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贝壳分段
发布时间:2017-02-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短文两篇贝壳分段篇一: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语言的轻柔和流畅。
2、了解先抑后扬及借物寓理的写作方法。
3、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 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2、了解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 学案
教学过程
《蝉》
1、导入:同学们大家看PPT上面是四幅图画说一说它们分别代表的是什么?是的,这是代表一年四季的画面,莺飞草长、生机勃勃的春天;碧叶红莲的夏天;天高气爽、果实累累的的秋天;寒风刺骨、大雪皑皑的冬天。在第三单元时我们学习的散文《春》,又学习诗歌《秋天》还有《济南的冬天》还剩下的是哪一个季节?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篇小短文,其中一篇是与夏天有关《蝉》。
2、介绍作者,解决生字词
现在同学们先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还有课文下面的注解,画出难懂生字词。 大家看完课文了吧,我们总体的学习一下课文中的生词
收liǎn(敛)聒聒(guō) chàn(颤)动 宽恕(shù) 卑微(bēi)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宽恕:宽容,饶恕。
(2)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3)收敛:原意是减轻放纵的程度,这里是收拢,合拢。
(4)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大家刚刚看注释的时候还看到什么呀?那我们先来看《蝉》的作者——PPT
3、解决了生字词,全班朗读课文思考问题:作者对蝉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可能会用到的衔接词:比如说一看是的时候作者对蝉是什么样的(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短文两篇贝壳分段)呀,后来又发生了变化没有?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3、剖析课文
⑴、同学们刚刚已经总结了作者对蝉的一个态度的转变,那么我们看黑板上面的板书可以看出作者使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来写蝉的,现在同学们再看一次课文思考一下,作者这个“抑”“扬”是怎么安排的,并说出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⑵、在课文中作者提出了两个问题
①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②十七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作者提出这两个问题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内容上:17年 与 一个夏天 在时间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强调了蝉生命的短暂,吸引读者的眼光。
结构上:引出下文作者对蝉生命意义的揭示
4、找出文中最能表现全文中心的一句话(即文中的“文眼”)并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不管生命的长短,都要好好的活过。
《贝壳》
1、介绍作者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2、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壳的句子,并总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贝壳的。
3、赏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2)《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什么丰功伟绩,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一样,用 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 人们.
短文两篇贝壳分段篇二:短文两篇《蝉》《贝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过程与方法:两篇文章都擅于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蝉和贝壳这样小的东西都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情感与价值: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炎热烦闷的夏天。每到夏天,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我们可以若隐若现地听到窗外知了的鸣叫,仿佛在提醒着我们夏天的炎热,增加我们的烦闷感。那么有谁知道知了,也就是蝉的生长过程呢?蝉在每年7、8月份产卵,产下的卵在泥土里孵化3-5年,在土中完成幼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成熟的幼虫在5-8月从土中钻出来,爬到灌木、杂草等地方,蜕皮、羽化为成虫,也就是成年的蝉。实质上,蝉真正的寿命只有2-3个月,也就是一个夏天。如此煎熬的成长过程,如此短暂的生命,它的生命又怎样体现出意义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美文。品味生命的意义。二、作者简介师:简要介绍一下作者。请同学们将第11页注释1和第12页注释4,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 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作者,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等。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诗人。从小酷爱绘画,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等。正因为她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所以内心细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1、看导语师:先请同学们读一下导语部分生:齐读导语,带着问题看课文2、朗读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生齐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来回答导语中的两个问题生:蝉的生命意义在于“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该用自己的能力来把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师:很好,“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这一句是《蝉》这段文字的文眼。是由蝉引发的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广告词: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文眼:指文中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诗眼:一首诗中点睛传神之笔。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或关键性的诗句。】而“该用自己的能力来把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一句,也正是作者席慕容由于贝壳而联想到的对于生命的思考。四、合作探究师:在正确把握了短文大体意义和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现在要一起来品读课文,揣摩字句,讨论交流。(1)《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秋天本应是个万物丰收的季节,然而蝉却要在秋天来临之际完成生命的使命,走向凋零,然而它也曾热烈地活过,想到这个,作者不禁宽恕了它。(2)“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了一个夏天!”一句中“竟”字表达出什么?生:有出乎意料之意,表现出作者对蝉这小东西虽然躯壳缩小,但声音响亮,生命力持久的惊讶。(3)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4)“在我手
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中“实在”一词怎么理解?确实,作者对坚硬又精致的贝壳由衷的赞美之情。(5)《贝壳》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励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6)“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中“固执”、“简单”你怎样理解“固执”,中性词,“顽固”是贬义词,“固执”表现的是作者由贝壳普通而卑微的生命联想到应丰富自己的生命的坚定信念。“简单”,表现了作者并不想建立丰功伟业,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只想像贝壳一样塑造一中美丽的形象,渴望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7、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写作手法、感情基调、描写特点)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三、小结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四、作业同步练<p align=right>永生</p>
短文两篇贝壳分段篇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教学目标:
1.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 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难点)
3. 体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重点)
教学方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二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要求找出来的词见P14)
2.从上述词中任选三个,组成一段100-200字的文章。
3. 标注自然段,朗读课文,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1.导语:请同学们看到P14刘再复的《奔驰的生命》。
师读,让同学们感受一下“奔驰的生命”体现出来的不倦的生命力的凯歌。
师读完讲析:“奔驰的生命”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不倦的生命力给我们带了的振撼,而让我们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那么短暂、脆弱的生命是不是就不能打动人呢?当我面对短暂、脆弱、有限的生命时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意义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关于生命的问题,走近第三课《短文两篇》
2.作家·作品
两篇短文都是关于生命的哲理散文。学习本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见上
关于《蝉》作者见注①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fān同“帆”)。祖籍广东番禺y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yì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k?i漫画选绎》及合集《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关于《贝壳》的作者见注④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行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
她写诗与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的主题,而对亲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
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三.正课
(一)整体感悟。仍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两篇短文对生命的感悟,体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1、分别标注两文的自然段。《蝉》7节;《贝壳》6节
2.听老师范读两篇短文,分别划出两文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的句子,也就是蕴含哲理的句子。答:见《蝉》5节 《贝壳》4、53.把上题划线句子换成自已的话,应该怎样表述?
答:见书相应之处。理出各篇的主旨,同时完成练一3问,练二2小题
第二课时
(二)品读、欣赏。
1.通过整体感悟,我们体会到生命短暂,但却积极面对,为延续生命好好活着,这就是蝉的生命意义所在。从这个角度,体会一下《蝉》一文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应怎样理解?答:见练二1
2.关于《贝壳》一文,我们在整体感悟时,已知道生命虽然有限,但要认真做事,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以回馈生命,打动人们。这是褒扬的。但文尾说“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这句中“固执”“简单”两词却是贬义词,怎样理解?
答: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学生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却是自已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出来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表面看带(记在练二3)
3.两篇同为哲理散文,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答:见练三,相同处。用提示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来完成。
4.的确,两文对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但具体的感悟是否相呢? 答:不同,见练三不同处第2点。
5.两文引出对生命的感悟的写法相同吗?
(1)我们先来完成练一前两问。完成练习一前两问
(2)那么《蝉》一文是直接写出对生命的感悟呢,还是隐含在对蝉的生命感悟里? 析:先看到5节对生命的感悟——是隐含在对蝉的生命的感悟里的。
(3)那我们再来看《贝壳》一文的写法是不是跟《蝉》一样?
析:不一样,先看4、5节对生命的感悟——从贝壳上的细文中,直接表白自已的对生命的感悟的。
析:以上对第5点的分析,就是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完成练三不同之处的笔记。
(三)小结:两篇哲理散文,虽然短小,但同样让我们对生命产生了敬畏之情。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但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好好活着,生命就有意义。同样,生命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力所能及把要做的事做的精、细、好,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有东西,就能回馈生命,打动人们。让我们再次朗读两文,去感受生命的意义。
四.作业:预习第四课《紫藤萝瀑布》内容见下课预习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分段 短文 贝壳 两篇 短文两篇蝉贝壳 短文两篇蝉贝壳导学案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