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童话故事大全_亲子剧场:童话打造文化品牌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市民素质是和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文化底蕴成正比的,而看一个城市的文化是否繁荣,一定要看这个城市的演出市场是否繁荣,尤其是高雅艺术市场是否繁荣。当观看演出不再依赖赠票,不再是强制性包场,而成为市民大众的一种自发行为,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的演出市场进入了良性循环。如今,在青岛,这种良性循环已见端倪。最典型的表现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方式悄然兴起――周末,举家到小剧场看话剧。
在影视剧的强力冲击下,话剧市场一度陷入低迷的境地。青岛的话剧市场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剧场被出租改做他用,演出剧目周期长、更新慢。2001年,青岛市话剧院投资400万元对剧场进行改造,于是,有了今天设施先进、环境优雅的青话小剧场。《爱情泡泡》、《www.com》、《霸王别姬》、《构思婚姻》、《寻找爸爸毛泽东》、《二小放牛娃》、《陈小虎》、《纪念碑》等一批精品剧目陆续上演,并在市民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话剧就这样悄悄地潜入到市民生活中。
今年元旦,一场《神奇的阿拉丁》拉开了青岛话剧院 “亲子剧场”的序幕。“亲子剧场”是专门上演世界著名童话剧系列的舞台,“周周有戏演。月月有新戏”,《神奇的阿拉丁》之后,《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马兰花》等一批优秀童话剧先后在这里上演。
在亲子剧场里,孩子们可以在演出前上台进行才艺展示;而在演出过程中,孩子们也可以与台上的演员交流、互动,完全融入到剧情中。孩子们随着剧情或喜或悲,天真地提醒着他们喜爱的主人公当心“坏蛋”;演出结束后,孩子们则争着上台与自己喜欢的演员合影。在这里,善良的阿拉丁、可爱的拇指姑娘、美丽的白雪公主这样的“好人”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而邪恶的宰相、恶毒的皇后这样的“坏蛋”则受到明显的排斥,有个孩子想和《拇指姑娘》中的“小鱼姐姐”合影,看到剧中的“癞蛤蟆”也在其中,任凭家长怎么说也不肯上前,很坚决地强调“我只想和小鱼姐姐照相。”直至“癞蛤蟆”走开才高兴地上前合影。这样孩子气的表达却清晰地体现出剧情对孩子们情感的影响,热爱和在追求真善美,憎恶和抵制假丑恶。至此,亲子剧场的演出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剧目的上演,而切切实实地达到了对孩子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培育,亲子剧场迅速走红,不仅成了青岛话剧院的一个名牌,而且成为青岛市文化市场的名牌,在全国文化演出市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文化部、北京人艺、辽宁人艺等单位纷纷来青岛话剧院“取经”,并将优秀剧目引入当地。
亲子剧场的成功,创造了青岛演出市场的奇迹。据青岛话剧院的王克院长介绍,以前有演出的时候,能容纳300人的剧场即使送出五六百张票,也仅仅能达到2/3的上座率,根本没有“对号入座”之说,而如今,亲子剧场的上座率均在95%以上,而且大部分是提前售票,对号入座。半年时间,亲子剧场已经拥有了非常稳定的观众群,从最初的《神奇的阿拉丁》演到第八场的时候,观众人流出现下滑,到《木偶奇遇记》演出到第十三场,观众依然爆满,现在很多家长提前半个月就开始买票。以前,节假日是剧场演出的淡季,演员们也放长假,如今,越是节假日,演出越频繁。今年春节期间,连续推出了四个剧目,大大繁荣了青岛的演出市场,平均两到三周就更换一部新剧目的演出频率,使青话小剧场成为异常活跃的演出场地,并且能够维持较高的票房,这在全国的演出市场中也是不多见的。
对家长来说,每周放弃一次应酬,陪孩子到剧场看戏,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地看一场演出。让自己重温儿时的童话,唤起心底那份日渐遥远的记忆与感动,再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这种高雅艺术的熏陶,融洽亲子关系,这样的机会有谁愿意错过呢?有的家长反映:“孩子看了童话剧以后,变得懂事了,连写作业都认真了。”这是艺术的魅力,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而这种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生的。
相关热词搜索:亲子 剧场 童话 亲子剧场:童话打造文化品牌 如何打造文化品牌 打造社区文化品牌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