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忠魂】 巴山剑场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2004年12月3日,四川达州的万源市万人空巷,人们肃立在大街的两旁。   阴沉的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后河无声地流淌着万源人的伤悲。   徐景平的灵车缓缓地行进着,车后默默地跟随着送行的人群。
  徐景平78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悲痛难抑,捶着胸无助地哭着喊道:“儿啊,你咋就走在妈的前头哇?!”这撕心裂肺的哭声像一道响雷滚过沉寂的天际。顿时,街头巷尾哭声一片。
  12月1日中午,万源市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徐景平在下乡处理鹰背乡经济违纪问题结案工作返回途中,因过度劳累,突发心脏病猝死,终年41岁。
  “秉公执纪浩气长存,英年早逝巴山垂泪”。在徐景平同志追悼会上的巨幅挽联,表达了万源人民对他的崇高评价。
  原达州市委书记、现四川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晏永和闻听噩耗后,深表痛惜。达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胥健得知情况后,沉吟许久,无比痛惜地说:“达州纪检监察战线痛失一虎将。”
  “纪检干部,要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不要看来头,不要看势头。”性格佃犟、刚直不阿、皮肤黝黑的徐景平被万源人称为“黑包公”
  1991年11月,任万源市林业局林政股股长的徐景平,因为正直、敢于碰硬、工作认真,被调到万源市纪委工作。
  1995年9月,群众举报反映万源市某局虚报编制人员骗取财政经费以及主要领导的经济问题。徐景平负责办理此案。该局局长是一名老干部,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谁都知道,这个局长是个难剃的“刺头”,他放出话来:徐景平?徐景平是谁?!老子参加工作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里呢!查我?看谁查谁!
  徐景平带领办案人员到该局的第一天,就遭到了围攻。在调查过程中,该局局长以老前辈的口吻对徐景平说:“小徐,你年轻,对工作的热情和原则要把握好度,不能一根竹竿捅到底。那样,对谁都没有好处。”
  面对对手的轻蔑,徐景平强压心中怒气,给他讲党的政策,该局长不为所动,反而威胁道:“那你就查吧。要是查不下去了,你恐怕就在纪委干不成了。”徐景平大声说道:“就是天王老子给你当后台,我也要查。我也有后台,我的后台就是党委、政府,就是纪委,就是万源市广大人民群众!”
  来自各方的说情风一阵紧似一阵,来自各方的压力一阵重似一阵。徐景平不为所动,沉着应战,通过几个月艰苦的内查外调,终于查清了该局从1993年至1995年采取弄虚作假手段重报、虚报行政事业人员骗取财政拨款22.7万元以及该局局长个人的经济问题,局长受到了严肃的党纪政纪处分。
  1996年,万源市发生了4名乡镇干部集体嫖娼的恶性事件,徐景平主办此案。这4名干部纷纷托人说情,求徐景平放他们一马。其中一名是刚上任的镇长,他苦苦哀求道:“徐主任,我这一辈子的政治生命就掌控在你的手中了,求你高抬贵手。”徐景平正色道:“亏你还说得出口,我放你一马,那群众怎样来看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我又如何向万源人民和组织交待?”最后,这几名乡镇干部都受到了严肃的党纪处分,其中1名乡长和1名镇长被依法罢免。
  原则大于私情,无私才能无畏。2004年,在查办鹰背乡经济违纪案件过程中,当事人鲜某的岳父与徐景平在林业局共事多年,其家属也与他在一起工作过,关系融洽,交情深厚。父女俩多次找到徐景平,请求看在多年同事和朋友的关系上,能够酌情处理。然而,在原则和人情面前,徐景平毅然选择了前者,多次找鲜某谈话,讲政策,讲法纪,讲出路。鲜某终于被感化了,如实交待了自己贪污专项资金5.5万元的问题,使整个案件的查办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徐景平皮肤黝黑,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为他赢得了“黑包公”的美誉。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0年中,他坚持原则,无私无畏,成功查办大小违纪案件70余件,诠释了一个纪检卫士的忠贞情怀。对此,徐景平在他的日记本上这样写道:纪检干部要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不要看来头,不要看势头。
  “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办事,铸就刚正不问的岁月年轮,抒写一尘不染的廉洁人生。”徐景平始终视清廉为人生至宝,日子过得虽然清贫,却甘之如饴
  徐景平在万源市林业局的同事都记得他清廉拒腐的“幽默”手法。那是1998年底,徐景平任林政股股长。要过春节了,经营木材的老板纷纷来到林政股拉关系,都被徐景平一一挡回去了。一位老板把几床丝棉被丢在徐景平的办公室就跑了。为了保住这位送礼者的面子,第二天,他派人把这几床丝棉被送到那位老板的家中,并附上一张便条,上面写道:xxx同志,你昨天把东西忘在了我的办公室,现在给你送回来,请查收。
  2000年1月,徐景平调到城管局任副局长,2003年又调回纪委工作。2001年,他在给城管监察大队订做工作服时,湖北一家服装厂给徐景平和另一位副局长廖光荣各送了1000元的红包,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拿到这份订单,但均遭到拒绝。徐景平对廖光荣说:“老廖,这家厂搞这种动作,说明他们经营作风不正,产品质量能否保证很难说,我们还是另寻厂家吧。”事后得知究里的厂家负责人后悔不迭,直说:我这双眼睛算是白长了,好人歹人都分不出来。
  徐景平家庭负担重,除了要养活自己一家人外,还要侍奉老母,扶持多病的弟弟一家。他微薄的工资收入常常是人不敷出。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廖光荣,就成了徐景平经常借钱的“小金库”。徐景平逝世后,妻子李秀华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张徐景平在廖光荣处借700元钱的借条。李秀华去还钱时,廖光荣一把将借条撕得粉碎。他带着哭腔说:“兄弟妹呀,景平兄弟活得苦哇。他人都走了,你还什么钱嘛!”因为长年伏案工作,徐景平养成了抽烟的习惯,而且烟瘾很大,但抽的烟都是两三元的便宜烟,同事有时给他递一支好烟,他就高兴地戏称这是逢年过节打牙祭。
  徐景平的脚大,又常年在外奔波,鞋底烂得很快。他经常到在万源市委招待所修鞋的陈师傅处修鞋,一双鞋至少要换3次以上底子。他去世时穿的那双皮鞋,已换了六次底子。陈师傅经常不解地问:“徐局长,像你这样的领导,应该不缺钱花嘛。鞋底烂了,买双新的就行了,何必老来换底子?”徐景平总是笑着说:“陈师傅,你不晓得,新买的鞋子我穿起不舒服,换上你这里的鞋底子,走起路来稳当。”
  “哥哥,我走几千里路回来看你,你就这样绝情,连见我一面的时间都没有吗?”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徐景平,极力想扮好家庭角色,但他有心无力
  徐景平是一个孝子。
  徐景平出身在达县麻柳镇一个苦难的家庭。他6岁丧父,是他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和姐姐、妹妹、弟弟一手拉扯大的。他姐姐和妹妹受不了家中的穷困,远嫁江苏和浙江,徐景平独自担负起侍奉老 母和抚养弟弟的重担。由于多年劳累,晚年的徐母特别多病,徐景平借款贷款先后给老母亲做了白内障手术和肠梗阻手术。老母亲每次生病住院,徐景平都是早晚不离病榻,背上背下,端屎端尿,给母亲捶背洗脚,极尽人子之孝。
  徐景平尽力想扮好家庭角色,但繁忙的工作和高度的事业责任心,却让他有心无力。2004年7月,在对鹰背乡经济违纪案件的4名当事人进行“两规”时,远嫁江苏的妹妹突然回来了,并来到了徐景平在万源的家中。他是多么想见一见已经19年没见面的妹妹呀,但当时也正是突破鹰背乡经济违纪案的关键时刻。已经在家中等待了5天的妹妹实在是等不住了,就催促嫂子给哥哥打电话。徐景平的妻子在电话中生气地说:“老徐,你究竟在哪里?妹妹都等你5天了,你硬是不见一面吗?”妹妹抢过话筒,哭着喊道:“哥哥,我走几千里路回来看你,你连见我一面的时间都没有吗?”在同事们的再三催促下,徐景平约妹妹在街上一个小餐馆见面。兄妹见面,良久无语。徐景平歉疚地说:“妹妹,哥哥手中的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法陪你。吃了饭,你就坐车回去吧。将来有机会,我去江苏看你。”他妹妹听罢,忍不住泪水长流,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他。
  一个把月见不着丈夫的面,这对李秀华来说,已是常事。她伤感地说:“儿子这两年到达州读高中,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在家生活。我每天只是给老徐打一个电话问他在哪里,能听到他的声音,我就满足了。可他最后一次出差,我连电话都没有给他打通,连他的声音都没有听着。”
  “我们不能让鹰背乡的人民对我们的党,对我们的政府失去信心。”历时半年的鹰背乡经济违纪案件的调查处理,耗尽了徐景平的生命之力,他把一腔忠魂永远留在了大巴山
  鹰背乡地处万源市西南角,与平昌、宣汉接界,距万源市区121公里,是万源也是达州市最偏远最典型的农业乡之一。该乡负债836.2万元,涉及460多名债主。债主上门要债,砸办公室,锁机关大门,使乡党委、政府长达半年的时间无法正常办公。为此,万源市委迅速派驻了工作组,彻底剖析、解决鹰背乡经济问题,并指导其他乡镇解决问题。2004年6月市委成立了专案组,徐景平担任专案组组长,负责对审计出的15类经济问题71条线索进行全面调查核实。
  进驻鹰背乡的第一天,徐景平召集专案组成员会议。他严肃地说:“我们要尽快、彻底弄清楚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们不能让鹰背乡的人民对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失去信心。”
  徐景平带领专案组一头扎进了鹰背乡和周边乡镇的山山水水,开始了艰难的取证工作。2004年8月3日,徐景平带领4名工作人员前往平昌县镇龙镇取证。赶到镇龙已是晚上9点,大家饿得肚子咕噜直叫。把工作接洽好后已是晚上10点,镇龙镇政府准备宴请徐景平一行。徐景平谢绝了。此时镇龙街上百店打烊,好不容易敲开一家小食店,好说歹说,店主才给每人煮了一大碗面条。第二天天不亮,徐景平一行又起身赶往巴山深处的马家院。
  在徐景平的组织领导和带领下,专案组成员先后深入平昌、宣汉、达县、万源等县市43个村社,调查走访210人次,查阅账簿83本,会计凭证565册,取证材料153份568页,作调查笔录46份389页,组卷24卷。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日夜奋战,成功突破了鹰背乡政府虚列债务145万元及部分党政干部利用民间高息借款虚列本金、套取利息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该案涉案人员11人,涉案金额196.5万元,该乡原乡党委书记、乡长、财政所长、出纳均受到开除党籍处分。
  在调查案件的同时,徐景平带领的专案组和工作组一道,带领鹰背乡人民修路和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鹰背乡场镇2400人的饮水问题,彻底告别了买“担担水”的历史。徐景平还发动专案组成员走进群众家中,积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逐步解开了群众心中的疙瘩。党委、政府的形象又重新树立起来了,鹰背乡的工作步入正轨。
  转眼到了2004年岁末。
  11月29日,大巴山的淅淅冬雨冰凉刺骨,蜿蜒崎岖的山路变得更加泥泞。已成功突破“鹰背乡经济违纪案”的徐景平及专案组成员邹良国、苟于礼、王明清冒雨前往鹰背乡办理结案手续。
  当天上午,因雨后公路太烂,行程受阻。11点,专案组一行从万源出发,绕道宣汉县经双河镇至马渡乡路段,行程再次受阻。
  顾不上吃午饭,专案组一行当即调头从达县碑庙乡经平昌县抵鹰背乡,行程再次受阻。
  三次绕道,三次受阻。此时,车刚过平昌县麻石乡不远,已是夜幕降临。徐景平决定步行到乡政府,他从包里拿出手电筒,和专案组成员一道,深一脚浅一脚,在漆黑的山路上艰难跋涉了七八个小时,终于与乡上干部相遇。
  这一天,徐景平一行历经14小时,辗转4个县、10多个乡镇,行程400余公里。到鹰背乡政府时,已是深夜零点过。
  匆匆吃过便饭,徐景平不顾一路疲惫,立马找乡党委书记交换意见,并安排好次日专案组的工作。又一番折腾,已是凌晨1点30分。
  11月30日上午,徐景平在鹰背乡机关支部大会和干部职工大会上通报案情,后又讨论对4名违纪人员的党纪政纪处分问题。会议从上午9点开到下午3点。简单的午饭后,他又亲自找违纪人员谈话,完善有关材料。又忙了一整天。
  12月1日,徐景平或许因为过度劳累,只喝了几口稀饭,但仍是有说有笑,在专案组成员面前露出的是结案后的一脸轻松。
  早上7点,徐景平一行又从鹰背乡返回到庙垭乡政府检查工作。
  仍是公路塌方,徐景平一行又步行了6公里,再转车到秦河乡。检查完工作,吃了午饭,徐景平又关切地问及乡上的债务情况。
  下午2点左右,谈着谈着,徐景平说了句“我有点不舒服”,就随身躺在了乡党委办公室的简易沙发上小睡。邹良国心疼地看着很快熟睡的徐景平,对苟于礼和王明清说:“我们说小声点,让老徐睡一会儿吧,他太累了。”
  这一睡,还不满41岁的徐景平,优秀的纪检监察干部徐景平,就再也没有醒来。
  他永远地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纪检监察事业。
  他把一腔忠诚永远留在了美丽的大巴山。
  他走后,大巴山漫山遍野开满了野樱桃花。那花,雪白雪白,白得耀眼;那花,让人消除心中尘念;那花,开得是那样的安静和圣洁……

相关热词搜索:忠魂 巴山 巴山忠魂 重庆车管所巴山分所 巴山夜雨涨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