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视“真人秀”的冷思考|对真人秀节目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真人秀节目是近年来流行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节目形态。它集中了纪录片的纪实手法,电视剧的故事性,对最原始的人性和个人隐私予以公开展示,能够极大满足观众的窥视欲望。作为娱乐节目的最新形式,一方面这种新颖节目的引进无疑为媒介增添了更多的卖点,另一方面它又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展露,对受众的文化心理发出挑战,引发了诸如道德伦理、媒体责任等社会问题。
【关键词】楚门的世界 真人秀 媒体责任
从上世纪末开始,电视“真人秀”浪潮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蔓延,美国各大电视网都有真人秀节目。如《诱惑岛》《学徒》等,这些真人秀节目都拥有较高的收视率,真人秀已逐渐演绎为当下不容忽视的世界性的电视文化奇观。与其它节目相比,虽然真人秀电视节目在国内的影响还有限,但其发展进程基本与西方保持同步。早在1996年,广东电视台就在《青春热浪》栏目中推出了“生存大挑战”的专题性节目。2000年8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的《幸存者Ⅰ》在央视“地球故事”栏目的播出,拉开了我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序幕。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开播不久的《金苹果》,则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栏目化的真人秀电视节目。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一系列真人选秀节目的火爆引起了学界的讨论风潮。
作为娱乐节目的新形式,一方面这种新颖节目的引进无疑是为媒介增添了更多的卖点,另一方面它又是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展露,对受众的文化心理发出挑战。尽管学术界还不能给这种新节目形态一个严格定义,但并不妨碍各大电视公司的争相搬演和各国观众的疯狂收视。然而,在这些美丽景象的背后,又隐藏着诸如道德伦理、媒体责任等社会问题。
一、偷窥――以隐私来取悦观众,满足了部分人的窥私心理,迎合了低俗的公众兴趣
弗洛伊德把人的窥视癖看作是性本能的一种表现,他认为儿童对他人生殖器官和生理机能的好奇,就是这种窥视癖的原初表现。同样对于成年人来说,观看他人,尤其是观看异性的身体,绝对是获得快感的重要途径,“使被看的对象从属于有控的和好奇的目光之下”,“通过观看另外一个作为性刺激对象的人来获得快感”。在真人秀节目的鼻祖《老大哥》《幸存者》等早期节目中,参与者的身体是可以被偷窥的,尤其是监视器摄像机24小时都在监控着他们的所有生活,甚至连沐浴。入厕都被监控。通过监视器将参与者的一切隐私暴露传播,而这种“偷窥机器”的反复使用,使身体消费迅速成为了具有娱乐价值和消费价值的最佳领域。观众也津津有味地充当着电视传播隐私的偷窥者,体验着偷窥身体的快感。
西方的“真人秀”节目,出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十分讲究故事的“原汁原味”,镜头极少加以规避。参赛者的生活常常是没有任何遮拦地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满足和迎合普通人都有的窥视欲望。隐私和性的展示是《阁楼故事》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最大卖点:一群男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专职“培养感情”,十几台摄像机每天24小时全程跟踪长达一个多月之久,甚至在厕所、浴室和卧室都有摄像机昼夜监视。节目中充斥着大量的打情骂俏、挑逗、裸体甚至性爱的场面。有人尖锐批评道,它反映出的一种现象只能是电视的无聊和人们的低俗。时代的空虚和社会的堕落。社会学者说。电视节目已退化到用来填补我们空虚的生活的境地,看这个节目意味着倒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从脱口秀到生活纪实片再到各种赤裸裸的节目,也走上满足人们的“偷窥癖”和“暴露癖”的不归路。在近期看到的一期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参赛的一位女士喝醉了酒,竟然扔掉了胸衣,在镜头面前肆无忌惮口吐脏话。专家认为:这不只是窥探隐私,而是幸灾乐祸,某些人以看到别人受伤害为乐。真人秀节目正是通过这种里现。把隐私变成了观众的欲望客体和消费对象。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在吸引观众,通过媚俗换回高额的经济回报,在迎合大众出名(参与者)和偷窥心理(观看节目者)中实现的是其商业目的。这也许是一种新的商业意识形态,在貌似平等、民主与平民化的背后,隐藏着的还是现代消费社会的商业逻辑,值得深思。
二、丑陋的人性一刻意暴露人性弱点和阴暗面,挑战道德底线
真人秀都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在其设置之初往往就暗含了让人忧患的种种预设,如《幸存者》,竞争者可以发挥除暴力以外的任何手段。这意味着竞争者除发挥人格魅力赢得支持外,还可以运用不正当但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欺骗、诽谤等。选手们为了赢得最后大奖,要在过程中用尽心机,玩耍阴谋,先组成同盟对付少数人。后违背盟誓,对自己人下手。很显然,这并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标准,也不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心理。《峡谷生存营》中12个选手在峡谷中进行野外生存挑战,并且要投票淘汰伙伴,以保证自己最终获胜。选手朱雷在事后说:“我厌倦这种勾心斗角的游戏,我不希望它发生在生活里。”许多“勾心斗角”、“拉帮结派”的现象,违反道德标准的过激行为,都是“真人秀”节目存在的弊端。《幸存者》节目中进人决赛的凯丽事后说:“她后悔参加了这场竞争,实际上,为了自己能得到100万美元,我们都把人性中除了暴力之外的最可怕的手段使了出来,我甚至觉得自己的性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实表明,人性隐秘而丑陋的一面在电视直播中展示出来。这些展示出来的丑陋面还会溢出“拟态环境”,反过来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人群。
2005年“全民选秀”刮起“真人秀”风潮以来,伴随着《超级女声》海选和淘汰等“PK”环节的一步步深入,异端行为,也随之浮出水面:2006年,“超女”十强之后媒体在挖掘厉娜私生活过程中发现其曾自曝的“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舞蹈专业”与北影未曾设置过该专业的事实不符引出“厉娜诚信门”事件,并在此事件之后接连出现有关厉娜本人的“曝粗口事件、包养事件、堕胎事件”等见诸报端;除此之外2007年9月10日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15进10的直播中,选手代闯突然冲进嘉宾席跪下来向柯以敏祈求礼物转而单腿跪地将求的“戒指”替另一位评委杨二车娜姆戴上,事件发生后“戒指门”事件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并被广电总局叫停。
对于这样的“真人秀”节目,心理学家说,人类奸诈、虚伪的本质被电视堂而皇之地“发扬光大”了。对于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媒体批评家说,这样的节目负面作用大,有辱媒体的社会使命。美国学术界的学者纷纷撰文说,这种节目无异于以金钱为诱饵,用极短的时间把人性的丑恶和劣根性放大到极点。几乎所有的“真入秀!’节目都为失败的选手提供了专门的心理治疗师,这首先说明选手确实会受到自尊的伤害,其次它有点自欺 欺人――节目所满足的观众的心理是健康的吗?谁又来给大众治疗呢?
三、刺激――故意制造惊险,追求感官刺激,愚弄选手和观众
西方“真人秀”的一大魅力,在于内容的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除了后期的特技化制作、包装及精致的剪辑,还充分借鉴了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样式,突出故事的不可预测性,将对抗与矛盾、悬念与冲突贯穿整个过程。由此导致了真人秀节目竞争的残酷性,它就是要在强烈的冲突中充分暴露选手的隐私,面对同一个比赛规则,所有参与节目的选手优胜劣汰,决出最后胜负,环环有难,环环淘汰,在紧张激烈的比赛过程中,每个选手都体现为一个活生生的、真实有个性的、甚至野蛮的人。《勇者总动员》为了追求感官刺激。曾设置了“幸运大餐”“怪味火锅”“人鼠大战”“口含蜥蜴”“蛇窝叼牡蛎”等让人翻胃的环节。“幸,运大餐”就是根据抽选扑克牌的不同内容,吃下猪的各种身体器官,包括猪鼻子、猪耳朵、猪脑、猪舌头、猪大肠等,且不加任何调料;“怪味火锅”是让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定量的羊眼睛、羊脑、羊耳、羊舌、羊心、羊肠、羊尾巴等配料;“怪味果汁”是用羊脑作为底料,由榴莲、绿芥末、动物脂肪、血块、胆汁、鱼肝油等混合物质所榨成的汁作为配料,而且不加任何调味品……它就是要在这种人与人的直接较量中,在每一环节选手淘汰出局的过程中,引发胜者的狂喜,败者的大悲,强化冲突性,增强观众心理刺激。不少网民在互联网上发帖子表示,《勇者总动员》里有些环节太过恶心;有的观众认为,节目里面的很多内容我们做大人的都觉得看不下去,头皮’发麻,如果小孩子看了身心成长肯定更会受到影响。观众的强烈反映促使《勇者总动员》的制作方取消了争议最大的“吃大餐”的环节,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智慧型、素质型”的比赛项目,目的是为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让人生增强自信。
结语
“真人秀”节目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将出现在电视荧屏中,但是此类节目的制作理念、表现形式等必将进行一定的更新,否则便无法适应作为社会影响力很强的“文化装置”的媒介传播正当文化的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民众需要有一种觉醒,需要进行新的启蒙,因此媒体提高自身的素养责无旁贷。电视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信息媒介。担负着传播社会公共文化的使命,应当自觉地传播积极、健康、有益的社会文化内容。对那些低俗、不雅、荒诞、色情、变态的内容应持批评的态度,并加以必要的道德规范。但是传媒作为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有着自己惯常的经济轨道,能否经得住收视率、票房这些经济砝码的考验,还有待观察。
相关热词搜索:真人秀 冷思考 电视 对电视“真人秀”的冷思考 对电视真人秀的冷思考 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冷思考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