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的“网语” 网语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黄菲      策划人语   俯卧撑,打酱油,秋雨含泪,兆山羡鬼,国家罗汉,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你能听懂这些话吗?你知道这些貌似平淡的词汇包含的真正意味吗?这是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出现并活跃着的新“网语”,它们很猛很强大,很火很“雷人”,被大家称为网络“雷词”。
  这些网络“雷词”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来自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它们背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公众“故事”,它们无一例外成为一种观点与立场,一种批评的方式,一种舆论的力量,一种另类的民意表达。这是网络“雷词”得以流行的“密码”。
  网络“雷词”的出现,是一种社会生态中的“自然生态”,有它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但如何面对这样有热度的语言,解读这些语言,让这些语言有着科学、人性化的发展方向,则体现着社会的道义力量与制度性力量,体现着政府的度量、智慧和能力。
  (执笔/黄菲)
  
  
  网络“雷词”:听,民意在说话
  
  □黄菲
  
  小心!“雷词”来了
  
  何谓“雷词”?“雷”为自然现象,一打雷人们就有震颤感,在中国人的日常用语中,凡是带有“雷”字的词句,或多或少的都会带有某种震惊、恐慌或“发威”的意思,比如说“天打雷劈”、“如雷轰顶”等,因而,在中国人的眼里,“雷”往往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一种自上而下的“威力”。不知是不是因为一贯信守中庸的国人,实在是过烦了“庸常、”“凡俗”的生活,太渴望自己的生活能有所改变的原因,在2008年,当一种为网民们所追捧的网络流行语言――网络“雷词”出现之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网络上波涛汹涌起来,网络处处跳跃着黑色幽默的音符。
  网络“雷词”是由普通网民提炼、创造,再经广大网民的选择而传播开来的,已成为大众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网上传播“雷词”的多为有文化的网民,他们在相对宽松环境和新事物氛围中,很喜欢采用戏谑、恶搞等手段针砭社会弊病。这种轻松、幽默的社会批判,成了大众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重要部分。
  时光只要倒退两年,在网上就算用尽所有的网络搜索手段,也绝对找不到网络“雷词”的影子;然而从2007年起,网络的“风水”变了,网络“雷词”在一个个网民的指间跳跃,成了网民必备必知的“网语”。如今,在网上最时髦最流行的网络“雷词”至少有:意指某人或某集团为利益驱动做假的“正龙拍虎”;出自艳照门事件的“新陈代谢”、“娇身冠养”;具有讽刺意味的“做俯卧撑”;代表与己无关,只是路过看看的“打酱油”;此外还有“欧阳挖坑”、“秋雨含泪”、“兆山羡鬼”等等。这些刚刚出现就大规模流行的“雷词”,无疑是网络时代一个相当典型的文化特征。游走于虚拟江湖,啸聚于网络山头,网络“雷词”以其独特的智慧表达方式,成为既让人会心一笑,又能够逮获极大认同的网络交际手段。
  “雷词”的逐渐风行和壮大,代表了大多网友的一种姿态,即通过一些戏谑、简单的词语来指称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心态,有着不能明说只能意会的含义。无论是对问题的思考,还是口头上的讨论,人们都喜欢借用网上简洁、异于普通语言习惯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网友对“雷词”赋予了词语本身之外的特殊含义,成为在讨论一些不便公开争论、或者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时的通用词汇。一个独特单纯的网络“雷词”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丰富的内涵让人们从中能读到大量的信息。人们在使用时已经是在使用它们的符号化意义,而非原始含义。这种方式的意义在于,人们通过简单的网络,使用着简单的网络化、符号化的词语,不断地解构着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符号即事件,符号即态度,一个浓缩了事件和态度、思想的词汇,其适用面和影响力都无可比拟,特别在传播上更是优势明显,这让“网语”的生命力显得无比强大,也使它们在现实中的作用影响也无比强大。
  政治、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变迁与发展,无不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反映出来,其突出表现就是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和套用。而“雷词”的兴起,是我国网络时代对现实某些很有代表性事情的另类解读和记忆方式,犹如讽刺民谣、政治笑话或貌似“很黄”的荤段子,都呈现出一种对现时代的某些弊端和相对应的社会弊病的辛辣抨击。对一些因众所周知原因不能公开宣泄的情绪无法敞开表达时,“雷词”便发挥了含而不露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功能。因此,“雷词”带有一定的无奈隐语的特指性,其表现形式往往是:或借题发挥、或调侃恶搞、或含沙射影、或宣泄浮躁、或幽默深奥……近年来我国网民人数名列世界最大户,各类“雷词”创意之怪异、幽默之风趣、影响之广泛、传播之快捷、套用之恰当、寓意之深刻,让你不得不拍案叹服国人的聪明。
  “雷词”简单易记,琅琅上口,生动形象,轻松幽默,恣意边缘化,隐喻性强,而且句型制造极为活跃。比如2008年年初,诞生于网络的知名度极高的句型“很什么很什么”。这个句型的原始版为“很好很强大”,爆发版为“很黄很暴力”,后续版则有“很傻很天真”、“很恒很源祥”、“很假很坦白”、“很乐很OPEN”、“很爽很摇滚”、“很丑很封建”等无数版本。层出不穷的“雷词”,代表了对最新潮流、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表达方式与物质诠释方式,以及当下社会个体折射出来的群体心情。
  
  “雷词”为什么这样红
  
  “雷词”涌现是汉语言文字创造性与生动性的一种体现,是一种网络文化现象,然而,我们并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现象,我们必须更多地从生活和社会本身入手,深入其对社会发展的记忆与基本姿态,来反思我们的体系与生存状态。“雷词”表面上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把玩,但实际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姿态的表达。网民们以嘲讽挖苦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公众事件的看法与认识。“雷词”的广泛使用和流传,并不是一时跟风,一时时髦之举,相反,这代表了一种思想的萌芽,一种民众积极参与社会公众事件的态度。用“网语”来解构事件,用“网语”来架构思想,展现公众的话语权,同时展示了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中国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争取自己的权利的道路。这正是“雷词”出现和流传的“密码”。
  网络“雷词”其起源应回溯到《大话西游》的台词,是大话的变种。而比“大话”变种更为深刻的原因则是,它的出现代表“网语”从纯粹的游戏、戏谑的领域大规模进入社会批评领域,进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大众批判表达方式。从语言学的角度上来说,当一个人在使用某一个词的时候,大都是在进行对某一种事件、某一个物体的判断;而对于大众来说,当他们渴望对某一个事物做出判断的时候,哪一个词所具有的震撼力最强,批判最深刻、最准确,所拥有的表达范围最简洁明了,哪一个词就会成为大众的“最爱”。“雷词”正好是这种新锐的、能在瞬间吸引眼球并满足年轻人“另类解读”的猎奇心理的表达方式。当网民们习惯于用“雷词”来借喻、解剖、拒绝、接受并批判某一种虚伪、某一种恶习或某一种邪恶、某一种不公平的时候,难道有谁还会说,爱使用“雷词”的网民仅仅只是在“恶搞”,而不是以“雷词”为批判利器,借“雷词”的力量表达自己的话语权吗?
   2008年初香港“艳照门”事件催生的“很傻很天真”,以及央视“扫黄”节目催生的“很黄很暴力”等语词,可以说是真正展现网络“雷词”力量的开山之作,其影响力之大,“适用”范围之广,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这些“雷词”之所以能迅速蹿红并广泛流传,除了带有新奇和刺激的语言杀伤力之外,更多地体现出的是公众普遍的心理反映。“很傻很天真”,无疑是公众对娱乐圈的绝好讽刺与挖苦,是社会公众对娱乐圈虚伪表象之下,名不副实的无情嘲弄。同样,“很黄很暴力”的流传,也是网民们对媒体良知与社会道义的无声抗议与问责,媒体的诚信度在一句“很黄很暴力”中再次轰然倒塌。而“范跑跑”、“姚抄抄”等,也反映出网民们对社会道德体系的拷问与诘责。
  除了讽刺与质疑,更多的网络“雷词”展现出的是网民情绪化的表达,是公众对重大事件的质疑,是对公共事件处理的不满与抵触。百度百科对“打酱油”的解释是这样的:一种十分流行的对现实无奈的术语,道义上强烈关注某事,行为上明哲保身,受压抑的轻微呼喊,属于“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阶段的行为。一夜之间推到“打酱油”并取而代之的“俯卧撑”,其实所隐含的社会学喻意更为明显。贵州瓮安事件,尽管事实的真相相关部门已经作出表态,但很显然,这个公开和表态并不是那么及时,政府表态和澄清事实的脚步滞后于公众对真相的渴求。一旦政府对公众事件真相的澄清滞后于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那么,公众对姗姗来迟的澄清抱有对立情绪和怀疑态度就无法避免。滞后的公开,无法不被看作是应对社会压力的一种手段,而并不是对事实的负责。
  从“正龙拍虎“、”秋雨含泪“等网络“雷词”,可以看到公众不再仅是拐弯抹角地讽刺、嘲笑或怒骂,还采取了一种严肃、直接的批评方式。例如四川地震后,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发表了“词二首”,以地震遇难者的口气写“纵做鬼,也幸福”等词句,立即被网上讽刺为肉麻恶心、阿谀拍马的“兆山羡鬼”。再例如农民周正龙拍摄假的华南虎照,但陕西省有关部门却宣布其为真的。在网民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陕西省政府宣布“华南虎照片”属造假。于是指某人或某集团为利益驱动而做假的“正龙拍虎”诞生了。这表明,网民话语在和其他话语体系较量中,确立了自身力量的优势,影响到了社会心理。可见,“雷词”的出现和流传,意味着“网语”已经进入了社会批评领域,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大众批判的表达方式,发挥了舆论关注和监督的作用。
  
   破解“雷词”的“密码”
  
  纵观几千年来流行在民间的各种俗语、俚语,特别是那些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成语,几乎无一不是历经了大浪淘沙的考验。它们之所以能流行到今天,往往是因为这些语言代表了民众对社会发展的记忆和基本态度,意味着民众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对正义道德公平的基本诉求。风行的网络“雷词”,也正是世道人心的展示,民心民意的表达。
  品读近年涌现的网络“雷词”,几乎无一不与重大社会公众事件有关。每一个“雷词”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每一个“雷词”的诞生与迅速流传,背后都是民情民意的一种表达。隐喻象征性强,流行速度快,语词具有独创生动的震撼力,是网络“雷词”的三大基本特征。“雷词”是网民们把深藏在心中的情感、思考与情绪,借助带有“痛感”和“快感”的字词宣泄出来的民情民意的表达。我们不仅仅需要从文字学的角度去解读,更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理解。唯如此,才能真正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刻理解我们这个时代,并以此为契机,去理顺我们生存体系中的杂乱无章的秩序,真正对我们这个时代负责,对我们的社会负责。
  “雷词”层出不穷,与新闻井喷时代有关;与网络时代有关――网络的特质就在于迅速,参与人数多,且具有共时性;与表达权的解放有关;更与公民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关。回顾2008年,以“两会”建言、抗击冰雪、反对“藏独”、反击CNN、抗震救灾、食品安全、支持奥运等为代表,数以亿万计的中国网民对那些关系切身利益或自己关心的公共事务,包括重大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政府政策措施、公众人物言行等,踊跃发表意见,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网络民意潮,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事件进程。从针砭时弊、舆论监督到爱国热情、民族精神的表达,网民们越来越走向成熟和理性,成为一支强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许多事件都是在网络民意的巨大压力下,抽丝剥茧,现出事实真相。“周老虎”事件中,涌现出了“正龙拍虎”、“关克挺虎”、“虎躯一震、三分走人”等许多网络“雷词”,让我们再次看到网络民意的力量。从华南虎照片曝光到最终定罪,可以说每一分每一秒,公众都在密切关注。每一个网友都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和虚假、丑恶作斗争。每一篇“华南虎”新闻后面都有无数条跟帖,不管你是拖延专家,还是诡辩高手,都将被网络民意的巨大力量逼出“原形”。
  “雷词”是观测世情民心的维度,是公民表达意见的载体,也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雷词”的出现,是一种社会生态中的“自然生态”,有它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如何从“雷词”中窥视历史的真相,聆听民声民意,乃至如何规范官员的行为,是一个系统性的命题。如何让这些网络语言有着科学、人性化的发展方向,则体现着社会的道义力量与制度性力量。
  2008年底,我国网民总数超过2.8亿,网络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和网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网民参政议政、发表言论的热情将不断高涨。在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和国内热点难点问题仍然不少的情况下,可以预见,由于网络的“蝴蝶”、“涟漪”等效应,现实社会的许多公共事件和热点难点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网上,这将引发更多的网络大事件,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也催生更多的网络“雷词”。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互联网,纷纷采取各种措施谋求优势地位,扩大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可以说,谁能掌握网络这个先进传播渠道和网络空间的话语权,谁就将掌握网络世界的主导权。
  对网络“雷词”这种民间热点语言的关注与应对,是考验政府的一张试卷,也是提升政府职能的动力。政府要有自己的速度和高度,还要有明确的方向感。应对事件的过程,就是应对社会语言的过程,语言只是一种表象,它的背后,社会民意与民生问题,才真正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用心面对。在信息公开化、行政透明化逐步推进的今天,通过网络收集分析民意、汇聚民智的作用尤为突出。政府职能部门要主动顺应历史潮流,随时利用网络平台,去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使互联网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途径;成为联系群众、开阔视野的新手段;成为治国理政、服务群众的新平台。这才是破解网络“雷词”的根本目的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由此我们可以相信,党和政府有着足够的诚意和智慧破解网络“雷词”这个社会课题。
  
  网络“雷词”集中营
  
  “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
  
  “很傻很天真”:陈冠希“艳照门”事件后,2008年2月11日,阿娇在声明中做了道歉,说她“很傻,很天真”,以此来解释她过去的行为。
  “很黄很暴力”:2007年12月27日央视新闻联播关于净化网络视听的新闻中采访13岁的北京小学生张殊凡。她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
  “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还引申了一系列灵活多变的“很x很xx”词语。
  因“艳照门”事件产生的“雷词”还有“新陈代谢”(陈冠希、谢霆峰)、“娇身冠养”(阿娇、陈冠希)等。
  
  “打酱油”
  
  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问他对于很黄很暴力和××门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什么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这句话在网络间迅速流传,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现在喻指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的事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感兴趣。
  “打酱油”是一种态度,是“沉默的大多数”,是“非暴力不合作”,是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和争吵。是“我也曾经热血激愤过,但是我现在什么也不说”,是“你们吵你们的吧,我懒得理”,是“别净整些没用的,我只关心我的柴米油盐”的新版本。
  
  “俯卧撑”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发生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关于事情起因和经过,网上一度有各种传言。7月1日晚,贵州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安厅发言人在介绍调查情况时说,在李树芬溺水之前,与其同玩的刘某曾制止过其跳河行为,见李心情平静下来,刘“便开始在桥上做俯卧撑,当刘做到第三个俯卧撑的时候,听到李树芬大声说‘我走了’,便跳下河中”。几分钟后,网络上就出现了帖子:《我是来做俯卧撑的》,随即“做俯卧撑”在网络上迅速火了起来。“俯卧撑”用来讽刺以一种表面的托词掩盖事件真相的行为。
  “俯卧撑”的流传,反映了部分网民对瓮安事件处理的关切和不满,以及希望该事件圆满解决的期待,同时隐含着部分网民以网络的方式向政府施压的含义。瓮安事件当中,不少网民自觉地站在了受害女生的一方。因而,部分网民认为,只要“做俯卧撑”一词频繁在网络出现并流行,也就以一定的形式体现了他们的存在,表达了他们的立场,只要“做俯卧撑”在网络不断出现,地方政府就感觉有压力,就会尽力解决问题。
  
  “正龙拍虎”
  
  2007年10月3日,陕西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遭到网民“造假”的质疑。而陕西有关部门人员却大肆肯定并用脑袋担保是真的。2008年6月29日,陕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周正龙的“华南虎”照片是一个用老虎画拍摄的假老虎。周正龙拍假虎是为了骗取钱财,本来很容易拆穿,但在政府部门一些人急功近利的“求虎”欲望下,竟演变成了一场行政部门参与的闹剧。蓄意造假和欺世盗名不只是周正龙,还有华南虎照背后的一干人等,本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而“动静之大”始料未及。“正龙拍虎”,是指为集团利益人为造假、无中生有。多引申为做人不厚道,醉死不认酒钱的无赖举动。由“周老虎”事件引发的词语还有“关克挺虎”等。
  
  “兆山羡鬼”
  
  2008年6月6日,《齐鲁晚报》发表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词二首”,以地震遇难者的语气说:“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被网上讽刺为“兆山羡鬼”,指冷血又肉麻的阿谀拍马之风。
  “秋雨含泪”
  
  2008年6月,中国知名学者余秋雨在自己博客中写了题为《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不要被利用》的文章,余在文中含泪劝告要求惩处豆腐渣校舍责任人的请愿灾民,说他们在地震中死亡的孩子全都成了菩萨,已经安宁,不要因为请愿而横生枝节,被反华媒体利用来进行反华宣传。该文一出便遭到网民一片谴责。于是“秋雨含泪”这个颇有诗意的新词诞生,并被形容为“假惺惺的鳄鱼眼泪”。余秋雨的含泪劝告被许多网民批评为腐败的政治帮闲和谄媚的文化口红。
  
  “范跑跑”、“郭跳跳”、“鲁嫁嫁”
  
  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在5?12汶川地震发生时弃学生于不顾一个人抢先跑出了教室。后在天涯论坛上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称除了自己女儿,在地震时甚至不会救母亲和妻子。网友称他为“范跑跑”。它将“跑”字以一种“幼齿化”的方式嵌入人名之中,一下就点明了这一人物的特性,网络认知度、接纳度、传播度很高。特指无道德无良知的极端自私行为。
  2008年6月7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中,范美忠就自己“先跑事件”与节目嘉宾展开辩论,作为观点对立方的时评家郭松民几次暴跳如雷,并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了辱骂,中途还一度拂袖离场。郭松民被网民称为“郭跳跳”。
  一位名叫鲁靖的女子赴灾区做抗震志愿者,后在博客发表惊人言论:“嫁人就要嫁‘范跑跑’!”并称“‘范跑跑’是中国男人的典范”,于是,被网友冠以“鲁嫁嫁”的“美名”。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主流价值正在重构,一些“信仰缺失”、“伦理缺失”的事件相继发生。网民对于社会伦理、公共道德的缺失深感痛心,一些有悖社会基本道德和伦理的事件往往在网上引起声讨。
  “朱坚强”
  
  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猪,震后被埋废墟下36天,2008年6月17日被刨出来还坚强地活着。后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用3008元将其买下并取大名“朱坚强”。樊建川打算将它一直养到自然死亡。无独有偶,6月29日,汶川县映秀镇一头压在废墟下整整49天的活猪出土,比“朱坚强”还强,荣获“猪刚强”美誉。不久又爆出“猪闻”:7月31日早晨,什邡红白镇村民张玉华在自家猪圈发现一头被埋80天还活着的幼母猪,于是人们感慨它远远超过前两头的“强”,叫它“猪超强”。
  现在“朱坚强”多引申为不愿做任人处置的“砧上肉”的含义。
  
  “国家罗汉”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法院职工芦涛因工程纠纷,在上班期间和一名包工头跑到工地上,公然对一位民工实施殴打,导致该男子受伤住院。在公安机关介入处理后,芦涛与同伙纠集一伙社会青年,乘坐八辆的士车来现场意欲再次行凶。芦涛打人时叫嚣道:“我是法院的,我代表国家罗汉,花100万弄死你这个农民!”于是网络上很快出现“国家罗汉”,多指那些滥用权力作威作福欺压弱小力量的个别国家工作人员。
  
  “裸官”
  
  2008年6月,当陕西省原政协副主席庞家钰因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两罪并罚被判有期徒刑12年、没收个人财产20万元时,人们发现,庞家钰的妻儿早在他大权独揽的时候,于2002年就已移民加拿大,舆论一时哗然。这种自己在国内当官腐败、家属却早早移居海外、将腐败所得转移出境,提前留好后路的官员,被网友称为“裸体做官”。“裸官”顿成网络热词。“裸官”已成一种现象。数年前,商务部曾公布数字:“4000名贪官卷走了500多亿美元。”这些贪官,大多都是举家出逃的“裸官”,配偶、子女都在移民、经商、留学等名义下早早被送往国外。
  同类的词语还有“内在美”――内人在海外(美国);“外在美”――丈夫在海外(美国);“心灵美”――情人在海外(美国),等等。
  
  “什锦八宝饭”
  
  “什锦饭”――胡锦涛主席的“粉丝团”,“八宝饭”――温家宝总理的“粉丝团”,二者合称“什锦八宝饭”。“什锦八宝饭”是一群有着新兴潮流观念的年轻人为表达自己对领导人的热爱和认可而创造出来的新名词。也许会有人认为这种网络化、娱乐化的称呼用于国家领导人有失严肃,但这是网民表达对国家领导人爱戴之情的时尚而真切的方式。这种爱戴,不仅仅是对胡锦涛、温家宝两位领导人的敬重,更是对整个中央领导集体的肯定,和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赞赏。
  
  “做人不能太王石”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举国抗震救灾,积极捐款。但是,身为“万科”董事长的王石,在集团内部的慈善募捐活动中要求: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本来,捐款多少属于个人自由,王石言论被媒体披露后,立即引来网民质疑。“做人不能太王石”就是指某些中国富翁的“为富不仁”。
  与“做人不能太王石”相对应的,是“要喝就喝王老吉”。2008年5月18日,加多宝集团向四川灾区捐款一亿元。5月19日,网友在天涯社区发表标题为《让王老吉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封杀它!》的帖子:“王老吉,你够狠!捐一个亿,胆敢是王石的200倍!为了整治这个嚣张的企业,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封杀王老吉”倡议发出后,迅速成为最热门帖。“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广为流传。
  
  你知道我舅舅是谁?
  
  “哈尔滨六警察打死体院毕业生”一案中,网上有自称为目击者的人说,死者林松岭在斗殴中曾警告对方:“你知道我舅舅是谁?”该短语随后在天涯、凯迪等社区里爆红,与“我上面有人”同义,暗指自己的家族背景深厚,是某权贵的裙带,属于衙内、恶少等特权阶层作威作福时的专用词汇。也有网友借此语来讽刺某些官家子弟发飙时的丑态和无能。
  哈尔滨六警察打死体院毕业生一案,剧情跌宕起伏。这边厢还说着警察滥用职权打死了手无寸铁的大好青年,那边厢就传来了官家恶少咄咄逼人,善良民警不得已出手自卫的版本。人们在此案舆论中投射的是对“有钱人”与“特权人物”的不良感觉。富豪必然与“宝马撞人”或者“灰色收入”相联系,高官无非是“钱权交易”或者“以商养情”,警察理所当然是与公民的“非正常死亡”牵扯不清……
  
  “姚抄抄”、“抄男”、“抄女”
  
  “少年才女作家”、作家协会成员、江西上饶市高二女生姚牧云,被曝多篇文章多处抄袭白先勇、玛格丽特?杜拉斯等中外名家作品以及网络作品,并发表在《小溪流》、《布老虎青春文学》、《少年文艺》等杂志上。网友称她为“姚抄抄”、“抄女”。与之相呼应的是“抄男”郭敬明,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被判决抄袭作家庄羽的《圈内圈外》。
  
  “谁死鹿手”
  
  三鹿奶粉事件,造成部分婴幼儿罹病甚至死亡,民众对食品安全事件再度紧张。传统成语的“鹿死谁手”被网友改成“谁死鹿手”以表达对食品安全的无奈以及焦虑,隐约表达的还有个体在无良商业面前的一种脆弱感和无助感。三鹿奶粉事件中产生的词语还有“自取其乳”、“草他妈”、“不法奶牛”等。
  
  “网语”挡不住
  在五花八门的网络语词中,时政类语词的喷吐量最大。语言本身已成为体现世情民心的一个维度和观测点。2007年被称为“网络民意元年”,而2008年的网络语言创造将这一概念具象化、丰富化了。
  ――接力出版社副总编、民间语文学者黄集伟
  
  现实中的一些社会问题以及一些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都在网络世界有相当充分的体现。网络语言其实是一种社会方言,是一种在特定人群和特定使用范围内流行的话语形式。
  ――辽宁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刁晏斌
  
  国家和知识精英的二元结构,正在转型为话语的三权分立――大众、国家和知识精英。在新的三驾马车体系里,国家继续严守威权主义立场,知识精英战成一团,大众在高声叫骂……大众话语作为第三种话语势力的崛起及其发展,必然对当下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文化批评家、随笔作家朱大可
  
  除非社会发展停滞了,新词语才不会产生。新词语的涌现代表社会在发展,社会思想活跃,不断有新的观念出现,因此并不是坏事。很多网络语言都很有创造性,很新鲜。其实新词语的创造并不容易,据我们2006年的统计,当年出现的新词语才1000多个,被普遍接受的才几百个,这些新词语反映了人们的表达需要。其实这是最民主的,大家接受的就会留下来,不接受的就昙花一现。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主编李宇明
  
  民意就是老百姓对于公共问题的意志表达。譬如,对于公共政策的表态,对于政治人物的取舍,对于自身利益的辩护与抗争,对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喜怒哀乐。历史上,民意的主体总是掩藏在后台。如何让民意的主体站在台前,让每一个有意愿的人可以自主地自由表达呢?网络让民意第一次拥有了每时每刻、事无巨细的自由表达机会。网络对于传统意义上被忽视、被冷落的“民意碎片”的巨大聚合作用,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力量,成为社会领域最为活跃的力量源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
  
  “雷词”并非是网民简单的情绪发泄,而是通过网民集体理性锤炼出来的感性形象,是社会公共意志的表达,凝聚了网民的智慧,表达了社会的良知,体现出公民对社会文明进程的巨大推力,既能揭示普遍问题,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其表达方式既不温和,也不极端。
  ――媒体评论员溪竹
  
  “雷语”的价值在于表达而并非是娱乐。无论是接受和传播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大众,还是越来越看重网络民意的公权力,都理应从“雷语”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吸取相应的“教训”、强化崇尚公平正义和道德坚守的力量。这样,“雷语”才能从“嬉笑怒骂”的网络俚语内化为长期性的公共记忆,彰显出其应有的价值。而如果单纯将之当成信息时代打发时间的娱乐“开心果”,我们就会失落和失去很多东西。
  ――媒体评论员陈一舟

相关热词搜索:雷人 网语 “雷人”的“网语” 雷人网语手机版下载 雷人网语下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