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抵抗西方]中日联手抵抗西方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所谓的全球化绝非一个包罗万象的百宝囊,这个概念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科学技术的全球化、经济贸易的全球化、政治―社会制度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这几个层次的意义不尽相同,它们的可行性和前途也不完全一致。我们尤其要指出的是,目前的世界还远未达到混一大同的程度,西方国家内部在上述几个层次中也是千差万别。认为西方只有一种模式即美国模式,认为“接轨”便是美国化,其实是一种昧于外势的表现。在此意义上,看看法国的情况会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
在全球化的几个层次中,对科技的全球化似乎最没有争议,因为科技一开始便没有国界。但在法国的知识界中,科技的地位远没有像在我们这里如此崇高。卢梭赖以成名的论文主题便是科技的发展会导致道德浇漓、世风日下。受阿伦特的影响,阿隆认为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纳粹主义不会取得如此成功:极权主义的出现与科技的发展分不开。相对于美国同行来讲,法国知识分子具有更强的批判精神――哪怕只是为了标新立异,或是因为落伍的恐惧。
从目前来看,政治―社会制度的全球化最多只能算是一种设想。在政治制度或意识形态方面,西方各国目前都服膺了多元化民主的理念,尽管法国人对美国的大选无法理解。
但在社会制度方面,法国与美国却大相径庭。法国从来没有宣称自己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当前执政的社会党当然声称自己信奉社会主义(不管法国社会党的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相差多远,它毕竟不是美国式的资本主义),而法国的右派也同样对资本主义这个词深恶痛绝。戴高乐将军在二战胜利后便宣称他的理想是在美国式的资本主义与苏联式的共产主义之间寻找“第三条路”。因此法国的诸多政治学家都认为法国的右派远比美国的左派来得更左。
而文化意义上的全球化,则只能是法国人眼里的闹剧。法国政府在无力阻止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强调的是法国的文化特殊性。到过法国的同胞们大概都有感受,如果你用英语问路,十有八九会无功而返。在法国,80年代个别理科的博士论文还可以用英文写作,而到了90年代,国民议会通过立法,一切授课及一切论文都必须使用法语。法国人无法理解美国人为何曾经禁酒而现在又那么普遍地禁烟,无法理解为何总统不能有自己的风流韵事(法国第五共和国的总统们大多都有自己的情人)。他们在年轻时当然会时常光顾麦当劳,然而一旦成年,法国餐馆仍然成为自己的首选。
我们无意在此赞美法国,正如无意赞美美国一样。我们只是想指出,全球化、特别是深层次的全球化还远未到庆祝自己凯旋的时候。世界很复杂,远非只有一种模式。如果全球化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它是值得推进的;如果它意味着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压迫,那就是应该被反对的,不管全球化的名字有多么动听。▲
(文章原载于《书城》2001年11期,转载有删节)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