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的流程再造及技术升级 媒介融合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业务流程的再造与技术的改造升级是传统媒体向媒介融合转型遇到的两个关键问题。业务流程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新闻信息的一次采集,多次利用,深度挖掘,多媒体发布,实现新闻产品价值的最大化。而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国内外传统媒体虽然在这方面作出了大量的探索与创新,但仍需人们的不断努力与推进,特别是在媒介信息终端方面,仍有待突破。
【关键词】媒介融合 业务流程 技术突破
目前,传统媒体正在加速从单一媒体形态向媒介融合转型。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必须打破原有的业务流程,高度融合、整合不同的技术手段和媒介介质,才能实现新闻资讯信息一次采集,全面共享,多次挖掘,多媒体发布这个目标。
一、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业务流程
目前,对于媒介融合环境下不同媒体的业务流程人们还在不断的探索中,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业务流程模式。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国内外媒体向媒介融合转型的案例,从而对媒介未来的业务流程窥见一斑。
甘奈特公司(Gannett Company,Inc)是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为的是让其报纸的读者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通过任何平台,接收新闻和资讯,目前该集团旗下的所有报纸都设立“信息中心”,取代传统的总编室。用“信息中心”取代传统编辑室不仅体现了报社对受众需求的回应,还表明集团不仅在为旗下报纸、网站提供信息,还为各种不断出现的手持移动设备提供新闻及各种生活信息。基于此理念,甘奈特公司信息中心打破了新闻编辑室的原有的部门设置(如时政、经济、科技等部门),而是将其分为七个功能部:数字部(基于数据库快速搜集新闻和信息)、公共服务部(社会监督)、社区对话部(强调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本地新闻部、内容定制部(为小众市场定制信息)、数据部(发布各类“实用”信息)以及多媒体内容制作部。对原有机构进行调整的目的十分明确:一是强调本地新闻和信息的优先地位;二是发布更多受众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三是实现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跨平台发布资讯;四是更加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及舆论监督作用。
电视媒体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东风正在集电视、网站、手机、移动媒体等多种载体于一身,向“全媒体”形态发展。但原有滞后迟钝的生产流程、采编机制等是其向媒介融合转型最大的障碍,电视媒体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以适应未来媒介发展的需要。在这方面,英国广播公司BBC(以下简称BBC)迈出的步伐最快,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BBC从2007年10月开始着手机构重组,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三大部门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两大编辑部――多媒体新闻部和多媒体节目部。过去,BBC所有的频道和媒体平台常常各自为战,造成大量的内部消耗与重复制作。机构重组之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例如,原BBC1台王牌新闻播报节目《一点新闻》、《六点新闻》等各有各的制作队伍,改革后这些节目共享一个制作班底,共享利用新闻素材,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制作效率。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判断出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产品的制作流程:首先全能记者采集的新闻信息及多媒体素材能够通过传输网络快速进入媒体的信息中心数据库;新闻网站、掌媒等时效性最强的媒体可即时发布初级新闻产品;其次,新闻网站、掌媒可随后发布经过编辑的视频新闻产品;第三,报纸媒体可在第二天、第三天及后续发布经过深度加工过的新闻产品;最后,杂志、数字出版设等还可以在后期发布经过深度挖掘和加工的产品或系列报道,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标。
二、传统媒体转型所需的技术支持
从新的业务流程我们可以推测,传统媒体要适应媒介融合的新闻生产需要,必须改造、升级现有设备系统,使新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1、兼容不同媒介的新闻信息中心
在新技术浪潮的推进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传统新闻媒介纷纷迈出了数字化转型和跨媒体发展的步伐,媒介融合的新时期已经到来。比如报纸这一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媒体,借助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推出了电子报纸、手机报、新闻视屏公告、综合新闻网站等,将新闻信息载体从单一的印刷纸变成了多种不同载体的集群。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除了原有信息载体外,也不断推出了诸如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数字广播电视、移动电视等。传统媒体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企业转向现代意义上的内容提供商,这无疑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
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容提供商,成立类似于甘奈特报业集团的“信息中心”是媒体的一个必然选择。从技术的角度看,这样的“信息中心”必须站在整个媒介集团的高度,打通原报纸、网站、电台、电视台等媒介之间的技术界限,使信息不仅能在各媒介系统内部快速通畅地流动,更能在不同媒介系统之间快速通畅地流动。前方记者无论使用计算机、手机、PDA、数字平板电视等媒介,无论是通过有线、无线,无论是通过电信、互联网还是广电网络,都能够快速迅捷、稳定高效地将所采集的信息传输到所属媒体的“信息中心”系统。媒介内部,无论是报纸、网站还是电台电视台等机构都可以及时看到记者采集到的最新信息素材,并能对其进行在加工、再创作,使原有资讯不断升值。
2、强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如果说“信息中心”是未来媒介管理资讯的前端平台,那么强大的信息数据库则是支持该系统的后端平台。媒体将采集到的全部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录入数据库。这样的数据库要易于用户检索。通过搜索引擎,人们不仅可以方便地通过文字进行检索,将来还可以通过图片、音频甚至视频检索信息,方便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这就要求在建立或扩建数据库时,不仅要以文字作为关键字,还要将相关音频、图像、视频作为关键字;不仅建立文字数据库,还要建立音频、视频、图像等数据库,而且这些数据库是互联互通的。比如,BBC正在开发下一代数据搜索引擎。利用新的网络搜索引擎,用户通过输入声音和图像就能查找到BBC电视台和广播台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而BBC的节目创作人员也能更方便地找到他们需要的资料,以便他们重新包装和循环使用历史资料。
另外,该数据库还应是易于访问的。不仅能在媒介内部或使用内网访问,在媒介外部及使用外网也能快速访问;不仅能使用计算机进行访问,使用其他媒介如手机、平板电视等也能快速访问;不仅能通过有线网络、互联网进行访问,也能通过无线网、数字电视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进行访问。这就要求媒介数据库必须具备多接口、高兼容功能,方便与其他媒介进行连接。
3、面向不同媒介的资讯发布技术
从受众的角度看,媒介融合带给受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媒介终端在信息接收与发送时的及时、互动和融合等特性。
这里所说的终端指的是新闻信息的接收器或承载器。过去,人们只能通过报纸、电视机和收音机等媒介接收新闻信息。由于媒介本身的局限性,人们要么无法及时接收信息(如报纸),要么无法自由地、随处随地地接收信息(如电视),要么接收的信息形式有限制(如广播)。要真正实现媒介融合,必须在媒介使用终端上有突破,让受众能随时随地用终端设备查看各种不能媒介的新闻信息,而且还能实现互动。
在这方面,国外媒体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探索和产品研制。例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将重点放在与知名IT公司联合研发电子报纸阅读器。2006年4月28日,纽约时报与微软公司共同开发了一种能标示页码、适合笔记本电脑阅读的媒介新产品,称作“时报阅读器(Times Reader)”。2007年,纽约时报又与电子阅读器Amazon Kindle合作,让读者可以在该阅读器上订阅报纸信息,享受几乎等同于纸质书报那样的阅读体验。2009年,该公司又联手美国苹果公司(Apple Inc),开发MAC系统电子阅读器。
在广电媒体方面,BBC在多媒体信息发布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就。2007年12月25日,BBC iplayer播放器正式上线。iplayer是BBC推出的一款网络视频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它观看多达400多小时的免费电视节目。在BBC节目首播一周后,用户就能利用iplayer软件免费下载,然后用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手机或者其他移动终端观看。通过iplayer,BBC终于从技术上打破了媒介之间的障碍,实现了广播、电视、网站、移动等终端的融合。
现在,新闻网站通过互联网、通信网基本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地向用户发送信息,人们只要有笔记本电脑或手机、有网线或无线网,就可以上网阅读最新资讯。虽然这种方式较以前已经有了极大地进步,但距离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信息接收方式还有着较大的差距。首先,通过笔记本电脑上网仍然受到设备本身的条件所限制,无法随时随地自由地获得信息。笔记本电脑虽然可以携带,但体积仍然较大,且电力有限。其次,手机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功能日益强大,通过手机上网获取资讯,看上去好似完美,但仍然有一定的局限。主要体现在目前移动通信网主要针对语音通话而设计的,其传输的数据量还较为有限,即便是3G网络也不能完全支持大规模、大范围的数据通信,如在线高清视频直播等。而且手机屏幕较小,无法获得较佳的视觉体验。第三,目前各种移动终端缺乏互动体验,无法像使用电脑一样实现受众与媒介、受众与受众的互动。
结语
总的来说,技术的升级改造必须是为媒体的业务流程服务的,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媒介用户终端方面,我们现在还无法想象未来媒介终端产品的具体形态,但可以预测,媒介融合时代人们手中所持的信息接收终端一定具备能及时快捷接收多媒体信息、能方便发布信息与传者及受者互动,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定制各种信息――“我的新闻”,易于在终端上创建自己的媒介版面。这些都证明了目前的各种信息接收终端还无法适应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信息接收与互动,还有待新技术的出现与媒介的不断探索开发。
【本文系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文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0900740116】
参考文献
①申凡、谢亮辉,《我国媒介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新闻前哨》, 2009(4)
②关梅,《媒介融合的现状及其应对》[J].《传媒观察》,2008(3)
③刘滢,《媒介融合:海外媒体在做什么》[J].《新闻与写作》,2009(7)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新闻系教师)
责编:叶水茂
相关热词搜索:媒介 传统媒体 融合 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的流程再造及技术升级 流程再造案例 流程再造理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