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舆论引导能力_从汶川地震报道看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时间性、震撼性、社会性、负向性和不可预料性。突发事件发生后,通常对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很大影响,这个时期的舆论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网络媒体全天候、全方位、全频道地进行连续报道和立体宣传,以及时、准确、公开、透明、丰富、全面的报道,为开展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也为进一步搞好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积累了丰富经验。
【关键词】汶川地震 网络媒体 舆论引导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时间性、震撼性、社会性、负向性和不可预料性。突发事件发生后,通常会对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很大影响。这个时期的舆论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妥善、迅速地处理突发事件,可以化危机为转机,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人们在选择信息、反馈信息上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增加了人们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原来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一直被动的受众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这是近年来网络舆论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网络媒体全天候、全方位、全频道地进行连续报道和立体宣传,以及时、准确、公开、透明、丰富、全面的报道,在第一时间把地震灾区的灾情和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告诉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赢得了广大民众的高度赞誉,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大大提高了我国新闻媒体在世界上的公信力和在全球受众中的影响力。中国网络媒体的优异表现,充分展示了网络媒体的整体自觉与成熟进步,为开展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也为进一步搞好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积累了丰富经验。那么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在突发事件中又该怎样引导舆论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论引导的前提:即时、准确的信息
对突发事件新闻而言,传统的报纸媒体只有等到下一期报纸才能刊出,少则几个小时,多则数日。电视台、电台则要对录像、录音等素材进行视频、音频的编辑,而这都需要时间。这就使得网络在处理突发事件新闻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受众对新闻的时效性的要求已由今日的消息今日报道转向了现在的消息现在播报。在报道突发事件时,网络媒体的即时播报或准即时播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因而在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中占得一定的先机。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14时46分,新华网发出第一条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14时53分,新华网再次发出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新华网这条消息发布后,一分钟之内被点击近千次。据不完全统计,在地震发生后短短四五个小时内,各网站搜索引擎有关“汶川”的查询达3000万条以上。地震灾害突发初期,当公众出现灾情信息饥渴的时候,网络担当了媒体先锋的重任。国内各大网站建立了以新闻中心为主、博客、播客、论坛、手机短信等形式参与的报道团队,24小时滚动发布汶川大地震的新闻、信息和评论。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仅半个小时,互联网上就出现了来自灾区的第一声呼救,阿坝州政府网站发布了题为“阿坝州汶川县7.8级地震后发生3次余震”的信息,介绍了地震简要情况和防震减灾系统应急预案已启动的信息。此后,许多灾区孤岛的重要信息,透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向外界传送。阿坝州政府网站成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媒体和所有心系灾区的人们了解灾情的重要渠道,搭起了灾区孤岛与外界的信息桥梁。这个平时一天访问量只有几千人次的网站,地震发生半天内访问量高达18万人次,到14日下午访问量达到创纪录的60多万人次。
二、营造正面舆论场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从而能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络媒体在虚拟空间形成了一个影响巨大的正面“舆论场”,并在一定时空、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主导了现实社会舆论,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抗震救灾。
网络舆论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上的媒体言论、论坛及新闻跟帖构成。这种特性,使互联网上既有正面声音,也有负面消息,甚至还有造谣污蔑、混淆视听的各种杂音、噪音等有害信息。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研究网络舆论的特点规律,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网络舆论引导的观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就能够增强网上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虚拟网络空间营造强大的网上正面“舆论场”。
谣言历来是突发事件的伴生物,会给个人、社会、甚至国家带来严重的伤害和破坏。耸人听闻的谣言如果通过网络大量转载复制,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呈爆炸式放大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但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谣言的传播却被空前压缩,网络并没有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和传播渠道。网络媒体依靠传播快速、覆盖面广的优势,创造性地发挥了矫正器的作用,国家、军队、社会团体甚至个人澄清事实的授权声明及时上网发布,很快封杀了谣言的传播。
个人授权声明过去并不多见。5月27日,中国军网首次出现个人授权声明:“今天,有门户网站称,国家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说唐家山堰塞湖已泄洪,还说刘宁建议用轰炸机炸坝。国家水利部总工程师、唐家山堰塞湖现场抢险指挥部副总指挥刘宁授权中国军网发表声明:这些纯属谣言。”
军队在网上发布授权声明可能尚属首次。5月28日,中国军网发布济南军区司令部声明:“最近,有门户网站称,济南军区某红军师侦察连两名侦察兵在前往汶川县映秀镇抗震救灾途中牺牲。济南军区司令部授权中国军网发表声明:这些纯属谣言。截至目前,济南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并无人员死亡,现在抗震救灾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条条震后辟谣的信息,一个个澄清事实的授权声明,在网络空间迅捷出击,使流言止于事实,让谣言不攻自破。在如此大灾面前,网上的快速澄清终于使谣言失去了滋生流行的空间。
胡锦涛主席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所作的关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的论述,把网络媒体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中国互联网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特殊功效从实践上证明了网络媒体正在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神圣的历史使命和新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形成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我们相信,面对互联网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媒体必将大有作为。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互联网还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网络媒体,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在走向成熟和理智的道路上,时时处处都呈现出“双刃剑”的两面性。网上正面积极的舆论曾在振奋精神、激扬民气、凝聚人心、增强合力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错误消极的网上舆论也曾扰乱视听,混淆是非,为社会上某些错误或偏激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网络监管尚存在不少漏洞与“空白”,中国网络媒体在自我净化和完善发展上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①《网络:抗震救灾的新战场》,《解放军报》,2008年7月16日
②《汶川大地震:中国网络媒体的嬗变》,《网络传播》,2008年6月
③《加强网络媒体建设 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解放军报》,2008年6月26日
(作者:南昌大学2007级新闻专业高师系列在职硕)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汶川 网络媒体 舆论 从汶川地震报道看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 汶川地震外国媒体报道 外国媒体报道汶川地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