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劳务经济,实现移民致富】 劳务移民
发布时间:2020-02-27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按照自治区政府、银川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十二五”期间西夏区计划接收安置移民715户3000人。用“5年时间安置3000名移民”的西夏区移民工程与“5年搬迁35万宁夏中南部干旱带的贫困群众”的宁夏总体移民工程相比较,西夏区的移民工程看似是一项简单的任务。然而,当我们走访了西夏区区委书记李鸿儒后,才知道这项工程的浩大与繁重。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西夏区接收安置的3000名移民主要来自彭阳县。之前,西夏区政府领导班子组成生态移民考察小组,前往彭阳县了解情况。彭阳县地处宁南山区,为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近年来,在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开始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环境已有明显改善,想要再造一个秀丽山川,就必须开展生态移民。虽说生态移民早已为大多数宁夏人所知,但是当西夏区的生态移民考察小组与彭阳县当地农民接触后,才发现当地的很多人对于生态移民这项利国利民工程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
李鸿儒告诉我们,“彭阳县当地人都知道移民是好事情,给修房子、给水浇地、给补贴,大家都愿意搬迁。但是一听说要搬到西夏区,又都有些不乐意了。因为西夏区没有那么多耕地分给他们,要有也主要是种植水稻,彭阳人基本都不会种。农民都很淳朴,心思都还在土地上,只要有地种就行,突然没地种了,大家心里都有些不踏实,这些我们都能理解。从彭阳回来后,我们西夏区的领导班子就开会讨论,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李鸿儒所说的解决办法,就是采取生态移民安置和劳务移民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生态移民安置的基本标准是为每户建设54平方米的住房,户均提供2亩水浇地和1个年收入2万元的就业岗位。劳务移民安置的基本标准是为每户提供50平方米的住房,2个固定的就业岗位,以保障劳务移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综合考虑银川市城乡建设规划、移民对该办法的认知过程及西夏区的实际情况等,最后确定,2011年在良渠稍村安置生态移民600人,在宁夏志辉公司安置劳务移民100人,后4年采取劳务移民和生态移民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分年度安置移民2300人,拟在镇北堡镇和铁路专用线以西的新小线南北两侧安置。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生态移民原则,宁夏大多数生态移民工程都是以发展劳务经济为主要手段,来实现“稳得住”和“能致富”的政策要求。李鸿儒说:“针对移民我们主要考虑了发展劳务经济。西夏区本身就是一个用工需求大区,我们安置移民的良渠稍村更是有自己的劳务组织,方便移民寻求工作机会;离移民点1公里处就是宝塔石化公司,也是一个用工量很大的单位;临近的还有平吉堡农场和玉泉营农场,也有用工需求……可以说,西夏区有着良好的发展劳务经济的环境,只要移民能搬得进来,就一定能想办法让他们‘稳得住’‘能致富’。”
据悉,“十二五”期间,西夏区为安置生态移民预计总投资资金达2亿元,投资资金由中央、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四级政府财政共同承担。其中,中央和自治区政府财政承担35%左右,银川市政府财政承担35%左右,西夏区政府财政承担30%左右。2011年,预计投资资金为5000万元,目前,中央和自治区政府财政拨款已经交付使用。
李鸿儒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西夏区生态移民安置区的总体规划要达到‘六新’:一是新规划。生态移民安置区要选择交通便利,距城较近、水源充足的地方。二是新庄点。生态移民住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放线、统一施工,统一样式’的要求,由政府统建,移民只要交纳1.28万元,就可以住上54平方米的房子。三是新环境。统筹规划生态移民安置区住房、教育、医疗、就业、产业等配套功能。四是新产业。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耕作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移民发展有机大米产业;加大培训力度,每个青壮年劳动力要掌握2项生产技能,户均有2个就业岗位,增加移民的现金收入。五是新农民。加大培训力度,尽快实现从移民到村民的转变,在移民中开展‘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专题教育活动,采取‘政府启动、项目带动、部门互动、企业拉动、上下联动’的模式,把移民群众培养成有技能、会经营、有专长、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六是有新组织。加强移民区基层政权建设,按照村民自治章程,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设立移民区管委会,专门负责移民安置区各项社会管理职能;成立移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让移民既是村民小组的成员,又是新型经济组织的成员。”
采访期间,李鸿儒书记还带领我们走访了西夏区生态移民安置点――良渠稍村。移民新村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李鸿儒在工程监理单位负责人的陪同下视察了解了工程的进展情况,新村修建工程预计在今年10月份完工并交付使用。在建筑工地上,李鸿儒在和建筑工人们聊天时欣喜地发现,有不少建筑工人是来自彭阳县的,有的还正好是马上要搬过来的移民。泥瓦匠张师傅就是马上要搬迁过来的移民,他说:“我们现在这是给自己家盖房子呢,只出工不出料,还能挣钱。我现在一天能挣个100块钱,现在一个月挣得比在家种地时一年挣得都多呢。现在就盼着能早点搬过来,又能挣上钱又能照顾上家里。”看着他们挥汗如雨地干着活脸上仍挂着笑容,我们知道,幸福正在悄悄地靠近他们。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中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同时,联合国1982年大会宣言也指出:“因人类活动而退化的地区应予恢复,用于能配合其自然潜力并符合受损害居民福利的用途。”
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如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三江之源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广大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生态屏障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个地区生态的退化,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当地居民移往他处。
生态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如贵州省麻山地区,因水土资源不断流失而呈现“石漠化”(石质荒漠化)现象,当地人民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而不得不迁往他乡。
中国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的。
生态移民需坚持以下原则:市场引导的原则。生态移民以市场引导为主,政府帮助为辅。群众自愿的原则。生态移民必须自始至终坚持群众自愿,不搞强迫命令。政府帮助的原则。实施生态移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积极组织协调,给政策、给帮助,充分发挥政府对生态移民工作的领导作用和帮助作用。资金多方筹措的原则。生态移民资金要多方筹措,实行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受益地区生态补偿,群众自筹相结合,实现多方式、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实施生态移民,不搞统一模式,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及群众意愿,采取农业、二三产业、自谋职业、劳务、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安置。统筹安排、政策保障的原则。生态移民要全面考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确保生态移民工作逐步实施,稳步推进。生态移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生态移民要与库区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小流域水土治理、地质灾害治理、生态屏障带建设、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工程等各项治理措施相结合,努力实现人口减载、生态环境治理等多重目标。属地管理的原则。生态移民必须实行一头落户,属地管理,确保生态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正常有序、安置稳定。
相关热词搜索:劳务 致富 移民 发展劳务经济 实现移民致富 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致富步伐 发展劳务经济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