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历史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由某走红明星“军旗装事件”引出的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问题,我已在《世界知识》上简短地谈了自己的看法(见今年第2期第1页――编者)。意犹未尽,还想接着说说我从一本书中得到的启示。
在全球化形势下,人类、符号和商品被剥离了地域因素,民族和社会丧失了边界提供的保护。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及其责任、政治、安全、环境及社会人文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的议论中,各独立主权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是最大的话题之一。然而,当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论诉求中寻找应对措施或者依靠资源的时候,恰恰忽视了面对全球化挑战在大众心目中最应该重视的东西――爱国主义与历史教育。
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合法性如何,它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和可能的?我最近读到埃及教育部长巴哈丁博士的著作《无身份世界中的爱国主义――全球化的挑战》,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埃及作为具有七千年文明的国度,有自己的个性,包括根源、传统、信仰、凝聚力、开放性和民族的独特性。但是,全球化“具有一种将人类从土壤中连根拔起的离心力”,埃及为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难道在全球化条件下,人们果真处在一个没有归属感的世界,或者说是一个“无身份世界”?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每一个个体的人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身份和归属,这就是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不论是哪一个“主义”,“归属感都应该得到关注和发展,使之成为一种集体的归属感和身份感而变得根深蒂固”。但是,如果说民族主义的特征在于将文化身份与政治边界联系在一起,而种族主义群体却并不坚持一定要同国家的结构制度和国家的边界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爱国主义的独特之处是它具有将个体维系在一起的文化内涵,其明显的表象就是与国家和土地相关联。
因此,在巴哈丁看来,爱国主义概念就是一个人类群体与一块称之为祖国的特定土地间的联系,它可能有自己的国徽、国旗、国歌、国礼等,而且,除了这些象征外,所有生活在这块被视做是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和政治实体的土地上的人,都有一种对祖国的忠诚和归属感。“爱国主义”一词,就清楚地表明了情感成分和历史成分。
那么,谈论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是否枉费心机?爱国主义只是一种历史的回响吗?是逆潮流而行吗?它是用来反抗一场包含着巨大技术能量和超高通讯能力的势不可挡的科学革命的主张吗?爱国主义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凡的作用,那么在全球化时代,它会继续起作用吗?或者,爱国主义本身是否也会被边缘化?巴哈丁给我们的答案是:在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不仅不会被边缘化,反而是避免边缘化最有效的武器和核心价值观。
它是预防针,以抵抗全球化的离心力。它是立足于坚实土地的人类的一种存在,信奉爱国主义的人们坚持自己的根基、文明和历史,遵循那些表达美、善、德的人类价值,尊重自己的成功经验,以及将成为后代和其他民族榜样的光辉典范。它是工作、责任、斗争和效率。正因为如此,我们得以看到,全球化时代对于处于弱势的国家而言,爱国主义具有自己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不仅如此,即使对于那些领导全球化、蔑视民族主义倾向和爱国主义运动的国家,爱国主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9.11事件不是又一次激发了美国人民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热情吗?
同时,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虽然是保护人类的篱笆,但它却是“透明的、透气的,它不遮挡光线,不妨碍清新空气的进入,不掩盖思想,不阻止对话,也不拦阻各地人们之间的交流”。爱国主义不会也不可能回避或者拒绝全球化,爱国主义并不意味着固执己见或故步自封,相反,它是人们奔向未来、开放自我的基础。
这岂不是自相矛盾?我们既要成功地获取物质利益,又不愿意丧失文明、文化、根源和身份等重要的成分。依靠什么做到这一点?巴哈丁博士的回答是:教育!全球化时代,无论教育的形式、手段、方法发生多大的改变,教育组织和教育机构“仍将是无可替代的历史责任的承担者和保卫者”。
全球化时代,我们要走向世界,这要求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历史,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全球化时代,我们仍然拥有自己的身份和归属,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学习掌握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在我们的心中孕育出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情愫。▲
相关热词搜索:爱国主义 全球化 历史 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历史教育 论全球化的爱国主义 爱国与国际化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