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世界【他们,即世界】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世界犹如舞台,这三年,他们是台上的主角。“历史”这场没有剧本的大戏,因他们的演绎而变得跌宕起伏;无论角色正反,他们的故事为历史留下了一个个惊叹号。透过他们,即可触摸世界,读懂历史。
奥巴马
三年前,鏖战击败党内劲敌希拉里,有惊无险战胜共和党老将麦凯恩,横空出世的奥巴马在美国政治的王冠上增添了新颜色。考其成功秘诀,在于人心思变,他的“希望”、“变革”和“是的,我们能做到!”口号,简短却有力。
美国和世界的确对奥巴马寄予厚望。美国人希望他挽救下滑的经济,约束贪婪的资本家,结束恼人的海外战争;国际上则期望身世中颇有“国际因素”的奥巴马,能够修正布什时期的好斗外交,给世界带来一些和平。
然而,初入白宫的奥巴马,大手笔救市被指花纳税人的钱救肥猫,全民医保妥协太多;虽然对穆斯林世界和平喊话,但仍增兵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关系一直下滑。让人们觉得“变革”维艰,“希望”难现。
三年过去,回首奥巴马内政外交:美国金融业乱象有所改变,总算有了全民医保;在伊拉克如期撤军,对阿富汗也许以承诺。更重要的是,奥巴马虽一度犹豫,但最终还是抓住时机,借阿拉伯世界之变,保住了美国世界领导权;锲而不舍,击毙“基地”首脑本?拉登,涨了反恐士气。并着手重点转向亚太,广泛联络东盟、印度和日、韩、澳等传统国家,开始了在这个变数很多的“最有潜力地区”的经营。
这些转变,足见奥巴马虽未必给世界带来多大“希望”,但“改变”却是实实在在。
索马里海盗
没有“加勒比海盗”标志性的海盗旗,也没有传说中北欧海盗那么剽悍,单从外表来看,那些被捉到的索马里海盗,更像是生活没有着落的黑人难民。但可不能小看了他们。
从2005年开始,国际海事机构就注意到索马里海域附近,海盗劫船事件大增,到了2008年和2009年,海盗袭击事件成倍增加,“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终于引得联合国安理会专门出台决议,同意各国海军奔赴索马里海域,会剿海贼,保护商船。即便如此,到2011年11月初,索马里海盗手里,仍扣押着9艘大型船只和241名人质。
索马里海盗凶猛,实有其独特原因。这些海盗大抵由三类人组成,一是以前的沿海渔民;二是以前索马里部族的民兵,三是一些掌握诸如GPS等新科技的技术人员。这些人成为海盗的原因,源于20年前的索马里内战。政府倒台,内战纷争,国家一片混乱,海洋权利也无暇顾及,于是海洋渔场被别国侵犯,国际大公司在其海域倾倒废料,污染海洋毒死鱼群。为了保卫海权,索马里渔民利用自己对海洋的熟悉,成为“大脑”,流落的民兵则成为“肌肉”,采取海盗行径,袭击商船甚至联合国的援助物资船。后来有利可图,扩大队伍,提高科技含量,渐成规模,也真正落海为寇,以赎金为第一要务。
有统计说,索马里海盗猖獗,给全球航运造成了上百亿美元损失,其中有赎金、保险增加、安保措施、绕道航行等费用。然而国际社会除了派军舰巡逻,也无良方。如果增加商船自卫权,可能会激化矛盾,造成命案;即便抓获海盗,如何审判也是头痛之事。
很多人清楚,欲解决此问题,根本是要让索马里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然而这又谈何容易!索马里海盗,似乎正在给大家演示: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地区的无政府状态,是如何影响全球事务。
金正恩
外人还不知他应叫“金正银”还是“金正云”之时,他已是世界关注的朝鲜领导人。
去年10月10日阅兵式,站在金正日左侧的是一位穿着蓝黑色东方领袖服的年轻人,他面庞饱满,脸形酷似已故领导人金日成。他时而抬手至头顶,作军人敬礼状,时而双手轻拍,作鼓掌状,腰身挺拔,目光专注,不苟言笑。这个在一群老年领导人中格外显眼的年轻人,就是金正日的最小儿子金正恩,一名年近30的“80后”。
至此,继“金日成统帅”、“金正日元帅”之后,朝鲜迎来了“年轻的大将金正恩”。金正恩成为朝鲜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为金正日的接班人。
上世纪金日成带了金正日很长一段时间,直到金日成去世后,金正日“下一代核心”才转正。金正恩成了“新一代核心”后,其父循其祖父之路径,每次出来活动,都把他带在身边。
金正恩被明确定为“下一代核心”,以方便其动用更多权力施展才能,以聚焦声望。如今从波斯尼亚莫斯塔尔传来了金正日孙子金韩松留学的新闻,这意味着“年轻的大将金正恩”已经不再年轻了。
梅普组合
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为总理普京站台,说他是下届总统最佳人选,普京则许诺让梅氏当总理时,相信对梅普“二人转”感到意外的人极少,而觉得“果然如此”的人极多。
虽然人们常说“梅普组合”,但实际上核心是普京,梅德韦杰夫则像他的卫星。当他二人决定明年互当对方接班人时,回看梅氏当总统这三年多,其实是帮普京继续暖着这把椅子,掌管好克里姆林宫的钥匙,以便按时交还给普京。
他们的换位犹如揭开一个俄罗斯套娃。普京当年是因为连做了两届总统,碍于宪法,才祭出找人当一届“临时总统”的妙招。不过,鉴于梅普二人背景和表象的差别,却着实给外人很多猜想。与出身克格勃、处处显露强权铁腕的普京相比,出身教授、长着娃娃脸的梅德韦杰夫,曾被外界认为具有“自由主义”思想。西方希望他能够借总统宝座,羽翼丰满后摆脱普京。他亦在反腐、利比亚事务、前首富刑期等问题上,与普京口径不一,大有“独立”架势。
不过,事实证明,20年来一直追随普京的梅德韦杰夫,在总统职位上终究还是普京的管家。普京当总统期间的大势,即修正叶利钦政策、收回地方权力、打击新闻大亨、惩罚有政治野心的富豪、重拾俄罗斯大国荣光等,在梅氏当政期间,没有实质变化。
普京可能统治俄罗斯至2024年,21世纪的俄罗斯,普京烙印:支持普京的人说,这标志着稳定和强大;反对的人则说,这毫无疑问是民主的倒退,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吴登盛
一辈子戎装,一朝脱下,换成西服领带,组党闹竞选,吴登盛终在今年2月毫无悬念地当上了总统。从此,随着军方强人丹瑞的隐退,从形式上终结了缅甸军政府。
美国“接触政策”以来,前军政府时任总理的吴登盛成了第一个与美国总统会晤过的高级政府官员。这一接触之后,促成了缅甸军政府把拖延数年的多党选举付诸实践。吴任总统后,一直软禁在家中的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终得释放,最近又释放了一大批政治犯。
吴推新政,强化与印度关系,又下令无限期停建中国公司承建的一个水坝发电项目,被视为吴有意识改变对外政策,“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图尽早打破美国和西方的制裁,改善同西方的关系。而密松水坝电站停建风波未平,另一波又起,湄公河“金三角”段中国船员13人被虐杀事件,也把缅甸牵涉进来,令人担心吴之下的缅甸,缅中关系将走向何方?
从地缘政治上看,缅甸不可能对作为其外资输入第二大国的中国视而不见。不过,吴登盛总统借民主牌,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东南亚领导人。
沃伦?巴菲特
虽然还没到盖棺论定之时,但巴菲特的确可以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
1930年出生于美国的巴菲特,五岁时投资天才就已经显现,那时他满肚子都已经是挣钱的想法,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并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
从1962年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真正进入投资领域之后,巴菲特的投资标准慢慢确立,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此后,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
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
自1965年起,巴菲特一直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自1970年起出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他是该公司的控制人。此外,巴菲特还担任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00多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比尔?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巴菲特捐出的300多亿美元是美国迄今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2011年巴菲特以净资产500亿美元位列福布斯榜第三名。今天,“股神”巴菲特被美国人称为“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
卡扎菲(1942-2011)
42年前,中尉卡扎菲发动不流血政变,软禁国王伊德里斯一世并迫使王储放弃王位,利比亚王国被推翻,27岁的卡扎菲则成为这个国家的领袖。
此后40年里,卡扎菲以诸多惊人举动而留名国际:出访自带豪华帐篷,美女卫队,联合国发言超时并撕毁联合国文件。他还念念不忘统一阿拉伯世界,希望当上阿拉伯世界盟主,并常因此与邻国交恶;与西方先是对抗,支持打击西方的恐怖活动,2003年后一改前态,但时有反复。在国内,从1973年废除一切法律,设立总人民大会。这一切,既害了利比亚,也给自己埋下祸根。
2011年春,始于突尼斯的阿拉伯世界动荡,蔓延至埃及和利比亚。突尼斯的本?阿里流亡,埃及的穆巴拉克认赌服输辞职,但卡扎菲则咒骂反对他的民众是老鼠,并扬言要大开杀戒。国际社会做出反应,欧美则借助北约干预。最终,内外受困的卡扎菲在家乡被俘受辱而死。
回顾卡扎菲一生,当年借阿拉伯世界的民族复兴主义,推翻腐败王国,凝聚人气,未尝不是英雄。然而一旦身居高位便在部落政治和“家天下”的迷宫里失去了自我。到了21世纪,当年的民族主义已让位于追求幸福的大潮,可惜卡扎菲不信这一点。
他信?西那瓦
泰国前总理他信被迫远离媒体聚光灯已有5年,留给泰国民众最深印象的,恐是2008年归国时机场之跪,那种游子故土之眷恋,颇有意味。
他创立了泰爱泰党,2006年政变后不久被解散;他的支持者重新在“人民力量党”旗帜下集结,2007年底重返执政党。这之后,“人民力量党”又遭法院解散,他信的支持者以“为泰党”名义,再次集结,终于在2011年以大优势第三度重返执政党地位。
一个人之“强大”,或不在于其人在何处,而在于其思想在何处。泰爱泰党屡次打散,又屡次被召集在一起,其绵绵不绝之生命力在于“他信主义”,每一个被推到前台的人,都被视为是他信的代理人。先是“人民力量党”的无血亲关系的沙马,之后有姻亲关系的颂猜,现在轮到“为泰党”下的自己亲妹妹英拉,都被指为是他信的替身。
英拉只是个家族企业的总管,几无涉足政治。曼谷大水,英拉无政治管理经验之弱点,全露在眼下,辞职压力猛增。代理人弱于具体治国管理之策,不能自主践行,这也成了反噬他信威望的“毒丸”。
沙马上台后,他信得以短暂回国。现在其胞妹上台,他信想在11月回国参加12月底女儿婚礼。不过,英拉缠在“治洪”难题上,推尽外事,连APEC这样出彩的舞台也没法登高。英拉不能独立,不能在短期迅速获得民望,难以替兄解除司法障碍,这恐令他信再次考虑新的代理人选。
史蒂夫?乔布斯(1955-2011)
乔布斯,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前行政总裁。1976年乔布斯和朋友成立苹果电脑公司,他陪伴了苹果数十年的起落与复兴,先后领导和推出了苹果电脑、iMac、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
在旧金山长大,十来岁时,乔布斯知道了他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18岁时受嬉皮文化影响去印度游历接触了禅修。独特的经历以及对电子产品的热爱,让苹果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他从投身技术产业的第一天起,就把技术与美学的结合,当成了最重要的事。
乔布斯被人打上过无数个标签,但细究起来,解读乔布斯其实有三个关键词:艺术家、人性和商人。乔布斯改变了世人对电子消费产品的观念,他沉迷于用他自己的品位,提升、改造大众品位。
苹果公司的产品都体现着乔布斯对设计与用户体验的理解,不仅是对消费者需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乔布斯挖掘出了用户潜在的需求。对人性的理解与把握,才是乔布斯能够让苹果产品被亿万消费者疯狂追逐的关键。
天才的乔布斯,目中无人,自行其是,他是一个偏执狂、爱出风头的人、佛教徒、演说家,更是一个优秀的营销大师,不但铸就了人生巅峰,而且在4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计算机、电影、音乐和移动通信,一次次引领潮流,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
改变了世界的乔布斯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意义其实早已超越了苹果公司、苹果产品本身,他已经是这个时代的象征,是创新和梦想的榜样。但所有人都明白,天才不可复制,乔布斯只有一个。
詹姆斯?卡梅隆
2009年,技术狂人卡梅隆再次改变了电影市场。酝酿14年,耗资5亿美元,历时四年拍摄而成的3D科幻电影《阿凡达》创造了全球电影票房新高:27.8亿美元。这个数字远远超越了卡梅隆自己在1997年凭借《泰坦尼克号》创造的“全球第一票房”18.3亿美元。
《阿凡达》寄托了卡梅隆年轻时的梦想:打造一部足以匹敌《星球大战》的科幻史诗。从构筑到实现,这一梦想花费了他28年。他为这一史诗插上了梦幻的翅膀:南加州大学教授保罗?弗洛莫为潘多拉星居民创造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植物学系主任朱迪?霍尔为潘多拉植物描绘出以科学为依据的细节。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一位音乐教授和一名考古学家设计了潘多拉星的大气密度和一种三声阶的异族音乐。
这部电影也开辟了电影技术领域的新河,卡梅隆潜心研究的3D技术自此开始成为电影市场上的热矿,2D转3D的“伪3D”电影技术也应景诞生,3D风潮至今不衰。
特技师出身的卡梅隆已不是第一次以技术撼动电影市场。1989年他执导的《深渊》创造的水下特技效果堪称影史里程碑,1991年执导的《终结者2》升级《深渊》中使用的电脑影像技术,创造了让人目瞪口呆的视觉效果,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亦是不用赘言的高峰。
相关热词搜索:世界 他们 即世界 他们生活的世界 他们的生活世界吻戏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