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博弈_西方节日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坏处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的西方节日在我国迅速发展流行,而我国传统节日却遭到国人的冷落。本文分析了传统节日淡化和西方节日流行的原因,指出传统节日应当如何与“洋节”相博弈,并对两者的博弈制衡提出一些参考策略。
  【关键词】全球化 传统节日 西方节日 博弈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日益增进,西方节日在我国从最初的微风细雨发展到如今的暴风骤雨,尤为年轻人欢迎和追捧;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每况愈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愈加淡化。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精萃、民族灵魂的外现。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这个民族的象征,节日文化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反映了民众的文化情趣和文化情感。①
  2008年,我国宣布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力图保护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这样,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无声的博弈开始了。
  一、“土节”和“洋节”此消彼长的原因
  我国传统节日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今却随着西方舶来的种种“洋节”日受到人们的欢迎而被国人淡化,这并非偶然事件,存在一些内在原因。
  1、我国传统节日受冷落原因
  南师大教授常国武先生提出,传统的民族节日被冷落和西方的洋节被追捧并非偶然事件,这说明我们对自己传统的节日保护得不够,宣传得不够,尤其是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得不够。②除此原因之外,笔者认为我国传统节日遭到人们冷落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是传统节日遭受冷落的间接原因。我们知道,有许多节日是人们为“吃”而设计、创造出来的,春节恐怕也是如此。古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所能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十分有限,我们的祖先生活异常艰苦,平日里没有什么好吃的(也吃不饱),便希望找个节日来庆祝一番以便借机打打牙祭吃饱一些、吃好一些。由此,春节之类的大小节日便应运而生。③但是如今人们生活富足,吃穿用都可以随时购买,因此人们不再对节日有更多的渴望和期待了,而是让人感觉过不过节都“无所谓”;而交通和通讯发达,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便省去了登门拜访,少了很多繁琐的礼节,因此看来传统节日比之从前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冷落。
  (2)新一代年轻人尤其是80后、90后成长环境跟冷落传统节日有着密切联系。80后、90后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西方各种各样的文化进入,得到这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的认同并效仿,加之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不够,而商界利用“洋节”进行牟利和媒体的推波助澜,这些青年一代更倾向于接受西方节日的狂欢,而对传统节日却没有多大的认同和兴趣。很多孩子只知道公历,对我国传统的农历时间很是模糊,更不要说建立在农历基础之上的各种节日了。
  (3)传统节日本身的欠缺是其受到冷落的内在原因。我国一些传统节日创新不够,缺乏新意,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如春节无非就是吃饺子放鞭炮;中秋节无非就是吃月饼赏月亮,这对追求新鲜刺激的现代人而言实在缺乏吸引力,而“洋节”则不同,人们不分等级、辈分可以尽情狂欢,追求无拘无束的快乐,更能吸引所谓的现代达人。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人们对节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情感价值是节日里最主要的核心。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中断乃至消亡,实际上是它的精神内涵被人们忘记了,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了。④
  2、西方节日在我国日益流行的原因
  西方节日的流行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与交流的体现。⑤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节日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并日益流行,我们不得不认真分析其原因。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强势文化对外输出的优越性是西方节日在我国日益流行的主要原因。人类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信息时代,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在相互渗透。在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与渗透的现实生活中,西方文明无疑显示出了强劲的输出优势。有人认为,这种文化强势姿态的影响与渗透,是以西方的经济霸权作为支撑力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经济霸权支撑了文化霸权,从而导致了文化的侵入与渗透。⑥如今,西方个别别有用心的大国利用西方文化削弱甚至取代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削弱这个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2)西方节日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得到人们的欢迎和认同。无论是圣诞节还是愚人节,“洋节”更多地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众人参与性、狂欢性、热烈情绪的发泄性。这与中国节的封闭性、家族性恰好相反。而这些,正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众人共同参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它打破了封建的封闭形式,没有了上下级、老人与青年之间的等级束缚,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⑦
  (3)很多年轻人追求时尚,盲目跟风,也是西方节日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原因之一。一些年轻人盲目地认为外来的文化就是好的,就是前卫的,不假思索地加入到西方节日的狂欢队伍中去,而丝毫不注重西方文化带来的诸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消极方面。这种不加选择的全盘接受,正中了某些西方国家给我们设置的“文化陷阱”,即在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侵略和渗透,达到文化同质化的目的,削弱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二、全球化背景下两种节日博弈的制衡策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节日传播该何去何从?两种节日博弈的最佳制衡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1、政府应大力宣传和弘扬传统节日,加深年轻人对其的了解和喜爱
  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在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然落后;而失去了民族文化固有的血脉,国家和民族也就没有了根基。⑧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传统节日,让传统节日成为我国节日的主流,让传统节日的烙印深深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诸如在国外“欢庆中国春节”,举办“文化周”、“文化交流年”等等类型的文化输出,将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赢得世界的关注和喜爱。
  2、坦诚面对并接受传统节日的陈旧与不足,汲取西方文化精华将其改造为与时俱进的节日
  在西方文化肆虐的语境下,我们不能孤芳自赏,而应该努力拯救并传承传统节日的精粹文化,剔除其中陈旧、不合时宜的东西,吸收西方节日中与时俱进的、引人入胜的先进文化,将传统节日改造成人们津津称道、乐此不疲的主流节日。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有着理性、正确的态度,既要警惕和防止传统节日在西方节日冲击下不断淡化,也要看到传统节日的不足之处进而加以改造,在改造中发扬光大,在改造中进步,让其在大众生活中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正确引导人们认识西方节日,汲取合理成分防止过度沉溺泛起消极沉渣
  西方节日中,圣诞节带给我们狂欢快乐,情人节带给我们浪漫温馨,愚人节带给我们幽默诙谐……它们所包含的个人快乐主义与我国传统节日所宣扬的家庭幸福感完全不同,它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日常休闲,这对于追求新鲜感喜欢模仿的年轻人而言着实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所以我国传统节日可以汲取西方节日带给人们欢乐和自由解放的合理成分,努力将传统节日打造成适应社会发展、娱乐人们身心的健康节日和优秀文化。但是西方节日并非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前卫和完美,很多有识之士对于它的流行深感忧虑。
  首先,西方节日大都是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之上,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宣扬无神论的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它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的世界观,尤其是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西方节日中的耶稣、上帝等这些宗教无形中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其次西方节日往往带来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潮流,这直接关系到国民的价值观,因此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认识到西方节日的长处与不足,对其有个正确的态度,可以娱乐,但要拒绝西方文化中消极方面的渗透。
  我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博弈是为了使世界文化不再同质化并向着多元化、民族化的方向发展,唯有如此,这个世界才会丰富多彩、绚丽缤纷。■
  参考文献
  ①殷莉、韩晓玲:《英汉习语与民俗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②⑥李丽敏,《论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回归》,《鸡西大学学报》,2009(4)
  ③王明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节日走势――以春节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04(11)
  ④刘元旭, 张建松,《洋玫瑰盖过汤圆,元宵节不敌情人节》http://news.省略/20060212/n241784212.shtml
  ⑤张伟佳,《“洋节”流行的符号学解读》,《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2007(2)
  ⑦⑧佟景洋,《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传统节日的保护》,《时代人物》,2008(11)
  (作者:均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传统节日 博弈 节日 我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博弈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日期 我国的传统节日及日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