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大省的强力注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经历了7年的体制改革与创新之后,山东的文化大省轮廓已初见倪端。从试点探索到综合试点,再到全面推开,个个用新思路镌刻出来的脚印基本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应该说,这是次非常成功的创新实践。
  原来的26家出版社、129家新华书店、145家电影公司电影院、5家影视剧制作机构、14家国有文艺院团在形势的鼓舞下全部实现了转企改制,其单位达330余家,核销事业编制上万个。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组建了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影视集团、山东演艺集团、鲁商传媒集团等批文化市场主体。
  这样的规模,这样的改革力度,无不体现着创新的思维。
  没有人怀疑,山东文化体制创新已经为文化强省注入强大的动力。
  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山东把综合执法作为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的突破口,从市到县建立完善起了一套统的文化行政主体和执法主体。全省17个市整合文化行政管理机构,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同时整合了文化市场执法职能和执法队伍,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140个县(市、区)基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实现了文化市场统执法。
  广电系统已全面完成“局台分开,管办分离”和电台、电视台“两台合一”。
  而新闻媒体的改革也同时在积极稳妥地推进。省级、副省级城市的党报党刊剥离发行业务,组建了发行公司,7家非时政类报刊社和12家网站转企改制,主流媒体不断做大做强,舆论引导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大众报业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达18 67亿元,山东广播电视总台实现营业总收入27.14亿元,大众网主营业务收入1475万元,同比增长84%。
  而滨州市则整合《滨州日报》、滨州电视台等,组建了滨州传媒集团,成为全省首家跨媒体市级传媒集团。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其直属的《山东商报》社进行剥离式转企改制,同时整合山东新闻网、山东商报电子音像出版社和4本杂志及广告公司、报刊发行公司等省报刊资源,组建了鲁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文化企业跨地区重组和文化资源整合取得突破。
  大众报业集团半岛传媒有限公司则与潍坊报业集团实行了以资本为纽带的联合,共同成立潍坊晚报传媒公司,实现了双赢。之后,大众报业集团又与临沂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以产权为纽带,合作经营沂蒙晚报,控股经营鲁南商报,同时收购临沂新闻大厦,实现报业资源优化配置,共享整合效益。山东出版集团更是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打破区域限制,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合作经营,实现了强强联合。泰山出版社以资本为纽带,与读者出版集团、海尔兄弟教育产品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发起设立泰山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网络出版、数字出版等新兴产业,实力快速壮大。临沂市歌舞团转企改制后,整合同城演艺资源,成立临沂市蒙山沂水演艺集团,提高了演出质量和发展水平。
  山东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得到了李长春、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宣部的充分肯定,认为山东“改革进展较快,走在全国前列”,“文化体制改革有突破、有经验、有亮点”,并两次批示要求中央媒体宣传山东的文化体制改革经验。
  应该说,这就是山东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成功。
  这些成功或者亮点其中之一就是“五个坚持”:坚持解放思想,形成改革发展共识;坚持真转真改,确保改革一步到位;坚持政策先行,优化改革发展环境,坚持发展主题,务求改革实效,坚持围绕发展抓改革、以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成效。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坚持文化惠民,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山东各级抓体制改革、抓文化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改革,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应当说,近几年山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是相当大的。2009年,全省财政文化与传媒支出达到70.4亿元,增长27.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达12.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43%;1369个乡镇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91个,8万多个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3万多家,数量居全国之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比规定时间提前两年实现“村村通”目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全国惟一的“示范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80万场,覆盖全省90%以上农村,观众3.18亿人次。
  上述数字应该说明,山东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这几年,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几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文化实惠最多的几年。
  目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推动文化由大到强跨越的新阶段。
  在新起点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难度更大,要求更高。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改革的阻力和难度会相应加大。如何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积极主动又审慎把握,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如何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消除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々如何充分运用政策杠杆,促进改革单位持续健康发展,是进步深化改革要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从山东的实际出发,下一步,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仍然是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党报党刊发行、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发行、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新闻网站等转企改制,增强发展活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推动出版发行、电影发行放映、国有院团等已转制文化企业,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依法运营的合格文化市场主体也任务艰巨。加快推进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推动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和资本运作,加快股份制改造,尽快实现上市更是必须的。
  与此同时,是要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推进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全员岗位责任制,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激发内部活力,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推动公共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免费开放,促进各级文艺院团下基层演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然后,应该进步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改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文化市场开放和有序竞争,加快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履行职能,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为文化企业成长壮大创造良好市场条件。
  其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动力之源。山东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力求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群众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的过程真正成为激发文化发展活力的过程、成为保护和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通过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快实现山东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快速跨越。
  山东作为
  个经济强省,需要的是文化强省的呼应。可以说,现在双翅展飞的时期已经到来。
  
  编辑/李平

相关热词搜索:注入 大省 强力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大省的强力注入 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