此,国民党当局也格外小心与关注。日前,台湾当局为应对北京奥运会有关涉台的“突发情况”可能对两岸关系造成冲击,成立紧急应变小组,既要保护台湾所谓的“不被矮化”,又要避免民进党借题炒作,避免对两岸关系的冲击。特别是,马英九的两岸“外交休兵”能否实现,北京奥运会就是一个重要考验。
相关热词搜索:两岸关系 北京奥运 北京奥运与两岸关系 奥运与科技的关系 奥运五环位置关系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