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亭赋话(三)_濦亭同麻知几赋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万春亭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是宋词巨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名句。在学赋咏北京万春亭时,忽然记起,便在赋的首尾窃用。现在镇江北固山的名楼,是游人热衷饱览长江的景点。学来的句子说:“何处望京城?无限风光万春亭”,也属实话。可是不觉引动本人的一些感慨。现在登上景山万春亭,最抢眼的是向南眺望,“满眼风光”尽被炫目的金黄色占尽,那是故宫浪涛般的御用黄琉璃瓦。往别的方向最醒目的“无限风光”,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广厦千万间也。而能够让不只是北京人,也不只是中国人,可以说能让全世界的人发出扼腕浩叹的,是从这里再也看不见一个人类文明的奇迹,举世无匹的最大最规整的建筑奇迹:北京城!我的同辈人,当年十七八岁,如今七八十岁的,是亲眼见过北京城的,当然也就赶上看见它被拆毁。很久以后才知道,上世纪50年代,还发生过一场是拆城还是保留城墙的大争论。我还读过一位建筑大师为保护城墙上书政府的文章,上面还有他精心设计的如何利用城墙,用来修造环城公园的模拟图……如今,一切成逝波。关于北京城的故事,也有学者详论在著作里。而今的人们,在游景山,登临万春亭激赏“满眼风光”的首都,以及遐想神州的时候,还是更用心、更着眼于光辉的未来吧。下面赋的尾部《南乡子》词,正是这么写的。
  
  【万春亭赋】
  引:新手作赋,心中无数。暗祷祖先,蘧然有悟。诗赋词曲,脉缘同族。小子不才,窃词入赋。请,[南乡子]前后把门,二[永遇乐],权置中腹。倘贻笑大方,祈批评帮助。
  [南乡子]
  何处望京城?满目风光万春亭。景山南门君请进,攀登,绿阴遮护阶经通。健步跃极层,目不暇接且莫惊,方制长亭览四面,放松,京华全貌揽怀中。
  [永遇乐]
  中华盛族,青史悠久,故都多处。首都北京,五百年间,可独称翘楚。规模设计,超常气魄,举世谁堪为伍?中轴线,纵贯南北,永定直达钟鼓。皇城紫禁,金浪掀舞,熠熠云霓喷吐。骋目抒怀,游人浩叹,宏丽冠今古。对称布局,棋盘阵列,合城历历在目。万春亭,中轴之中,俯览佳处。
  [永遇乐]
  五亭成局,乾隆年建,景山高点。四亭旁列,形制有别,分六角与圆。“观妙”“同赏”;“辑芳”“高览”,名称可谓尽善。拱万春,规整谨严,总体独异堪赞。远瞻亭群,巍峨雄健。主亭石基如磐。三十二柱,双围挺撑,三檐穹顶灿。 京都亭魁,居高临下,风采万春独占。景山游,不登巨亭,终当遗憾。
  [南乡子]
  何处望京城?无限风光万春亭。而今兴会逢千禧,恭迎,景山新貌更提升。游人织如锦,绿阴处处赛歌声。待到五月牡丹盛,请颂:春用万字岂堪称?
  陶然亭
  中国有历史久远,内蕴丰厚并且举世独存的亭文化。国内以亭命名的公园就有若干处,著名的如苏州的沧浪亭,南昌的孺子亭,滁州的醉翁亭等。陶然亭得天独厚,地处首都,就更有资格作亭文化的“代言”。或许自觉到此种特殊价值,上世纪80年代,特辟地建设了一座园中园,名为“华夏名亭园”,将各地一些重要名亭,依原形制仿建,供游人观赏。这件事值得称道,可谓弘扬中华亭文化的创举。
  单就陶然亭本身的阅历看,它诞生以来目睹三个世纪的天地翻覆,风雨苍黄,世事变动的关键时刻接纳过诸多英杰人物。听说已经有人以“陶然亭”为线索或背景创作影视节目,这显然是一个颇具眼光的选题,值得期待。从历史观察,新世纪伊始的今天,无疑是陶然亭有史以来最兴盛发达,最引人瞩目关心的时期;作为北京南城的文化园林中惹人眷恋的眼睛,“美目盼兮”,尽情展现人间和谐景象:如诗如画的绿岛,陶然亭告别了凄楚悲凉的“城南旧事”,它应该也一定能够建设成使近处居民以及四方游客尽享赏心乐事、良辰美景的园林。
  
  【陶然亭赋】
  人类文明,林林总总。诸般建筑,称集大成。西人热颂,曰“凝固的音乐”,我祖有语,赞“鬼斧神工”。荦荦大者,硕然城宫楼殿,醒目寺塔桥陵。而形制非巨,构造简约,万态千姿,风情万种者,首善当归于亭。亭历时悠久,触处可见,遂凝为特异文化,乃华夏之所独钟。域内园林,以亭命名者多处,得天独厚,首居一指陶然亭。
  话说十七世纪,大清雄踞盛世,康熙大帝,热衷工程。汉阳名士江藻,诏授工部郎中。奉旨监制砖瓦,敬业莫敢懈松,城南黑窑、址临近慈悲庵,为利督责,郎中结庐人境。修造陋室,始曾称轩,就势修亭,雅集赏景。忆及乐天佳句:“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遂取“陶然”二字,题额为亭雅名。亭主适意,邀友共享,作《陶然吟》,畅抒逸兴:“愧吾不是丹青手,写出秋声夜听图”。后人熟诵,仍感同情。“陶然”一语,缘于何典?后有好事者,曾锐意寻踪。晋陶潜渊明,号隐逸诗宗。有名篇曰《时运》,诗句铮铮有声:“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学而不厌,亦乐无穷,且附小赋,谅可宽容。
  星移物转,沧海桑田。二十世纪莅临,事变震古铄今。陶然亭曾经屡毁屡建,拓为公园乃华丽转身。百年前,变法首脑聚会,秘议国运维新。更有革命领袖,策划扭转乾坤。想屋前辽金石幢,应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宏论;料古刹老槐配殿,摄存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身影。陶然亭亲历建国大业,屡经弃旧图新。当年周总理提议,云绘楼、清音阁迁至园内;更早执行园林规划,掘湖塘、堆丘冈赏碧波茂林。新时期,首创华夏名亭园,弘扬亭文化;重民本,筹设综合游乐场,百姓得舒心。古旧亭阁,感昔感今感后,今日陶然,乐天乐地乐人。
  (编辑  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

相关热词搜索:京亭赋话 京亭赋话(三) 京亭赋话二 楹联三话 卷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