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城麦加 从圣城惨剧看麦加朝觐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前往麦加朝觐,是每个穆斯林一生梦寐以求的宿愿。为此,不惜倾家荡产、不畏艰辛。   一年一度的麦加朝觐,可谓伊斯兰教的盛事。来自世界各地和沙特国内的200余万朝觐者每年回历12月(即朝觐月)上旬云集在仅有十几公里方圆的麦加,而且要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统一的宗教仪式。指挥驾驭这支总体上无组织的“百万大军”,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夜宿连成一片的帐篷,白天形成朝拜的人海,稍有不慎,极易引起拥挤和火灾,酿成人员伤亡的惨剧。今年朝觐者在米纳投石驱邪时,由于发生人群冲撞骚动,造成500余人被踩死踩伤,其中有五名中国同胞遇难。在朝觐的历史上,死于踩压、火灾、传染病的现象屡见不鲜,几乎年年都会发生,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
  尽管如此,麦加依然是全世界穆斯林心驰神往之地。
  
  麦加――第一圣地
  
  麦加在伊斯兰教中的神圣地位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约于公元570年出生于麦加城古莱什部落,612年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惟有真主”的信仰,遭到麦加贵族的迫害,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被迫转移到麦地那,史称“迁徙”。630年穆罕默德率兵进军麦加,麦加贵族首领投降,皈依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为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乃至为伊斯兰教后来在西亚北非更广泛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从而确定了麦加伊斯兰教圣地的地位。穆罕默德早在迁徙到麦地那时就创立了六大信仰和五项功课的教义、教规。其中朝觐就为五功之一。教法要求,凡身体和经济等条件允许的穆斯林,一生中要去麦加朝觐一次,朝觐日期规定在回历12月上旬,是为正朝。朝觐必须遵循严格的宗教礼仪和程序,包括巡礼天房、驻米纳山、站阿拉法特山、射石驱邪(俗称打鬼)、宰牲等仪式。非朝觐期以外的朝觐称为副朝或小朝。
  现在全世界的清真寺不管建在何处,里面礼拜的方向一定要指向麦加的天房。沙特出版的地图,除了标出指向北方的箭头,还专门标出指向麦加的箭头。聪明的商人为适应这一需要,专门生产出永远指向麦加、类似袖珍计算机的“罗盘”,供旅行在外的穆斯林确定祈祷方向之用。
  
  前往麦加朝觐――穆斯林一生的追求
  前往麦加朝觐,可以说是每个穆斯林一生梦寐以求的宿愿。为此,不惜倾家荡产、不畏艰辛。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笔者在叙利亚学习期间,就曾看到每年朝觐前夕,成千上万的穷苦土耳其人,经叙利亚等国前往麦加,沿途变卖掉随身携带的衣物,作为路费;有的甚至沿途乞讨。20世纪初叶,即便是沙特人前往麦加也决非易事。当时从首都利雅得骑骆驼去麦加需要两周才能抵达。现如今,交通的发达、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得许多穆斯林前往麦加朝觐变得容易和快捷。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人满为患。在世界10多亿穆斯林中,即使有5%的人有能力朝觐,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为应付这一局面,沙特政府不得不实行“配额制”,即根据各国各地穆斯林人口的数量,给予一定的朝觐名额。对一些主要的伊斯兰国家,每年朝觐数量还需通过谈判敲定,旨在将每年朝觐总人数控制在200万左右。
  
  非穆斯林不得前往圣地
  
  沙特政府为接待数百万来麦加的朝觐者,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仅在最近十年间,就耗资187亿美元用于建设道路、服务网络、扩建清真寺。目前麦加清真寺已扩建为顶层、地面、地下三层,面积达7.6万平方米,加上清真寺周围的场地,可供祷告的地方共达35.6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77万人做礼拜。著名的“天房”(克尔白圣殿)就在麦加清真寺内,朝觐者要绕天房七圈,然后再做跪拜两次的祷告,称为巡礼天房。为保护天房,沙特政府耗费上千万美元用驼毛织成巨型黑色罩子将天房覆盖。罩子还要定时更换,替换下来的则妥善珍藏,并用其制成圣物,作为十分珍贵的礼品赠送给伊斯兰国家领导人和宗教人士。传说天房是一块黑色陨石,是麦加古莱什部落崇拜的圣物。麦加贵族归顺穆罕默德时,提出将此石作为伊斯兰教圣物保留,获得同意。天房不仅得以保存,而且业已成为麦加乃至伊斯兰教的象征,供全世界穆斯林顶礼膜拜。实际上,伊斯兰教是反对拜物教的。基督教有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形象,而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只是真主的使者,受安拉的派遣向世人传播“古兰经”。先知没有留下任何形象,先知的形象也不是凡夫俗子能够描绘的,这使得伊斯兰教的精神信仰得到了升华。伊斯兰教是世界四大宗教(含犹太教)中最后出现的宗教,它吸收了众家之长。穆罕默德为了伊斯兰的长远利益,在“天房”问题上是作了妥协和让步的,表明伊斯兰教是包容和开放的,颇具策略的灵活性。
  然而,现如今一些做法则令人费解。前往沙特工作的外国人,不管是外交人员还是劳工,凡不是穆斯林者,一律要在护照签证上、入境后的居留证上注明“非穆斯林”字样,不允许他们前往麦加、麦地那两个圣地。笔者在沙特工作时,曾想游览麦加圣地,但因为是“非穆斯林”,所以一直未能如愿。据说,两圣地扩建时,雇用西方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只能在城外遥控指挥。这次麦加发生踩死人事件中有五名中国人遇难。胡锦涛主席指示我驻沙特大使和驻吉达总领事前往处理,由于武春华大使是“非穆斯林”,结果不能亲临现场,只好坐镇距麦加60公里的吉达市指挥。
  
  朝觐主要仪式
  
  伊斯兰教规定,在朝觐之前,穆斯林首先要受戒。严格来说,受戒者要脱下便服,沐浴净身后再穿上戒衣。戒衣是两块没有缝制过的白布,一块搭在肩上,用于遮蔽上身;一块用在腰间,用来遮蔽住下体。受戒者不得在戒衣和身上喷洒香水,最后要跪拜两次,表示已开始受戒。在此期间,对朝觐者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准剪指甲、不准杀牲、不准与人争吵、不准男女同房等。所能做的就是诵读《古兰经》,并在“真主啊,我们来朝觐了,赞美归于你……”的赞美声中,走向真主。
  来麦加的朝觐者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内履行完规定的宗教仪式。
  第一天,巡礼,即绕着“天房”行走七圈,这是朝觐的主要仪式之一,有如向真主报到。巡礼的方法是颇为讲究的:首先朝觐者从天房东南角的黑石开始绕行,沿着与天房平行的方向行走。前三圈行走速度快一些,后四圈放慢。每绕行一圈经过黑石,要亲吻或摸着黑石,以示敬意。在环绕“天房”时,穆斯林可诵读《古兰经》经文,也可为自己的亲属朋友默诵祈祷之词。人们感念着真主,希望得到真主的祝福。之后,朝圣者们来到一间圆顶的六面体小阁子建筑中,向“易卜拉欣立足地”的一块方形踏脚石进行礼拜。接着,朝觐者们开始在萨法山和麦瓦尔山之间的“跑道”上来回奔跑七趟并饮“渗渗泉”水,以表示参拜当年易卜拉欣之妾哈哲尔奔波过的圣土。
  第二天,朝觐者结队涌向麦加城东南15公里的米纳山谷,在这里举行露营活动,在此期间各种各样的帐篷林立,遮天蔽日,蔚为壮观。是夜,朝觐者全数在帐篷中过夜。
  第三天,即12月9日,是最为隆重的日子。早晨起来,朝觐的人群纷纷涌向麦加东南20公里远的阿拉法特山,在山下恭恭敬敬地站立,心中默念真主。接近中午时分,麦加伊斯兰大教长骑马登山,向朝觐者做布道演说。这被称为“站山大典”?穴即“站阿拉法特山大典”?雪。夜幕降临后,朝觐者们在礼炮轰鸣、礼花灿烂之中,奔向阿拉法特山北面的穆兹达利法山,并安顿在该山脚下露宿。
  第四天,朝觐大军在做完晨礼后,即在地上拣49颗石子,然后北向返回米纳。在这里,人们先向一根象征魔鬼的石柱投掷7颗石子,口中念“真主伟大”若干遍;接下来,以真主的名义,宰杀打上标记的羊,宰牲献祭,并将羊肉分给穷人,再下来就是开戒了,即在这里理发、剪指甲和换上便服。在做完这些功课后,朝觐者们要在黄昏到来之前,前往“天房”进行第二次巡游,巡游程序与第一天相同。
  第五天,朝觐者第二次来到米纳射石打魔鬼。所不同的是这次要向三根石柱分别投掷七颗石子。
  第六天,朝觐者第三次去米纳打鬼,也是向三根石柱各扔出七颗石子。
  第七天,朝觐者再一次去“天房”巡游,是为“辞朝”,朝觐麦加的功课完毕。

相关热词搜索:麦加 朝觐 惨剧 从圣城惨剧看麦加朝觐 沙特麦加圣城朝觐图片 穆斯林圣城麦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