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_湖乡文化:创晚清自强之根基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李扬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博士   一次与一位日本学者聊天,听说我是湖南人,并且喜欢研究晚清的历史,便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晚清湖南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
  看来,东瀛也有懂中国近代问题的人啊。我想了想,说:“不仅是对中国历史,而且对你们日本明治维新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呢。”
  看到日本学者感到困惑,我解释说,我指的是湖南邵阳人魏源。梁启超先生就曾持此观点,说日本维新派前辈“皆为此书(魏源的《海国图志》)所刺激”。
  大而言之,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小而言之,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受到湖乡文化的影响。
  前者自不必说,后者则可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对日本开国的影响中见其一斑。当被革职流放的林则徐在1841年6月的那个夏夜,在镇江的船上,把手中积攒的《四洲志》、《澳门月报》和《粤东奏稿》等交给魏源,让他编纂《海国图志》,完成未竟之业的时候,他们两人都不曾料到,直到他们去世,《海国图志》也没有打开中国人的心扉,相反却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惊世骇俗主张出版的《海国图志》在遭到守旧势力一片喊“烧”之声,而仅仅印刷了千册左右!但1851年,日本人抓住了这千分之一的可能性,从停靠在长崎的一艘中国商船中检获该书三部。一时间在日本人中产生了如沐春风之感。在偷运此书四年后,日本又直接盗版该书。盗版了15次之多、价格狂升三倍的《海国图志》遂成为日本当时的畅销书。日本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在读后感慨:“呜呼!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恰恰是日本盗版该书的当年,美国的柏利舰队敲开了日本大门。
  魏源能够首先打开眼界看世界且提出惊世骇俗的创新主张并非偶然,而是千年湖乡文化积淀的结果。
  魏源自称“荆楚以南”的“积感之民”,其思想基础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结。这是湖乡文化在近代能够陡然崛起的重要基因。比较有意思的是,湖乡文化之起源并不是湖南人,而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发出悲愤之声的人。自屈原(虽为湖北楚人,但主要著作和思想都在流放湖南中完成,并自投于湖南汨罗江)在湖南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之悲号以来,湖乡文化的底蕴即已定调。
  汉代被贬入湘的洛阳人贾谊在此继续主张政治经济的改革。此后,有江西九江人陶渊明向往世外桃源,跑到湖南西北,畅想美好的生活。又有唐代杜甫、李白、柳宗元大家在此写下千古名句。北宋范仲淹更是在此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慨叹。
  至南宋,湖乡文化开始真正形成,理学在此兴盛。湖南道县人周敦颐虽建濂溪书堂于庐山之麓,但其《爱莲说》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所阐明的知识分子人格具有湖南精英独特的一种自清情怀。张?和朱熹在城南书院(今长沙湖南一师)对话,在岳麓书院会讲,辩论三日三夜,创中国古典文化之盛举。
  自此,岳麓书院成为了湖乡文化的载体。听大儒们讲座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以上学者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湖南人,但是,他们共同为湖乡文化的积攒了深厚的根基。
  明代衡阳人王船山(夫之)是真正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他的实学思想是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思潮发展的第一个巅峰,实学思想主张学术、政治应面对现实。王夫之有个令人震惊的主张:“王者虽为天地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谈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这是公然反对家天下的传统立国精神。
  正是王夫之的崛起,导致晚清湖乡文化具有了可以效法的对象。晚清湖南人纷纷以王夫之为鼻祖,并且代代相荫相承。先有陶澍、贺长龄、魏源,他们从经世济民而发展到打开国人的视界。继而有胡林翼、曾国藩、郭嵩焘、左宗棠、曾纪泽,他们以卓绝的努力,挑起中国现代化的重担。后又有谭嗣同、唐才常、黄兴、宋教仁、蔡锷、熊希龄,他们或以自己的头颅,或以自己的毕生精力,致力于一国之改革、革命和振兴。最后产生了改变中国历史的毛泽东,从而最终完成了自强之使命。迭次兴起的湖南名人,在晚清之衰世最终创造了湖乡文化全面解救中国文化危机的局面。
  晚清湖乡文化之兴起,除了上述文化传承的基因外,也来自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鸦片战争及随后的外国入侵,为湖乡文化的复兴创造了第一个机遇,而太平天国的兴起又为洋务派的出山创造了直接的机会。
  由是观之,是积淀千年的湖乡文化为晚清中国的自强创造了深厚根基。

相关热词搜索:晚清 根基 自强 湖乡文化:创晚清自强之根基 湖乡文化 乡村文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