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短文
发布时间:2017-02-1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席慕蓉的短文篇一:席慕蓉的散文特色
席慕蓉的散文特色
席慕蓉,一位来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蒙古姑娘。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然而近年来,她的诗作产量减少,散文作品不断的增加,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其实席慕蓉的散文也有另外的风味。本文将以席慕蓉的散文作品为范围,探讨其特色与写作技巧。其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本文对此现象做一分析。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为对花卉的描述,二为颜色的词汇使用。在于“花”的描述上,各式各
(一)花的描述
在席慕蓉的散文之中,除了人之外,便多以花作为对象,或将花朵穿插在字句之中隐含某种象征意义。
整棵大树上满了白花,又厚又绿的深色叶子把白花衬得特别耀,老远就看到了。?
好大的一棵树,深植在海边的山崖上,在几十年之前,当那些渡海而来的人刚刚开始在这个小岛上栖身之时,这处山崖之上,一定曾经长满这一类的海岸植物吧?
我想当那一群人刚刚开始在这树木底下搭建他们时小木屋时,一定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停留,以为不久就可以离开,所以才会盖得这窘迫和杂乱无章的吧?
席慕蓉喜欢将某种花的特性和某种类型的故事相结合。虽然,花在故事之中,可能只是扮演物的静的角色,却占有全文重要的地位。如在《有一首歌·花的极短篇》,席慕蓉写下一对男女的故事,因昙花的绽放而开始,随着昙花的凋落而结束。
好多年以后,每次闻到相同花香,女孩都会想起那个在月亮底下把昙花摘下
的少年,他们从那夜以后就没有再见面。
他不应该送她一朵昙花。听人说,那是一种不幸的征兆。
以故事形态表达出席慕蓉对花的感觉。花同时也扮演着触媒的角色,对于读者而言,即使不曾经历类似或相同的情境,也可藉着席慕蓉笔下所营造的气氛,有了更深的感觉,有着身历其境的感觉,或许这也是席慕蓉作品始终被喜爱的因素之一。
每一位作家都有其最钟爱的事物,席慕蓉特别钟情于荷花。她画荷花,也写荷花。不过,她很少单独的赞美荷花,她总是把荷跟人相连,或者藉由某件事情带出荷花。在文学的批评上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特别强调作家的生活环境与作品的文风表现之间的关系。探讨此现象与席慕蓉的关系,可以从席慕蓉的生活环境及成长过程之中寻得解答。
那天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植物园的荷池,站在满池亭亭的莲叶旁,空气中充塞着一种模糊而又熟悉的清香,幼年时和父亲同游玄武湖的记忆,在霎时都重现在眼前,阳光在霎时也变得柔和起来。我好像进入了一个不大一样的世界,在那里,时光滞留不前,我心中充满了一种恍惚的乡愁。
对我来说,读诗和写诗也和荷花荷叶一样,每次都能把我领进那一个不大一样的也界里面去,在那里,心中没有任何的负担,我只是喜欢反覆温习那一种恍惚的甜蜜和忧伤。
涉江采芙蓉的时代,荷叶与荷花应该就是这个模样了吧。荷,真是我的乡愁,对一个古远的时代与古远的爱情的乡愁。
不知道是看多了画中的荷,还是在古远的日子里曾多次涉江采芙蓉,总有一个很奇怪的感觉,总觉得荷花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友人,并且,在初识的一次就是一见倾心,不忍离去,就这过了几千年。
东坡独爱清风与明月,周敦颐有〈爱莲说〉,对作家而言,自己青睐的事物,,钟爱的一件事,喜欢的一个东西,不单只是字面上的解释,重要的是深层意义及它与作家能够相遇相通的一股默契,‘荷花’对席慕蓉而言正是如此。
席慕蓉出版了一本完全以写荷,咏荷为内容的书,名之为《信物》。这本书的内容是用以席慕蓉的文章和针笔画来交叉营造全书的气氛,显出对荷花的赞颂与热爱。她不仅客观仔细的写景,也主观的写情,使整个作品呈现情景交融的感觉,物我合一的情境。
我每天早上都去端详它,看着它的颜色从敷着一层青绿的暗紫,慢慢转成水红转成柔粉再转成灰白,看它的花瓣从紧密的蓓蕾到微绽到盛放再凋落,仿佛是看着一个生命从青涩的少年逐日逐日走到最后。
原来,原来时间就是这样过去了的。所有的日子越走越远越黯淡,只有在莲花盛开的时候,那些记忆,那些飘浮在它们周遭的记忆才会再匆匆赶回来带着在当时就知道已经记住了的,或者多年以来一直以为已经忘了的种种细节。
在席慕蓉所写荷的作品内容中,人、事、时、地常常是相同的,她却用不同的字句去描述,从各个角度切入,写出完全不同的味道和感觉。如〈花之音〉和〈莲池〉都在写林玉山先生八十年回顾展中一张巨幅的荷花写生。在〈花之音〉中,她被这幅画吸引,因而请问林玉山先生,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画成的?
老师说那个时他刚刚日本回到台湾,和年轻友人一起,两个人到嘉义附近的山里,在一处荷花池旁住了好几天
老师又说:‘那个时候,年纪轻,对任何事物都想一探究竟,我们听人说荷花刚开的时候最美,并且花开的时候有声音,所以两个人就在池旁和衣睡了一个晚上,天还没亮时就起来守着花开,等着听花开的声音。’
我从来不知道荷花开的时候有声音,老师那天真的声到了吗?
‘听到了。是很轻,很细微的声音,但是可以听得到。???’
在〈莲池〉一文中,她采倒鈙的铺陈方式,将时间拉到林玉山先生听荷花的昭和五年七月,逐字逐句慢慢述说一个发生在日据时代的故事,然后将场景拉回一九九一年的五月,也就是八十回顾展的会场。她写到收藏这幅画作的张家,将这幅‘莲池’呵护得无微不至。席慕蓉用她柔性的笔触记录下来巨幅荷花写生的来源及归处,同时也做了见证。
是一场难得遇合!
六十一年之后,一个初夏的正午,美术馆里的展览厅因为外面的炎炎烈日而显得格外清凉,艺术家和他的画作重新相遇。
当年那个站在池边的年青画者如今鬓发已如霜雪,目光却依旧清亮,依旧深藏着那对生命与美的渴望,从他笔下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艺术品挂满在美术馆许多间展览厅的墙上,他必须要带领他的学生和观众一张一张地看过。
但是,在转身之前,在离开‘莲池’那张画幅之前,白发的艺术家忽然停了一下,回首对那池莲荷再看了一眼,才微笑着转过身来带领着我们继续往前走过
去了。
老师,您是不是听见了什么声音?
〈花之音〉出版于一九八九年,〈莲池〉是作者一九九六年的新作,相同的一段往事,在隔了将近七年,席慕蓉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再次呈现她心中的感动,若不是对荷花的深深爱恋,如何能够经历长时间而不遗忘!
席慕蓉曾在《成长的痕迹·自序》中提及:‘我是一个喜欢“回顾”的人’。这也印证了她的作品中不时出现充满回顾的意味,除前所举〈莲池〉的例子外。对于小时候父亲带她去玄武湖看荷花一事,也常常出在文中。用不同的笔法,切入时间的前后,虽然是同一件事,因不同角度的写作方法,让人不容易觉得腻。 玄武湖的黄昏,坐在父亲腿间,父亲双手划桨,
小船从柳荫下出发,在长满了荷花荷叶的湖上静静地流动。暮色使得一切都变得模糊和安静。小手拿着一个饱满的莲蓬,在小小的胸怀中,人世间的幸福也正如莲蓬一样饱满、莲子一样清香。
记忆里最早的荷,应该就是五岁时,父亲带我在玄武湖上泛舟时给时过我的那一个莲蓬了。
父亲的怀抱是那样安全温暖,能够独占父亲的怀抱对于小小五岁的我一种忐忑的惊喜与骄傲,伴随着记忆而来的,还有湖上一片昏黄微微带着灰紫的暮色。
席慕蓉对于‘花’的钟爱,显然成为她作品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对她而言,花是她记忆中最重要的行囊,在每株花的背后有着不舍的情感。而花也代表某件让席慕蓉动心的事情,或者一个深深记忆的人物。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是受人欢迎的。
而海棠花就是属于年轻时母亲的花。??而从没有过那样残酷的战争,从来没有过那样连年的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曾忍受过那样多的苦难,于是那一代的少女没有一个能实现她们的梦。??要买下来的,不仅是那盆花,还有那盆花里的良辰美景,那盆花里古老而芬芳的故国,而我终于明白了我母亲的心。
所有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的后面,都有我珍惜的记忆。
又是好多年过去了,??玫瑰仍在,而所有属于那个夏天的事物都会回来,我几乎还可以闻得到林中松针在太阳下发出的清香。??
在花前,我是个知足的人。
(二)搭配颜色的运用
走进席慕蓉的花花世界,可以发觉她一贯的温暖笔调,同时为画家的她,在文中形容花的色彩,也较一般作家更为敏锐细腻,使得作品有更鲜活的感觉。其意象的建构有大半是建筑在颜色的使用上,呈现给读者的文章,不再只是死板平面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立体画面。
是那个似曾相识的山林,满山开着一种野花,长而直的花梗上缀着从紫红到浅红到纯白的串串风铃,衬着青绿的野草,和后面郁绿黑蓝的森森,是一幅又一幅人让人心醉的画面。
整片草原一望无际,天地间除了苍空的蓝、云朵的白、青草的绿和远处丘陵上一些土石的褐黄以及几株杂树的灰绿之外。
茶褐的底色上画着横枝的菊花。枝干墨绿,花瓣原来应该是洁白的,却在画家笔下带着一层仿佛被时间慢慢染黄了的秋香色。
秋日下年和父亲牵手走在波昂市郊,天气不错,路旁人家院子里的大树金灿的,白色的细秋千安静地垂挂在绿草地上。
他说这话的时候,正是风和日丽的夏日正午,太阳光从翠绿层层的高枝上洒下来,森林中有着一层绿玉般的光影[21]
天好干净,是那种澄蓝,草好柔软,是那个种细密的绿。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运动裤的男女同学散坐在树下,风吹过来,羊蹄甲粉紫色的小花瓣就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
席慕蓉利用颜色搭配花卉的描写,将所要传达的抽象意念,明确且清晰的意象化。使得读者在阅读席慕蓉的作品时,非常容易进入她所想表达的情绪之中,颜色的功劳实不可没。
席慕蓉的短文篇二:失母 席慕蓉阅读附答案
失 母 席慕蓉
①八岁还是九岁的那年,住在香港,有一回在最热闹的中环街上和姐姐走散了。
②在努力地左奔右跑试了一阵子之后,终于明白自己是回不去了,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人站在马路旁边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还向聚过来看热闹的路人哀求:“请你带我回家好 吗? ”后来还真是有好心的路人替我找来警察,高大的警察把我带回办公室再通知父亲来 领我回去。见到父亲时大哭了一场,回到家里,又害怕母亲会责怪我,就踌躇着不敢向前了.母亲微笑着什么话也没说,倒是姐姐们在旁边一直问我,问我真的好意思一个人站在马路上哭给大家看?
③而在今年五月三日的这一天,在台中一个专科学校的礼堂里,在千百人面前,在初闻噩耗的那一刻,我也和多少年前一样,魂飞魄散,不得不失声痛哭起来。只是因为一切来得实在太突然,我好像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忽然发现自己再也回不了原来的家。
④在前一天下午和母亲道别的时候,还没有任何预兆,一切如常,母亲仍然是那个安静平稳在努力做着保健运动的母亲,我仍然是那个匆忙急躁有着一切理由要跑出门去的女儿,是一个星期六下午,一切如常。我一面急着往外跑一面又回头高声向她说再见,我说我去台中领个奖章回来送她好不好?母亲正在护士的扶持下做一个困难的动作,没有回答我,而我也没有耐心停下来等她回答。
⑤我没有领到那个奖章。
⑥清晨就赶到台中的丈夫,在颁奖会场入口签名的地方伸手拦住了我,把我牵到旁边, 返疑又迟疑之后,用他所能用的最和缓的语气向我宣告:“妈妈过去了。”而在那个时候我 脸上竟然还带着微笑,正惊喜于他的出现,正奇怪他为什么不让我签名,正疑惑他为什么不让我和我身旁的朋友打招呼。要在思索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明白那五个字的意思,要在挣扎抗拒了之后才在热泪滂沱中接受了命运的宣判。
⑦我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失声痛哭,忽然明白自己从此是个失母的人了,和许多年前的那一天完全不一样的是我从此再也没有可以回头的路,再也没有可以重新获得的机会了。⑧五月终于过去了,此刻的母亲已经长眠在一处有着许多阳光的山坡上,山坡周围有野生的松树和台湾的相思,远处可以望到北海岸灰蓝色的海洋?父亲忽然回头问我:“妈妈这墓是朝北的吗? ”我一时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北方,北方是那里?是哪一个方向呢?是妈妈用七十年的时间慢慢走过来的那个最初的地方吗?是妈妈在离开的时候并不知道从此就不能再回去的故乡吗?
⑨母亲的故乡在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一个遥远的她的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地 方,只听说春天来时草原上会开满花朵,而夏日风过时草香直漫到天际。乡关路远,归梦难圆。而此刻;要经过生死的界限,要在终于长眠在温热的南国岛屿上之后,我们的母亲才能重新再回到她的土地上去了吧。
⑩而那是多远多远的一条路呢?
【注】席慕容:女,蒙古族,台湾著名诗人和作家。
1.第⑥段划线句采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2.从记叙的顺序看,第④段是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
3.本文记叙了三件事,请你概括
?八岁还是九岁,我迷路后在别人的帮助下回到家。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家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家人的依恋。
B.“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故乡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母亲的哀思。
C.“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家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D.“我”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故乡失去了精神寄托,表达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5.文章第⑩段极富语言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
1.排比 突出强调了“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丈夫的突然出现带来了噩耗,增强了语势。
2.插叙 补充交代了前一天“我”和母亲道别时她一切如常,强调事发突然;为下文 “我”自责、悲伤、不能自持失声痛哭做铺垫。
3.(2)今年五月,我失去了母亲回不了原来的家。
(3)五月以后,我在母亲的墓前遥想、追寻。
4.DB,C
5.内容上:母亲去世了,我永远失去了她,失去了我的精神寄托。母亲远离深爱的故乡,故乡是母亲的精神寄托。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向往、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形式上:连词“而”是对上文的语义的转折。“多远多远”是重叠,强调回故乡之路的漫长遥远。疑问句式的运用(或反问的修辞方法),表达对故乡的向往与追寻。 言风格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席慕蓉的短文篇三:席慕蓉笔下的人生
席慕蓉笔下的人生
我只是个戏子, 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泪。
——席慕蓉《戏子》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搏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席慕蓉 《独白》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 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 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 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席慕蓉 《印记》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蓉《青春之一》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席慕蓉《一颗开花的树》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
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柔地相待,
——席慕蓉 《无怨的青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