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小武器走私泛滥] 古董武器在东南亚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冷战时,东南亚曾是超级大国对抗的前沿阵地,长期的冲撞与对峙使一些国家在社会上积聚了大量的武器;冷战后,地区内许多过去被掩盖的矛盾被重新激化,各种反政府力量对武器的需求量大增。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东南亚的非法武器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渐繁荣起来。
巨大的非法武器交易网
目前,东南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非法武器交易网络。在这里,既有武器的供应者,也有许多武器的需求者;不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交易中枢,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的中转港口。
柬埔寨是东南亚非法武器的最大来源地。1978~1990年的柬越战争使柬埔寨变成了一个危险的武器库。由于战争拖得太久,战争结束时并没能有效地解除游击队员手中的装备,武器扩散问题变得十分严重。据报道,1992~1993年,联合国在柬组建的临时政府收缴了32万件小武器和8000多万件弹药,但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近几年,柬政府在欧盟的资助下陆续回收了一些非法武器,但柬官员估计仍有约90万件小武器在黑市中流通。此外,泰国、越南也有一部分武器从国家武器库流入非法交易市场。
泰国是非法武器的交易中枢。一方面,泰缅、泰老、泰柬、泰马边境长期活跃的反政府武装构成非法武器的大宗买家;另一方面,泰国一些腐败的军方高层官员为武器泄漏和走私大开绿灯。泰国东部两个沿海省份―――罗勇和春武里及南部地区成为走私者囤积武器的要塞,走私者先将军火分批运到这里,然后集中大量出售。这些非法走私者与东南亚、南亚许多叛乱组织建立了联系,如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组织”、印尼的“马德卡叛乱组织”、菲律宾“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等。
东南亚的港口在非法武器交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原因是各方面的,如海关和安全官员被收买,或不够专业;由于财力不足,技术落后,无法实施先进有效的控制手段;各国的海关和安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政府不愿对港口实行严格控制,害怕丧失竞争力等。近年来,东南亚非法武器交易越来越倚重泰国湾和安达曼海的海上运输。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泰国的罗勇和拉廊成为东南亚武器走私的三个最大的中转站。来自柬埔寨腹地和其他地区的非法武器由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直接运往泰国的宋卡、罗勇和春蓬。罗勇一直是泰国的走私中心,有组织犯罪集团和黑社会在此经营多年,势力庞大。拉廊则是非法武器运往斯里兰卡、孟加拉和印度东北部的必经之地。
严重威胁地区安全与稳定
首先,小武器的泛滥大大提高了分裂势力、恐怖组织、犯罪集团的破坏能力。在柬埔寨、缅甸和菲律宾南部,叛乱组织拥有突击步枪、便携式导弹和RPG?穴一种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俗称火箭筒?雪等各种先进武器,杀伤力与政府军不相上下。政府军与叛乱武装之间的优劣平衡被完全打破;由于叛乱者有恃无恐,政府与他们的和平谈判难以迅速达成。一些研究者指出,恐怖活动与武器走私有密切的关系,打击恐怖活动不仅要切断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抓捕重要的领导人物,而且要对非法武器市场进行清理,让恐怖分子无法拥有致命的武器。
其次,对社会治安造成严重威胁。在柬埔寨,大约每20人拥有一件枪支,平均每人拥有10件弹药;在泰国,私人手中合法枪支的数量超过300万件;在菲律宾,警方估计民众手中至少有80万件合法武器和40万件非法武器。由于民众普遍拥有枪支,“市民枪文化”正在一些国家悄然形成,暴力犯罪、黑帮火并、持枪抢劫数量大增。在菲律宾,每到选举年,黑市的枪支交易就会变得十分火爆。同时,与选举相关的仇杀、暗杀事件也急剧增多。甚至有人说,在印尼和菲律宾,枪杀事件已成为选举活动的一部分。
第三,阻碍经济发展。非法武器交易加速与毒品相关的“黑色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财政的稳定和管理。1997年,以非法武器交易为主的泰国“黑色经济”总量超过94亿美元,约占整个国民经济的1/10。这笔资金大多被注入股市和房市,加速了泰国经济危机的爆发。而且,在印尼的亚齐、菲律宾的棉兰老和柬缅边境,一些分裂组织利用自然矿产和森林资源换取武器,加剧了当地的贫困问题,使经济发展更加畸形。由于治安环境较差,犯罪和恐怖事件频繁发生,外国投资商望而却步,旅游业的发展也连带受到影响。
加大联合打击力度
东南亚国家对非法武器走私的打击,主要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对重点国家进行重点整治,二是加大地区多边合作的力度。
柬埔寨是东南亚小武器扩散的主要源头。近几年,在打击武器走私方面,它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帮助。1999年起,欧盟在柬埔寨启动了“控制小型和轻型武器项目”。由欧盟向柬政府、地方警察部门、安全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援助,帮助它们控制、收集和销毁此类武器。2003年,欧盟又在该项目中投入156.7万欧元。到目前为止,柬政府在控制小武器扩散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在国内两个军区建立了武器安全储存和注册制度。武器法也即将在柬国民议会中通过。
泰国既是非法武器的源头之一,也是地区非法市场最重要的中枢,整治是重点。2003年10月,在国内外压力下,泰国宣布向武器走私开战,目标是在五年内使泰国成为“无枪国家”。泰政府规定,非法枪支的持有者必须在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的60天时间内自动上交手中的武器。目前,至少有2000多件武器交到了政府手中,其中包括突击步枪和枪榴弹发射器等。此外,政府还列出了一份长长的清单,包括近几个月涉嫌武器走私的警察、军官、枪械店老板、政客亲属、边境武器交易人的名字等。
由于武器走私犯已经编织了一张巨大的贩运网,触角已伸向东南亚和南亚各国,为防止走私犯东逃西窜,各国间也达成了各种合作协议,从非法供应商、贩运商和购买者等各个环节对武器走私进行围堵和打击。
1997年的《吉隆坡宣言》和1998年的《马尼拉宣言》为东盟成员国合作打击武器走私提供了基础。从1997年起,东盟每两年举办一次打击跨国犯罪的部长级会议,目的是让各国分担打击责任,为解决本地区的跨国犯罪问题进行全面、协调和持续的合作。今年1月10日,在曼谷举行的第四届东盟部长会议首次将中日韩三国包括进来,它表明东南亚国家在打击跨国犯罪的问题上希望获得地区内更多国家的帮助。
彻底解决困难重重
虽然,东南亚国家作了一些工作,但武器走私的现象并未因此得到遏制。一方面,是因为流通的小武器数量极其庞大,且便于携带和藏匿,易于躲过海关和安全检查,但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东盟仍属“主权加强型”而非“主权削弱型”组织,各国间缺乏相互信任,更热衷“双边合作”,从而淡化“规则创设”,加上各国对武器走私的关注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打击武器走私的多边合作一直只有宣传,少见行动。虽然在去年10月的东盟峰会上,东盟领导人发表了第二次《巴厘岛宣言》,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但各成员国对建立“安全共同体”仍存在很大的意见和分歧。
其次,缺乏整体战略。以本次泰国的“武器战”为例,表面上看泰国政府来势很猛,决心很大,但不少人指出这种疾风骤雨式的打击难有持久的效果。因为政府并未制定出任何清晰的高层战略,警方和军方也未出台任何配套、系统的政策措施。因此,导致武器走私猖獗的更深层因素,如高层军官腐败、国有武器库泄漏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根除。
第三,头痛医头而非综合治理。要从源头上遏制武器走私现象,必须推进减贫、反黑、肃毒、反腐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但目前,东盟各国刚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脱身,一些国家还备受分裂、恐怖活动的拖累,中央财政捉襟见肘,因此很难有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相关热词搜索:东南亚 走私 泛滥 东南亚:小武器走私泛滥 小武器走私泛滥 武器走私泛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