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老人的报道 救助性报道需要有新方向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救助性报道是经常涉及的。救助性报道让不少深陷绝望的人重获新生,让不少人感动于我们的社会并非无情无义。在这样的报道中,记者总是跟随着事件收获欣喜、感动和满足。
可是目前的救助性报道,身为记者,我们却感到了一丝彷徨和不知所措。越来越多或真或假的“落难者”将媒体当成了一种工具,改变自己命运的工具,而社会大众开始腻烦这些如出一辙的报道,一些善良人士开始为自己所捐的善款而担忧:这些钱是否真的帮到了需要帮助的人。而作为媒体却开始为是否做这样的报道,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随着种种疑问的产生,救助性报道势必需要一种全新的方式和角度。
救助性报道让生命峰回路转
媒体的力量是伟大的,任何一件事情经过媒体的报道,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总能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持续的关注。
《包头晚报》曾经报道过一个小姑娘,从出生开始就身患近10种疾病,而且都是重症,父母为了给她治病,卖房子卖地,可是还不够她一项手术的费用。于是父母只能继续打工攒钱,而孩子却只能用最基本的药物进行维持。孩子的父亲是在朋友的提醒下求助媒体的,当这篇求助报道见诸报端后,尽管很多人开始对这种报道麻木,可是在短短的几天内,社会各界的好心人就捐赠了近10万元,孩子的父亲特别感动,也特别感谢,说是自己再凑点钱孩子的心脏手术就可以做了,而心脏手术是所有手术中必须先做的。
将来的路怎么走谁都无法预见,可是相信这样的经历,这样的爱心不但让这个家庭渡过了短暂的困难,更为重要的是,给了他们一家人更多的信心和希望,让他们更勇敢地走向将来的路。
媒体不是救助站
因为太多成功的案例,让很多的人觉得媒体是万能的,任何困难和问题只要找到媒体那就是找到了救星。作为新闻工作者,对社会大众的这种信任和依赖我们感到无比光荣,可是毕竟媒体的主要工作不是救助,很多事情媒体也无能为力。
每一次的救助性报道,所有的捐款都是善心人士自愿捐赠的,作为媒体我们并没有任何的资金作救助之用,而且社会大众能捐出多少也都不是能预计的。所以,笔者认为救助性报道在某种程度上带给别人很多的误解,是需要认真反思的。
其实,目前我国的慈善机构、救助机构都在努力地对社会上所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他们更专业,也更有实力,作为媒体我们有义务对一些急需帮助的人通过报道来“救急”,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是一座桥梁,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他们该有的帮助,因为专门的慈善机构和组织会对他们要救助的人进行情况了解,来决定先帮谁后帮谁,帮谁多帮谁少,这样就能让善款更有效率地发挥它的作用。
此外,我们在报道事件的同时,应该更多地、有针对性的报道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让我们的监督成为相关部门完善制度的推动力,因为只有一个完善合理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让一群人得到帮助,那才应该是我们的目的。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做救助性报道是职责也是道义,是我们的良知。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为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捐出一份爱心,也是本能所致。正因为如此,救助性报道永远不会有停下的一天,但是我们一定要有更远大的目标,在工作中不停地修正方式方法,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和光明。
(作者单位:包头日报社)
相关热词搜索:救助 方向 报道 救助性报道需要有新方向 介入性报道初探 公益成新方向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