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 [中国城镇化对社区购物中心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和战略概况、中国城镇化进程对产业发展的推动效应以及中国社区购物中心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状况,阐述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极大地带动社区购物中心这一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这一观点。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 社区购物中心 发展
  
  2000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Stiglitse)曾说过: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两件最深刻的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和战略概况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这种创新不只表现在科技与产业的进步,同样体现在人居环境的提高和城乡、地区差异的缩小上。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和城镇化,需要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去开拓我国城镇化新的道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同时,十七大还对十六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加以了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核心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工业化与城市化犹如同胞兄弟,同生同长,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容,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按照国际公认的钱纳里发展模型,城市化与工业化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在城市发展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城镇化率明显高于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GDP总量比例)。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自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工业化率在一个较高水平上保持稳定。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1.6万元人民币(2300美元),而与此同时,2008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5.68%,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远未达到钱纳里标准60%~65%的水平。这种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相背离的现象,说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未能与工业化进程相匹配,产生许多社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城市化,人没有城市化,出现大量“闲置”农民。这一趋势一直到2003年以后才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而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随之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个不同阶段,即改革开放前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以大城市发展为重点)和改革开放后市场主导的“自下而上”型城镇化(以小城镇的发展和构建合理城镇体系为重点)。中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增长时期,城镇化水平从2005年42.99%提高到2009年的46.60%,年均增加0.9个百分点。城镇化已成为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解决就业、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二、中国城镇化进程对产业发展的推动效应
  
  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时期,截至2009年底,中国城镇人口6.22亿,城镇化水平46.6%。中国城镇化率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中国官方2010年3月29日公开表示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趋势将保持15至20年的时间,“十二五”期间(2011至2015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并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
  
  城镇化的发展与产业化发展又是不可分割的,城镇化的集聚效应对产业化发展有支持作用。如果从生产要素的层面上讲,城镇化实现的是对人与资源(主要指土地)两大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对人的集聚:城镇化对于人的集聚,体现在产业发展上主要表现为提供产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及相应消费市场。现代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的发挥,而我们提倡的城镇化对于人的集聚不仅指人在地域上的集聚,更重要的是基于现代产业所需人才的集聚。人的集聚从人力资源角度上支撑了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对人的集聚还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元消费市场,虽然我国当前的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还有待提升,但由于数量较大,农村这一消费市场是不容忽视的。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我们甚至可以说,城镇化后的农村必将成为助力我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消费引擎。
  
  三、中国社区购物中心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状况
  
  购物中心在世界的兴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但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形式,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史不过10多年时间。商务部对于社区购物中心的明确定义是:面积在5万方平方米以内,有1~2个主力店。40~60个店铺、服务设施集中在一个建筑物内或一个区域内,向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商业集合体,业态涵盖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饮食店、杂品店以及娱乐健身休闲等。
  在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网点资源短缺,国务院决定各地按住宅建设面积7%的比例收取商业网点配套费,安排商业企业经营,加上部分财政资金,捆绑后,进行全国的商业网点建设和商业地产开发。这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要。1990年5月,国家出台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化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里程碑。我国社区购物中心的发展也正是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发展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的。
  1994年3月26日,马来西亚的零售商百盛集团进入中国,超市出现了。第二年,家乐福等著名零售商蜂拥而至,将超市演变成了国人最喜欢的购物场所。从柜台式超市到仓库式超市,这一与传统购物方式截然不同的舶来品,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1996年,同样也是在当时中国最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世界500强之一的商业零售巨头沃尔玛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店,这意味着中国的社区购物中心第一次以品牌主力店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
  1999年11月6日,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等六部委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联合下发《关于公布第三批取消的各种基金项目的通知》取消了“收取商业网点配套费的规定”。当时我国商业地产的开发,商业网点的投资主要来自非国有部门,大部分是商业之外的投资者,自此社区购物中心的开发逐渐兴起。
  社区购物中心开发,商业网点建设市场化后,社区商业建设显然落后了。一方面城市商业中心区,商业网点过分密集,濒于饱和,同质化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却是人口不断外迁,造成社区商业稀疏,配套严重滞后。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综合消费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建设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随着消费 需求和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居民对社区商业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大部分城市社区商业设施不足,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单一的状况,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2005年5月,中国商务部出台商改发[2005]223号文――《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是满足居民消费,改变城市面貌,扩大劳动就业,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按照社区购物中心设立的服务对象的人口规模来做目标城市的划分,2007年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中国有388个,这也意味着居民对社区购物中心有发展需求的城市数量达到了388个,而按照商务部规划指导的社区购物中心发展战略的规划,“争取利用3―5年时间,在全国人口过百万的166个城市中,初步完成社区商业建设和改造工作,形成满足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实现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在社区内就能得到基本满足。在消费水平较高的社区,要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商业布局较合理、服务功能较齐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按照商务部的社区购物中心的发展规划,2010年我国才能实现在166个人口超百万城市的社区商业的建设工作。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2011至2015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并超过50%,而2009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6.6%,按照现有人口规模13.35亿计算,截止到2015年,中国新增城镇人口规模会超过4550万人。按照每15~20万城镇人口需要配套一个社区购物中心来测算,未来5年,中国需要新增加的社区购物中心的数量在227~300个左右。显而易见,中国社区购物中心将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迎来一个巨大的快速发展时期。
  所以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极大地带动社区购物中心这一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城镇化为社区购物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而社区购物中心也既为居民提供了消费和服务的场所,又带动了新增商业网点带来的相关就业和投资需求。可以说,城镇化进程的道路上,中国社区购物中心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扩张时代。
  
  参考文献
  ①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②叶剑平:《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
  ③叶剑平、张有会:《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生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④数据来源:《2009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购物中心 中国 城镇化 中国城镇化对社区购物中心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