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极老龄化”视域解读老年频率] 积极老龄化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对老年频率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择取国内较有代表性的老年频率为样本,通过内容统计和文本分析,对当前老年频率的市场比例、生存现状做出了论述。并从“积极老龄化”这一视角,分别从“健康”、“参与”、“保障”三个维度探讨了老年频率的现况和症结,并以“去老年化”为中心,尝试提出解决症结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老年频率 积极老龄化 去老年化
  
  广播是老年群体接触最多的媒介之一,其独特的属性也正契合老年人的媒介接触习惯。打造专业的老年频率的呼声,日益受到业界和学界的重视。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的现实语境下,对老年广播进行研究,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选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昆明幸福频道老年广播、河北金色年华之声等国内较有代表性的老年频率为样本,从“积极老龄化”这一视角出发,分析当前我国老年广播的现状和不足,并试图找出症结之所在。
  
  一、“积极老龄化”的提出
  
  按照国际标准,如果一个社会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那么这个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6亿,约占总人口的12%;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805万,约占老年人口的总数11.29%,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的进程,“积极老龄化”的政策理念也日趋深入人心。所谓“积极老龄化”,是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机会的过程。是一种提倡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益事务的积极理念。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现况下,“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普及和推广更是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老年频率的现状分析
  
  (一)老年频率的阵营势单力薄
  老年群体是广播媒体的重度受众。据央视一索瑞福2008和2009年的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广播收听市场的生力军,人均收听时间长达125分钟,无论是收听率、平均忠实度,还是集中度,都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群体。
  然而,尽管各电台为老年听众开办的老年广播节目并不少见,亦不缺乏针对老年群体的对象性频率(如戏曲频率、健康频率等),但是真正专业化、类型化的老年频率尚显阵容单薄,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家。(见表1)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听众群,国内寥寥无几的专业老年频率与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不能不说是广播媒体职责的一种缺失。
  
  (二)老年频率的受众认可程度低
  此外,老年听众对老年频率的认可程度也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在央视―索瑞福2009年32个城市广播收听调查中,数据显示中老年收听率最高的频率是中国之声,其次是各省、市级的新闻频率、交通频率等,而专为中老年听众开设的老年频率却完全未占名次。
  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囿于老年频率数量过少、势单力薄,无法与其他立台已久的强势频率相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健康、曲艺等频率中优秀节目资源对老年受众的分流。在某种程度上,老年频率陷入一种“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处境之中。
  
  (三)老年频率的建设基本已成共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业界对老年频率的建设已逐渐提上日程。仅2009年一年间,就有中央级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省级如河北经济广播金色年华之声、昆明电台幸福频道老年广播;地市级如太原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等频率开播。在各级电台逐渐加深对老年听众的重视力度的大环境下,如何主动寻求突围、实现媒体价值,是老年频率所应深思的课题。
  
  三、“积极老龄化”框架下的老年频率
  
  广播作为老年受众使用最多的媒体之一,其风格定位、节目编排、播出内容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老年人的思想体系构建。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出发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我国老年频率的建设仍然存在着误区和不足。
  
  (一)“健康”维度下的老年频率
  “积极老龄化”框架的第一个支柱就是“健康”,这也是老年人自身最关注的问题。但是,“健康”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没有疾病”,而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在医疗水平、护理条件得到较大保障的今天,老年群体追求的已不仅仅是生理健康,更包括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完善。
  1、心理抚慰的缺失。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发生骤然转变,这种落差有可能导致思想上、心理上的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各类心理疾病。因此,老年群体无疑更需要情感交流和精神慰藉,而这些恰恰为大多数老年频率所忽略,基本上各老年频率都没有开设心理咨询类节目。
  2、医疗广告饱受诟病。广受诟病的医疗广告依然在省、市级老年频率中肆虐,严重影响了节目质量和频率的品牌形象构建。除中央级媒体老年之声以外,在各省级、地市级老年广播中,医疗广告都以“健康讲堂”、“养生讲座特别节目”之类的身份变相出现。对老年频率来说,净化聆听环境、打造媒体公信力,从而实现品牌提升和跨越式创收,是比获取医疗广告的短期效益更为迫切的事。
  
  (二)“参与”维度下的老年频率
  尽管老年群体的社会角色已经发生了极大转变,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脱离了社会,而是应当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创造积极效益。
  1、“参与”的前提――获知:新闻信息供求不均。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正是“获知”,同时获知信息也是受众接触媒介的首要目的,老年群体亦不例外。时事,新闻向来是老年听众最为关注的信息,在2009年央视一索瑞福调查中显示,各类型广播节目中,中老年人群对“新闻,时事”类节目的收听比重高达32.8%,远远超出位居第二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收听比重的一倍以上。
  另一方面,“新闻,时事”类节目的资源利用率也是最高的。它的播出比重仅为12.5%,低于音乐、生活服务和文艺类节目,然而其收听比重却稳居头筹。也就是说,面对中老年听众市场,“新闻,时事”类节目以较低的播出成本,获得了极高的收听效益。
  然而多数老年频率尚未较好地发挥新闻类节目的资源优势。在“老年之声”全天22个小时的播出时间里,新闻版块却只占据1个小时的时段,即每天17:00―18:00的《轻松听天下》;昆明幸福频道老年广播也只有一档早间的《绿色105陪您听新闻》。相形之下,河北金色年华之声对新闻类节目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不仅在早间开设时段较长的《北方快车》,还将《深度1125》、《1125听说生活》等新闻小版块安插在中午、傍晚、夜间不同时段,充分利用了新闻资源,进而托起全天收听高峰。
  2、“参与”的方式――互动:形式大 于内容。“积极老龄化”理念中核心内容就是“参与”。电话连线是广播节目中最基本的互动形式,也是主持人与受众相互沟通的最便捷方式。各老年频率虽然都设置了热线、短信、论坛等互动环节,但大多数互动可以说只是一种“形式”,对老年听众的实际生活难题、情感诉求等并无多大助益。
  例如老年之声,全天节目里只在《养生大讲堂》和《健康大讲堂》中设置了听众热线,以便听众打电话向专家咨询自己的病况、了解治疗措施。此外虽在《夕阳红茶馆》中有听众来信互动这种较为传统的参与方式,但缺乏短信、热线等实时互动。
  而昆明幸福频道老年广播,则较好地利用了互动方式,与老年听众成功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如晚间21:00―22:00播出的《陪您说说话》中每天都准备一个话题,如“猜猜老电影之《克莱默夫妇》”、“昆明的公园记忆”、“把节日祝福送给我们身边的女性”……同时听众可以通过热线,畅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尽管已经脱离了“我播你听”的早期状态,但整体而言,国内老年频率的互动环节设置仍处于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窘境之中。
  
  (三)“保障”维度下的老年频率
  所谓“保障”,是指“由政府、社区、家庭,依照法律规定,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补助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在政治、社会、经济、医疗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社会救助和保障。”老年频率作为媒体社会责任的承担者,理应维护老年群体切身利益,构建公共话语空间,搭建养老保障平台。
  
  四、改进:打造“去老年化”的老年频率
  
  在“积极老龄化”的大趋势下,老年群体追寻的是积极、健康、活力和向上。因此,摒弃陈旧的立台理念、打造“去老年化”的老年频率,方是题中之义。
  
  (一)理念积极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媒体的经验,或可带给我们一些启示。美国的老年广播呈现出明显的“非老年化”特色,针对老年受众的电台多为老歌台、新闻台、谈话台等。这实际上是美国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老年频率的核心受众“婴儿潮”一代拒绝“年老”,因而老年频率也彰显出蓬勃的朝气与生机。
  尽管中国的社会文化与美国迥然相异,但这种积极的理念和充满活力的节目风格,无疑对中国老年频率的建设大有裨益。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老年群体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他们早已不再是传统语境中与“病痛”、“消极”联系在一起的弱势群体,而是有着新思维、新想法的“去老年化”的新时代老年群体。
  
  (二)内容贴近化
  在内容为王的媒体竞争时代,内容元素才是赢得听众认可的制胜法宝。做为老年群体的情感媒介,老年频率应当准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精心设置贴心节目,如适当增加新闻节目数量、净化听觉空间、开辟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加强互动环节。此外,针对不同的老年听众群,老年频率还应当根据不同的收听需求和收听习惯,呈现特定的节目内容。同时,在设置内容时应当重视听众的意见反馈,这往往能使节目更好地贴近需求。
  
  (三)运营品牌化
  当前我国广播媒介的品牌化经营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以品牌化理念运营的老年频率也仅有昆明幸福频道老年广播一家。
  昆明幸福频道老年广播定位于打造“幸福城市的幸福名片”,在整体设计上采用了全新的“概念广播模式CI模式”,对品牌化运营做了较好的探索和尝试。该台将“幸福”概念融入了整体节目和包装设计中,不仅栏目名称、内容风格、场外活动都紧紧围绕“幸福”二字,而且主持人也都以“幸福主播”、“幸福营养师”、“幸福药剂师”等身份出现,新颖而独特,也全面契合了老年人的情感诉求。
  老年频率在坚持服务性和公益性的同时,也应遵循科学的运营理念,打造专业化的品牌广播,才能更好地整合全台资源服务受众,也才能更好地被受众所认可。
  
  结语
  
  银发经济广阔的市场前景早已被证明,而老年频率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际遇。广播的伴随性、低收听成本、便捷的收听方式等媒介特性与老年受众的生理特征、收听习惯极度契合,理所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老年受众市场一举胜出。笔者相信,不久之后,老年频率正是自音乐、交通频率之后的新一轮热潮。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视域 老龄化 频率 从“积极老龄化”视域解读老年频率 解读积极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的概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