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变化【渐进经济改革的五个误区】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性特征,容易模糊人们对改革迫切性的正确认识,有人感叹――“今天无法完成的事,到明天就自然会改变了”,这样的观念背后,其实存在五个认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经济会自动、自发地成熟。
第二个误区:引进外部市场、资本,可以推动内部市场化改革。然而,三十年来的中国产业进步,靠引进来解决核心问题的很少,而在制度层面,再合理、再先进的制度如果不进行国情消化,不进行整体的配套实施,必会落入变形的结局。
第三个误区:体制外的资本壮大,会自动、必然地推动体制内的改革。人们曾认为,体制外的资本集团最终会对僵化、缺乏效率的体制内资本进行全面整合,完成市场化改革的任务。可这一梦想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无法照进现实。
第四个误区:技术创新会自动、必然地推动市场化运动。
第五个误区:改革是几代人的事,我们这代完不成,还有下一代。其实,改革有“时间窗口”,在经济高速成长、社会共识达成的前提下,改革将得到突破,而如果错过时机,变革就可能成为社会动荡诱因。
这五个认识误区的产生,并非凭空生成,它们都是“经验论”的结果。过往三十余年中,中国经济改革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自下而上”,由基层民间进步推动上层制度变革,二是“被动突围”,多次重大体制性突破都在绝境中激发能量。岂不知现今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每一次改革的失误或贻误,代价将越来越大。未来的改革,必须是一次主动的变革,是自上而下的变革,是一次更大范围的变革一一经济体制改革绝不可能在经济范畴内真正、彻底的实现。
相关热词搜索:渐进 误区 改革 渐进经济改革的五个误区 渐进改革的五个误区 中国渐进改革的五个误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