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次郎故事 [迷人的寅次郎神话]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日色??      李兆忠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副研究员      在世人的心目中,日本人总是与勤勉、敬业、服从、团队精神联系在一起的,有一部电影却打破了这种公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相当另类的日本人形象。这部电影长达48集,拍摄历时28年,创造了系列电影片的吉尼斯纪录。它就是松竹电影公司制作的《寅次郎的故事》。面对这个电影史奇迹,人们也许会问:究竟是什么,使这部电影在东瀛列岛持续28年兴盛不衰?换句话说,日本人何以会在超过1/4世纪的时间里,乐此不疲地欣赏这部电影?
  的确,《寅次郎的故事》具备了一切成功的要素,比如:具有“东方卓别林”之称的渥美清出神入化的表演;当红女影星们的客串;随处可见东瀛列岛的自然美、人文美;日本人喜闻乐见的“道中”物语的形式,古风犹存的小镇背景……其中最关键的,当然要数寅次郎这个活宝式的人物。寅次郎为何许人?按他的自称,是“渡世人”,翻成中文,就是无业游民(不含贬义)。寅次郎从事的生营,介于江湖艺人与流动小贩之间。凭三寸不烂之舌兜售小商品,是他的特长。总之,这是一个无法纳入正常社会轨道、没有归属的多余人,与那些循规蹈矩、埋头苦干的工薪族完全是两码事。寅次郎出身也不同寻常,是父亲与一位卖艺女子的私生子。也许秉承了不安分的血统,他从小就出名地淘气,人称“疯疯癫癫的阿寅”。16岁那年与父亲大吵一架之后离家出走,20年后突然回到故乡小镇,整部电影由此拉开序幕,本性难改的寅次郎,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唏嘘的恋爱故事。
  然而,这个疯疯癫癫的寅次郎,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善良、豁达、义气、多情,因此而获得日本民众的普遍喜爱。日本电影评论家吉村英男在概括《寅次郎的故事》“人气”的奥妙时指出:“寅次郎仿佛是前世的古董,是被现代社会拒之门外的留级生、落伍者。连正式的职业都没有的‘疯癫’,但他是最纯粹的人,最本质的人,最具有个性的人。他涵盖了爱的所有概念。在非人间的竞争社会中,使追求物质价值的人们重新感到失去自我的实在性。告诉人们善良、纯朴、温暖尚与人心同在。”这是从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角度对寅次郎作的高度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但是换一种角度看,寅次郎的“人气”别有一种功能。从表面上看,长达48集的《寅次郎的故事》是在演绎同一个“单恋――失恋――流浪”的故事,其深层,则贯穿一个日本式的“人情”与“义理”博弈的结构,情场上的“活雷锋”,与风流的“好色男儿”互为表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缠绕。寅次郎无疑是个女性崇拜者,他与四五十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发生感情瓜葛,虽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却也堪称一个候补的“采花大盗”。寅次郎在女性面前木讷而率真的表现,是最让男性观众血脉贲张的地方。然而,寅次郎偏偏又是一个传统道德的卫士,与女性的交往,往往是“发乎情,止乎礼”,而且经常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失恋之后一人默默地踏上旅途,这种孤苦伶仃浪迹江湖的场面,最能打动日本观众的心。
  耐人寻味的是,在影片中屡屡失恋的寅次郎,在现实中却是众多女子的梦中情人,寅次郎的扮演者渥美清因此而获得“国民英雄”的称号。这种艺术与现实的错位证明导演的高明,民谚早有言:结婚不如偷情,偷情不如未遂。看来,未遂的偷情,往往是最难忘的。山田洋次显然深谙此中奥妙,在《寅次郎的教育论》中他讲过一个故事,可以作为此片美学策略的一种诠释:一个在“土耳其浴室”打工的小伙子,一天到晚看男女做爱的场面,久之生厌,每有《寅次郎的故事》上映,必定掏腰包去看,看完后心里觉得很充实,在他看来,寅次郎虽然每次都会爱上不同的女性,但都全心全意地从爱念出发,而与性欲无关,能使人的感情得到抚慰。
  “人情”与“义理”的冲突与妥协,是日本文学的一个恒久主题,日本作家在这个问题上一般采取审慎的、二元并存的态度,力图使它们各得其所,由此带来思想上的暧昧与美学风格上的朦胧,而背后则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对日本社会和谐与安定的维护。《寅次郎的故事》继承了这个传统。寅次郎丰沛的情欲受到更为强大的良知的制约,正如他对主流社会的嘲弄并不是出于颠覆的目的,而是希望它变得更加合理;而日本民众对寅次郎这个“无业游民”的狂热追捧,一方面显示了日本社会共同体内部的宽容,另一方面证明森严繁复的现代日本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束缚与压迫之烈。缺什么,补什么,寅次郎做了许多日本人想做而不敢做,或者想做而做不来的事情,也就是说,日本人通过寅次郎的表演,内心的郁闷和焦虑得到了释放。

相关热词搜索:次郎 迷人 神话 迷人的寅次郎神话 寅次郎图片 寅次郎的故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