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第一任市长何其巩与北池子南口88号 北平无战事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何氏三姐妹 说起我与何其巩后人的交往,不得不提我新出的书《民国遗迹在北京》,这是一本通过北京现存的名人故居、大事件发生地,让人们感性地了解民国历史的书。前几天,一个陌生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上,对方自称是这本书的热心读者,从大连打来长途。特别让我意外的,她说自己是何其巩的三女儿何嗣珈,看了书有些感想要找我谈谈。至于细节,可以跟她大姐何嗣琼面谈。
过了两天,我又接到一位姓何的女士打来的电话,她自我介绍叫何韶,是何其巩第二位夫人的女儿,知道我在了解何家的事,准备把她手头上关于何其巩故居的材料,以Email的方式寄来供我参考。没想到,何家人这么重视与我的这次接触,让我受宠若惊,也更加看重我与何嗣琼的这次见面。
此刻,坐在我面前的何嗣琼像许多名人后代一样,做事谨慎,说话很小心,再加上她长着一张国字脸,嘴唇使劲往下抿着,看上去异常严肃。可她天生自来卷又梳理得非常齐整的花白头发,鼻梁上架一副眼镜,又显得很有教养,颇有大家闺秀的范儿。
何嗣琼从帆布口袋里拿出一个薄薄的塑料夹,里面是两份报刊的复印件和六张照片。前三张是现在拍的,北池子大街外面看到的何其巩故居:一段长长的青灰色砖墙,分列南北的两座大门,南面那个有漂亮斗拱和垂花柱的应该是它的正门。后三张照片就非常珍贵了,那是小时候的何氏三姐妹。
“我亲生的母亲叫龙芗畹,1939年因病去世。1940年父亲又娶了继母,叫杨珍瑛。我三哥的本名叫嗣瑛,父亲看他与继母同名,才给他改成嗣珑的。我三哥是2002年走的,大哥是2000年走的。照片里的另一个女孩,是凹妹嗣玫,也在2001年去世。所以,现在何家人只剩下我、嗣珈、何韶三姐妹,还有一个小弟弟嗣?。”
这次会面,我们聊了足有一个半钟头,虽然何嗣琼并不善谈,又加之过于谨慎,许多话题还未完全展开就匆匆结束,但我已感觉收获不小。我终于能够还原北池子大街原88号的真实面目,终于能够向世人尽可能完整地展现出何其巩所走过的不平凡的一生。
北池子南口88号
何其巩是安徽桐城人,在1928年担任了北平第一任市长,时年仅29岁。那时候他在北平还没有购置房产,和家人一起居住在中南海醇亲王南府内(即府右街北口路东),那也是历任北平市长办公的地方。1929年5月,他因病辞去市长一职,回到安徽老家养病,这中间曾在安徽省教育厅担任厅长等职务,还在上海工作过一段时间。
1933年,北平政委会成立,邀请何其巩担任行政院北平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何其巩又一次回到北平,为解决一家大小居住问题,就在同年购得北池子南口88号这处房产。1935年,何其巩因与何应钦等亲日分子产生矛盾,辞去秘书长一职,不久出任中国大学代理校长。
北池子南口88号与大多数老北京四合院一样,坐北朝南,东临北池子大街,西挨护城河与故宫,地理位置非常幽静秀美。它又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院落,院门朝东开在北池子大街上。一进入北池子大街南口88号的院门,是何宅的前院,呈长方形,在它北端有一堵高大的北墙,墙中央有个大型门洞房,何家人管它叫“宫门”。穿过这座“官门”,就来到硕大的中央花园,地上一条用方砖墁成的中央大道把花园分成东西两部分。东边种的葡萄,西边长的藤萝;花园中心是一个松树围成的树圈,周围种植着西府海棠等鲜艳花木。花园正对正院南房的背面,东侧还有三间小屋,被改造成车库,何其巩乘坐的小轿车可以穿过中央大道,直接开到作为大客厅的南房前。
何宅与何其巩后代的命运
何其巩自从1933年搬进北池子南口88号,居住了近20年。直到1950年,我国与匈牙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国家找不到合适的房子当大使馆,外交部礼宾司的同志就找到何其巩,商议能不能将何宅租给匈牙利。何其巩一家就离开了北池子大街,搬到天安门广场路西的西皮市胡同租住。何其巩得肝癌去世,也是发生在搬家之后。1957年,因为要修建壮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西皮市胡同及附近的房屋都要拆,何家人又一次搬往别处居住。
匈牙利大使馆盖好后,政府并没有把何宅返还给何其巩的后人,而是让一家捷克商务处搬了进去,说是办公方便。1958年,国家大搞公私合营,批斗房产主,说他们是吸血鬼,超过15间的房子都要上交。北池子南口88号的大院,连花园带房子全部充公,成为房管局名下的公房。说是公房,时任公安局局长的冯基平却住在里边。
“文革”开始,红卫兵抄家,让交私房的房产证。那时何宅的房产证上还写着何其巩原配龙芗畹的名字,由续弦杨珍瑛掌管。在红卫兵的威逼下,杨珍瑛只好拿着房产证到天安门广场上交。改革开放以后,何宅的主人更是辗转沉浮,几经变迁。开始是由原国务院总理朱?基在后院居住,朱?基搬走后又换成另外一位国家领导人。前院则住着中南海的一个警卫团。门牌号码也由原来的88号变成现在的85号。何宅面向北池子大街原只有一道正门。冯基平搬进来后,在正门北侧开了一扇旁门;朱?基进住后又把旁门拓宽成一座大铁门,以方便汽车进出。说到何宅里面的变化,后院的后覃房已被拆除,原地盖起一栋两层小楼,花园和正院的建筑还算保持完好,依然保留住难得的中西合璧式的格局。
因为何其巩与蒋介石、国民党有扯不开的这层关系,即便他生前为北平、为共产党、为普通百姓做过很多有益的事,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都不可避免给何其巩的后人带来很深影响。命运多舛,经历坎坷,应该是何其巩这些子女的共同遭遇。
何其巩的大女儿何嗣琼,上的是圣心女校,与何思源的女儿何鲁丽是校友。1951年,圣心女校只准外国孩子在那里上学。恰巧此时,何嗣琼体检查出肺结核,在家疗养三年。1954年,何嗣琼身体康复,经同学介绍成为外交人员服务处的一名正式职工,工作地点就在东四礼士胡同。“文革”开始,何家被抄家,何嗣琼被送到密云学习班。三个月后,外交服务局又起来一批造反派,以参加运动为名,把何嗣琼她们接了回来,一边接受改造,一边参加劳动,每天还有1块多钱的工资可挣。1978年,何嗣琼被调到赞比亚大使馆工作,直到2002年才退休。
何其巩的三女儿何嗣珈在北师大附中上的高中,在山西工学院读的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大连工作。何其巩的五女儿何韶,原名何嗣瑁,按照家谱也应随“王”字旁的名,只因赶上“文革”,她在清华大学学建筑,为了能找工作方便,就自己做主,把“嗣?”改为当时时髦的韶山的“韶”字。何韶毕业后如愿分到了北京建筑设计院。
其实,在何氏三姐妹心目中,最看重的是她们的三哥,即何其巩的三儿子何嗣珑。何嗣珑在辅仁大学读的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所中学教书,后又调到包头一中,一直没能回北京。他教了一辈子的历史,老实本分,是一名优秀的中学一级教师,曾帮父亲抄写过自传,只可惜于2002年去世,无法使人们了解到何其巩更多的历史。
据何其巩几个女儿回忆,父亲平时在家都是说得少,做得多,主张身教胜过言教,非常注重对孩子们的教育。由于工作繁忙,她们早饭基本和父亲碰不到面,只有中午饭和晚饭一家人才有可能在东屋饭厅相聚。但在她们心里,无一例外,父亲是一个正直的人、热心的人、爱国的人。后人在给何其巩的评价中,说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解放前与何其巩有过接触的公安部部长罗青长,曾经评价他是“高级民主人士”。
2000年12月,北京为申办奥运会,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百年回眸”的大型图片展览,一进大门口,墙上挂着三张对北京这座城市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的大照片,第一张就是何其巩,其他两张分别是陈独秀、李大钊。可见何其巩在北京历史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
编辑 王文娜
相关热词搜索:北平 池子 何其 北平第一任市长何其巩与北池子南口88号 北平首任市长何其巩 民国首任北平市长何其巩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