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初中数学是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要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再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提高数学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也是初中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观察力;观察方法;数学观察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15-01
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因此,观察能力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进行了一些阐述。
一、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兴趣,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
(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
能使学生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在学习“不等式组及其解法”的过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平衡的天平,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带几个质量都是lg的砝码,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右盘放一个砝码,则左低右高;如果右盘放两个砝码则左高右低。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能猜测物体(A)的质量m(g)的取值范围吗?”、“你能用这种办法猜测一支粉笔的质量吗?”学生对这个情境熟悉而义易于理解,并且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去学习不等式组的解,将会变得轻而易举。
(二)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获得成功创设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家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二、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
(一)要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观察问题的整体,必须从观察局部开始,这样才能对局部进行必要的处理,从而发现问题的实质,做到各个击破。如教师在讲解一次函数时,可以先给出几种不同的简单函数关系式,两个一次函数、两个反比例函数、两个二次函数,让学生进行观察、分类,并给出自己的分类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强化对一次函数的理解与辩识。又如在“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这两章的教学中。在概念引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归纳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变形特点,理解因式分解变形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辨别一些似是而非的恒等变形,判断这些较明显恒等变形是不是因式分解变形,从而牢固掌握因式分解的含义。
(二)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允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品质
学生在数学观察活动中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称为数学观察品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观察品质的培养,意义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和深刻性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品质。
(一)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
(二)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三)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四)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之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且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观察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典型性。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积极思维,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黄小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J].考试周刊, 2008
[2]马雄利.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J].陕西教育, 2009
相关热词搜索:观察力 培养学生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浅谈初中数学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简述培养学生观察力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