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伊朗 [打伊朗,他们的决策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近期围绕美国是否会对伊朗开战这一问题,各种报道和猜测纷至沓来。事实上,美国高层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也存在分歧。美国《纽约时报》3月1日的一篇文章认为,在对伊朗政策问题上,美国政府内部一直存在两种势力。一种主张接触、对话解决问题;另一种拒绝与伊朗对话,主张采取孤立伊朗的强硬立场。“打”与“不打”,如果“打”要“怎样打”,下面三个人物对美国的决策将产生重要影响:一是迪克?切尼:副总统、美国鹰派的代表;一是罗伯特?盖茨:国防部长、是否对伊朗开战的主要决策人;另一个是威廉?法伦:一旦对伊朗开战,他就是前线指挥官。
切尼:美国鹰派的代表
2月24日,正在澳大利亚进行访问的美国副总统切尼表示,伊朗这类国家一旦拥有核武,后果将不堪设想;为解决问题,对一切可能的解决方案,美国“均持开放态度”。切尼的此番表态被媒体广泛理解为美国为军事打击伊朗留下了“活口”。作为美国鹰派的代表人物,切尼在美国的多次战争行动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早在担任老布什政府的国防部长期间,切尼策划和指挥了美军对巴拿马的入侵和海湾战争;作为小布什的副总统,对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对地区和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切尼2001年担任副总统后,在内阁和内外政策的形成中积极发挥作用,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活跃、最有权力的副总统”。前里根总统的政治顾问肯尼?杜波斯坦将其比作“美国内阁的总理”;小布什本人甚至将两人的关系形容为:切尼是“首席参谋”,他自己只是“主要执行者”。
当年切尼还亲自领导“国家能源政策制定小组”,具体负责美国的能源政策制定。在该小组的最后报告书中,特别强调美国应“通过军事行动消除阻碍美国石油稳定供给的战略、政治和经济障碍”,暗示要对伊拉克、伊朗等国采取强硬政策。
9.11事件之后,切尼与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副部长沃尔福威茨等鹰派人物集结在小布什周围,实际操纵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先后发动了两场战争。
切尼是打击伊拉克的热衷倡导者之一,在伊朗问题上,他也是一位主要的鹰派人士。2002年,他曾警告称,有核的伊朗会特别危险,因为这个国家有“支持恐怖组织的历史”。去年11月,美国媒体披露,以切尼为首的一批政府官员仍然希望对伊朗开战。
2月20日至27日,切尼先后访问了日本、澳大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及阿富汗等国,这是切尼出任副总统以来行程时间最长的一次海外出访,也是一次神秘之旅。舆论注意到,除了切尼在访问澳大利亚时为美国军事打击伊朗留下“活口”外,他访问阿曼也有其用意。阿曼位于霍尔木兹海峡,是国际原油运输的咽喉要道,而与阿曼隔海相望的伊朗向来把对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视为手中对抗美国的一张王牌。
盖茨:受命于危难之际
罗伯特?盖茨出道时只不过是中央情报局的一名底层科员,1986年开始担任中情局副局长,1991年至1993年担任中情局局长,成为中情局历史上从基层做到局长位置的第一人。盖茨现年64岁,他行事低调,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
在上世纪80年代里根时期,盖茨任副局长的中情局帮助阿富汗抗苏武装抵抗入侵的苏联军队。那时本?拉登是中情局的合作伙伴之一。1999年盖茨在一场演说中曾经表示“中情局最大的胜利是在阿富汗”。他说,“中情局的秘密行动是成功的,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可能就是中情局在阿富汗为抗苏武装投入了价值上亿美元的武器和供应,这为他们成功击退苏联军队创造了条件。”
盖茨职业生涯中最具争议的事件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伊朗门”丑闻,当时他担任中情局副局长并代理中情局局长。1985年,黎巴嫩接连发生绑架美国人质事件。根据美国和以色列掌握的情报,绑架均系黎巴嫩真主党所为,而该组织与伊朗关系密切。在以色列的建议下,里根政府同意向已中断关系多年的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以换取人质获释。1986年11月,美伊之间的秘密交易被曝光,这让一再声称不对恐怖分子妥协的里根总统声望大跌。美国司法部经过调查还发现,国家安全委员会将售伊武器所得部分款项秘密转用于资助尼加拉瓜反政府军,而这违反了国会禁令。里根总统最终不得不承认在上述事件中负有责任,并撤回了提名中情局副局长盖茨担任局长的决定。
出身得克萨斯州的盖茨与同乡布什的家族关系密切,是老布什的嫡系。在老布什任内,盖茨终于坐上了中情局局长的位子。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作为老布什身边的国家安全顾问之一,他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中情局退休后,1999年他成为得州农工大学以老布什命名的政府与公共服务学院院长,并在三年后顺利出任该大学校长。2005年,小布什请他出山担任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被其拒绝。2006年在共和党中期选举失败、美国在伊拉克陷入困境之际,他终于接受小布什的邀请出任国防部长,他说:“因为军中有那么多美国人处于危险中,当总统邀请我再次上岗,我不能犹豫。”
事实上,盖茨在伊拉克、伊朗问题上跟白宫有一定出入,曾私下批评政府在对伊拉克军事和政治计划上的失误。他本人是伊拉克问题小组成员之一,而该小组去年底的最终报告明确否定了政府的现行对伊战略。在伊朗问题上,2004年他还曾与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共同主持了对伊朗的政策报告,提出与伊朗接触对话的对策建议。
但作为有着26年职业情报官背景的国防部长,盖茨对国际形势的细微变化有着敏锐的捕捉能力,在主张与伊朗接触对话的同时,又有着作为国防部长的强硬一面。1月15日在北约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盖茨表示,他曾于2004年建议同伊朗进行外交接触,“但该地区的局势自2004年以来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系列事件表明,伊朗现在并不寻求建设性合作,他们目前在伊拉克的活动毫无建设性可言……而是妄图利用美国在伊拉克的困难处境”。对于美国在海湾地区部署爱国者导弹和第二艘航空母舰的目的,他表示“我们只是想再次表明我们决心今后在该地区长期保持强大部署”。
法伦:空中“银狐”转战中东
盖茨上任后,对美军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人事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将原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廉?法伦调任中央司令部司令。法伦才华出众、头发早白,所以,早在他还是海军飞行员的时候,就得到了“银狐”的绰号。
现年62岁的法伦在越战期间开始执行战斗飞行任务,创下了当时飞行时间最长和1300余次降落航母的纪录。1991年指挥航母舰载机联队参加了“沙漠风暴行动”。四年后又领导了美国海军在波斯尼亚的行动。
法伦不仅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也有着一般军人少有的出色的外交才华,在美军中被称为“军人外交家”。盖茨在推荐法伦出任中央司令部司令的理由时说:“法伦堪称美国当今最出色的军人战略家,以富有远见而闻名。”法伦在担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期间,积极推动美军同外军接触,与日本、中国、韩国等国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幅提升了中美两军的交流。在其任内有两件事显示了法伦的外交手腕。一件是2001年,美国核潜艇“格林维尔”号意外撞沉一艘日本渔船,造成九名日本人死亡。由于美方当时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导致美日关系迅速恶化。情急之下,法伦亲自飞到日本向受害者家属和日本官员致歉,解决了美国与日本的一次外交危机。另一件是2006年,由于在被判强奸罪的美军士兵拘押权问题上,美军与菲律宾存在分歧,法伦认为美军的权益在《美菲来访部队协定》下未获得保障,宣布取消了与菲律宾的“肩并肩”军事演习以及军舰访问等一系列活动。
在美国深陷伊拉克难以自拔、与伊朗剑拔弩张之际,布什急需一名能将军事和外交手段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将领,而这正是法伦之所长。五角大楼的一名官员则表示,中央司令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动大都依靠陆军,而无论是打击恐怖主义,还是对付伊朗则要靠海军和空军的支持。因此,由有着丰富海空指挥作战经验的法伦出任该战区司令具有明显的针对意义。一些军事观察家表示,任命法伦担任该职务,表明美国在继续监控阿富汗、伊拉克局势的同时,更加重视确保美国盟国安全、威慑敌对政权(特别是伊朗)。美国媒体也普遍认为,法伦可能是被布什政府调过来对付伊朗的、甚至可以被视为攻打伊朗的前奏。
而近期法伦的表态也似乎印证了这种说法。法伦于1月30日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上表示,伊朗在中东地区试图扩大影响力的行为“不会被看做只是单方面的游戏”,他暗示美国可能会采取强硬立场。法伦说:“伊朗迄今开展的活动,特别是与伊拉克相关的活动,没有任何益处。伊朗对伊拉克和黎巴嫩等地的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的支持及其与核武器相关的活动造成局势动荡,令人不安。”他进一步表示,将与中东相关国家密切合作,探讨对伊政策。“我感到我们的地区盟友对伊朗构成的潜在威胁的担忧比两伊战争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相关热词搜索:他们的 伊朗 很重要 打伊朗,他们的决策很重要 他们的决策很重要 伊朗人质危机决策目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