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新闻发布变革与创新 论新闻创新与发布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去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时发表了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五个必须”任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新形势,面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新任务,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便通过改革创新,让主流媒体声音更权威、更响亮,让舆论引导更有力、更有效,是摆在我们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创新理念,科学发布
  
  新闻应是广大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是受众普遍关心和共同感兴趣的重要事实,是媒体第一时间采集、发布的各类重要资讯。
  创新新闻宣传,必先创新理念,重在科学发布。
  一是在新闻宣传的把握上,应当做到围绕中心更自觉、服务大局更主动、贴近实际更紧密、引导舆论更有力、新闻提速更快捷、内容鲜活更引人、标题醒目更生动、文风朴实更耐读,让媒体发出的声音更权威、更响亮。
  二是在新闻宣传的要求上,应当做强主题新闻,服务主流读者;突出视觉中心,创新版面设计;强调新闻提速,重视新闻提质;国际新闻中国化,中国新闻地方化;以图片带版面,以图片带新闻;以标题带版面,以标题带新闻;以栏目带版面,以栏目带新闻;以头条带头版,以头版带各版。
  三是在新闻宣传的策划上,应当把抓住党和政府关注、广大百姓关心的结合点、共鸣点、兴奋点,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和主要新闻价值取向,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及时性,提升新闻宣传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四是在新闻报道的选题上,应当把握大势、放眼全局、抓住问题、关注话题、提炼主题、精挑选题。以加大信息量,增强新闻度,以注重评论针对性提升引导度,以强化深度报道增强厚重度。
  五是在新闻宣传的方法上,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遵循新闻宣传规律,力减工作味、八股味,力改说教式、灌输式,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老百姓的视角,用老百姓的感受,提炼老百姓的语言,回答老百姓关注关心的问题。
  六是在新闻宣传的手段上,应当突出一个“新”字,善于整合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有效传播手段,使新闻报道思路新、策划新、选题新、内容新、角度新、标题新、文风新,增强新闻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为此,创新新闻理念,需要我们科学思考、科学观察、科学分析、科学判断、科学策划、科学把握、科学选题、科学整合、科学表述,从而实现科学发布。
  
  二、创新内容,权威发布
  
  时代在发展,受众需求在不断增长,媒体必须创新报道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常“报”常新,吸引受众眼球。在新闻宣传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新闻宣传的内容创新,关键是要找准两个结合点。就是说,要抓住党和政府关注、广大百姓关心的结合点、共鸣点,抓住宣传主题与新闻元素的契合点、碰撞点,由此展开突破。具体来说:
  一是要捕捉最新事件――寻求亮度。传播学表明,受众总是对最先发布的消息及其源头最为关切,这是新闻媒体创新内容的重要一环。前不久,就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问题,中央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媒体在第一时间准确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迟报、不错报。这就给媒体在第一时间快速准确报道突发事件,提供了“上方宝剑”,媒体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抢夺新闻首发权,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准确及时、快速到位、公开透明、开放有序地报道公共突发事件,做到先发制人、先声夺人、先入为主。
  二是放大新闻元素――突出高度。有高度,才有引导力,才具影响力。媒体要从大局、全局出发进行权威发布;对于事态的发展、运动的趋势要总体把握。要处理好个别与一般、主流与支流、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高屋建瓴之势为读者指明方向。安徽日报就提出,要“站在同步卫星看世界,站在珠穆朗玛峰看全国,站在黄山顶上看安徽”,做到“世界新闻中国化、中国新闻安徽化、安徽新闻中国化”,追求新闻的高度和覆盖面。
  三是开展背景调查――挖掘深度。对人们未知的新闻事件进行独具匠心的深度开发,体现了新闻人的胆识,也体现了新闻的价值。这就要求媒体的报道应该成为一种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立体式深度报道,深入而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解释分析事实,阐明事件因果,揭示事件本质,预测发展趋势。从新闻实践来说,有两方面的报道要积极主动做好:一方面,要做精热点报道。社会热点,实质上就是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结合点,做精热点报道,关键是要处理好大与小、轻与重、急与缓、内与外的关系,做到现场报道事件真实的情况,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新闻,满足广大读者强烈的知情需求。只有这样,新闻媒体才能保持权威性和话语权,才能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做透深度报道,就是通过翔实的材料、明确的主题、生动的叙事,集中的形式,以政治家总揽全局的头脑、专家去粗取精的能力、社会学家分析问题的能力、作家娴熟自如的写作本领,深入剖析事件,引导社会舆论,更加有力有效地宣传党的主张,满足受众需求。
  总之,创新新闻内容,需要做到观点权威、事实权威、数字权威、分析权威、细节权威、结论权威,才能实现权威发布。
  
  三、创新形式,独特发布
  
  形式创新是有效提升新闻感染力、引导力的重要途径。在报道内容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改变报道形式可以收到令人眼睛一亮、出奇致胜的效果。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形式创新的手段有多种,归纳起来有三个层面:
  一是新闻视角创新。视角创新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体现:从眼界上讲,微观求活,放大别人忽略的细节;宏观求深,从宏大背景中立体式表现重大主题。从思维方式上讲,逆向思维求异,多维思维求广。从立场上讲,平民视角生活化表现,专家视角专业化表现。多种类型视角可以综合运用,使新闻报道更加立体丰富。
  二是叙述模式创新。传统新闻报道的结构比较死板,八股化、公式化倾向一直比较严重,选材、布局主观性太强,说教目的性太明显。创新叙述模式,就是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故事,“见人见事”,更加重视“原生态”地表现新闻事件。只有如此,我们的新闻报道才能更多一点文彩,多一点趣味特质,多一点记者个性,新闻作品才会有感染力、引导力。
  三是组合方式创新。综合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将新闻事实阐释清楚,引人注目,引人思考。这种方式对现代读者往往更加适宜,因为读者对长篇大论已经没有耐心和兴趣,而分解成若干形式的小板块,可以让读者看得下去并得到启迪。比如,我们要求综合运用图表、照片、资料、链接等多种元素,追求现代气息,形成独具特色的视觉中心;我们要求调动多种表现形式,增加体验性报道,运用社会调查法的精确新闻,模拟电视访谈节目的话题新闻等,丰富表现手段,强化表现效果。
  创新新闻形式,必须重点抓好独家新闻。所谓独家新闻,就是媒体上唯此一家的报道、时效上先人一步的报道、内容上耳目一新的报道、形式上为之一振的报道、标题上眼睛一亮的报道、写作上独树一帜的报道。
  总之,创新新闻形式,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采编人员的发现力、敏锐力、判断力、反应力、执行力、表现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独特发布。
  
  四、创新方法,有效发布
  
  新闻报道方法既是一门学术,也是一种综合能力。我们要提倡和发扬新闻业务民主,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采编环境,鼓励采编人员标新立异,鼓励采编人员尝试探索,呵护采编人员创新思维的萌芽。
  一是量身定做法。新闻宣传必须增强受众意识,积极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用高度专业的技巧,进行有效新闻发布,形成传播力和影响力。要摸清各类受众的共性化和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引导舆论、传播信息、服务受众的作用,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对象化的服务,增加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主题放大法。开展主题宣传、放大社会效应历来是我们党有力有效开展新闻宣传的重要方法。主题宣传的特点在于它能以党和政府重大战略、重要决策为主题,通过精心策划,分专题、成系列、多角度、立体式地集中推出重点报道,迅速形成声势、规模和高潮,营造浓厚氛围,有力引导舆论。其操作创新:超前策划、快速跟进、突出处理、连续推出、形成声势、营造氛围。
  三是议题设置法。对于党和政府关注、普通读者关心的话题,必须通过有力有效的新闻宣传,做深做透、做精做强。同时,对于正在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社会现象,对于百姓普遍期待和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还必须提前一步、先人一筹,超前精心策划,主动设置议题,吸引广大读者参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而增强媒体的影响力、引导力。
  新闻的有效发布,在于新闻的普遍关心、共同兴趣度;在于突破行业、地域的覆盖度;在于对社会、对受众的影响度;在于对媒体品牌的提升度。
  
  五、创新手段,及时发布
  
  面对21世纪世界媒体和国内媒体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新闻宣传更需创新报道手段、传播技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力,巩固老市场,占领新领域,切实提高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声誉,尽力打造新闻宣传的新态势。
  第一,推进新闻提速。面对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新闻单位要提升媒体“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做到事件反应快、到达现场快、采编发布快,坚持“好”中求快、“准”中求快、“活”中求快、“深”中求快,提高舆论引导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通过不断提升办报质量和发布时效,增强党报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可读性。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媒体必须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大胆突破。比如在扩大新闻源方面,可以聘请一批热爱新闻、有一定素质的业余记者和特约摄影师,组建快速的采集网络,及时为媒体供稿。
  第二,开辟绿色通道。要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明确职能职责,减少重叠交叉,确保权责一致,加大集约化管理力度,实现管理体制更加集中统一、有序高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为此,新闻宣传要树立多维报道理念,强化立体报道意识,综合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网络、手机短信等报道形式,尽可能做到立体传送播发,及时进行发布,强化报道效果,形成舆论强势,增强新闻报道的冲击力、影响力,加大引导舆论的力度。
  第三,引入高新技术。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必须具备适应现代新闻信息采集、生产、传播需求的技术设施和手段。当今世界,新闻传播在进一步提速,但所有新闻传播活动都离不开数字技术。因此,引入高新技术,已是当务之急。
  新闻的及时发布,必须站在第一高度、讲究第一发现、力求第一时间、重在第一现场、找准第一落点、争抢第一发布。
  
  六、创新策划,有力发布
  
  新闻加速时代,新闻策划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如何进行新闻策划,是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是新闻策划必须凸现新闻创意。有创意的构思,是策划新闻精品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没有创意和新意,只能是一种常规、平庸的报道计划。而四平八稳的老生常谈,即使是长篇大论,也算不上策划。
  二是新闻策划必须抓住社会热点。策划要抓住热点,抓住重大题材,才能赢得读者,扩大报道影响。同时,只有读者感兴趣的、渴望了解的重大热点新闻,才值得花大力气进行策划。
  三是新闻策划必须把握策划时机。策划的时机性非常重要,是否把握了最佳时机,往往决定着策划的成败。抓住最佳时机推出恰当的策划,会取得突出的效果。就像一场战役,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撤退都要把握时机,如果贻误战机,则会导致失败。
  四是新闻策划必须创新传播艺术。新闻策划须有目标导引,因而要创新传播艺术,重点在真、善、美、度四个字上下功夫。“真”就是实事求是,遵循新闻规律。“善”就是广大受众为上、社会效益为主、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美”就是新颖、和谐、大气、别致,把握新闻内容、思想、结构等方面的精、深、谐、美。“度”就是把握分寸与理性,让新闻策划具有可控性、灵活性、权变性与可持续性,充满张力与空间。
  从新闻操作层面来看,创新新闻策划,要求总编辑高屋建瓴、谋划战略;部主任全局在胸、制定战术;编辑记者主动策划、打响战役。
  
  七、创新文风,生动发布
  
  新闻稿件质量高不高、宣传效果好不好,受众是否喜欢看、愿意看,除了以上谈到的几种创新之外,还有一条很重要,那就是新闻文风的创新。
  新闻文风的创新,其总体要求是:真实、简洁、鲜明、深刻、清新、朴实、生动、活泼。
  一是要创新新闻文本。要善于运用各种新闻体裁,并在实践中突破条条框框,变“常规武器”为“非常武器”,变“静态复制”为“动态组合”,以丰富报道载体。
  二是要创新叙述方式。要着重围绕写事、写人、写情,打破八股式叙述结构,从“实叙其事”到“还原感性”,使表述方式更加细腻、更加别致,以增强报道魅力。
  三是要创新语言风格。新闻语言力求鲜活、简洁、生动,以放大报道效果。要杜绝使用“硕果摇枝”、“显著提高”、“日新月异”等大而空的词句,提倡使用来自基层、来自生活、来自群众的生动语言。要摒弃官腔官调,要力戒说教式、灌输式的八股文章,要善于平等、平和与读者交流、说话,等等。
  总之,新闻文风的创新,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疏导而不说教,简洁而不累赘,易懂而不简陋,犀利而不尖刻,深刻而不深奥,平和而不平淡,生动而不僵硬。■
  (注:该文为汪家驷同志在安徽日报集团报业大讲堂上授课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创新 发布 新闻 论新闻创新与发布 创新新闻 关于创新的新闻题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