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的中心思想
发布时间:2017-02-1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短文的中心思想篇一: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什么是中心思想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问题,或宣传一种思想,或表彰一个人
物,或传播一个经验??这种目的,就是中心思想。
(二)中心思想的表达方式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因此中心思想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前
一部分叙述主要内容,后一部分写出要表达的思想。
例如《草地夜行》这篇课文通过写老红军战士把一名小红军战士送出草地,自己却被
草地夺去了生命的事,表现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一般写人记事文章的中心思想多是通过叙述谁的什么事情,来歌颂或赞扬什么精神。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叙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
表现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
一般的写景状物文章的中心思想多是通过描写什么景什么物,来抒发作者的什么感情。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
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步骤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大体可分四步:
第一步,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拿到一篇文章后,要通读一遍,大体知
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该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初步的统观全文。
第二步,精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这一步要边读边想,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安排材
料的,可以分为几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步是通过概括段意,帮助我们准确地了
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统观全文,整理自己的感受。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之后,要整理一下自己读
文后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如我们应该向文中的主人公学习什么呢?这篇课文中使我受
到了什么教育呢?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是中心思想后一部分内容。
第四步,组织语言,概括中心思想。组织语言时,可以回答两个问题:[主要内容]本文
通过叙述了(介绍了)??[中心思想]表现了(赞扬了,抒发了)??这就形成了一篇文章
的中心思想。
(四)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根据中心思想的不同表现形式,有的明显,有的暗含,可以有以下几种体会中心思想
的方法:
1.题目揭示中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由题目可窥探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阅读时要认真审题。
例如:《爷爷的俭朴生活》,这个题目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即:通过写爷爷生活上的几件小事,表现了爷爷勤劳俭朴的好作风。
2.中心句揭示中心
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写作目的,往往在文章中的某一个部分,或开头,或结尾,或其
他关键地方,用一句话点明中心。
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写“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这句话点明了中心,这篇课文就是通过描写杨梅树,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又如,《养花》这篇课文的结尾段写“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句话是在篇末点明了中心。
再如,《落花生》这篇课文中间有这样一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这句话是在篇中点明了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做只
求表面的人,要做对人民有用的人。
在读课文中,只要认真找出这些中心句,就能帮助我们总结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了。
3.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很多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含在内容之中的,这就需要我们一边读文,一边细想,一边体
味文中的中心思想。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课文中,描写了“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
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董存瑞为什么要这样呢?就是为了躲避敌人
密集的子弹,这不正体现了他的机智勇敢吗?
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拉着导火索,“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
样挺立着??”在生死考验的关头,董存瑞是那样坚定自若,这说明了什么呢?不正体现了
他不怕牺牲吗?
他抬头眺望着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是董存瑞
留给人们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的心声,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这不正说明他对祖国的无
限热爱吗?
这样边读边体会,读完全文后我们就可以概括出这样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通过叙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一件事,歌颂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
练习一
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人们都以为,他小时候
一定是一个神童,学习成绩非常出色。其实,并不是这样。
? 爱因斯坦小时候脑子迟钝(dùn),学话很慢,直到3岁才会说话。父母担心他会是一个
傻子,上小学以后,爱因斯坦学习成绩很差,老师给他的评语是:“生性孤僻(pì),智力迟
钝。”学校的训导主任曾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甚至令他退学。16岁时,
爱因斯坦投考一所大学,因成绩差没有被录龋这时,他很难过,不想再念书了。中学的校长
鼓励他不要灰心,说英国人达尔文也曾因智力平常被大学赶出来,后来不是成了大科学家
吗?爱因斯坦听了这些话,又继续努力学习,第二年就考入了大学。以后,他刻苦钻研,很
快创立了相对论,在28岁那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
? 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说明,人的智力虽然有天生的差别,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
教育和发掘,还是靠勤奋学习。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练习二
蝴蝶,素有“飞动的花”的称号,可见它的美丽;金鱼,素有“水中之花”的美名,也可见
它的漂亮。可是我既不爱那美丽的蝴蝶,也不爱那漂亮的金鱼,却爱朴实无华的春蚕。
??春蚕,既没有华丽的衣衫,也没有动人的名字,但它的精神却是高尚的。它要求的,仅
仅是几片桑叶,却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吐出宝贵的丝,一直吐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家邻居养了些蚕。有一次,我目睹了蚕儿吐丝结茧的情景。它们蜕了四次皮之后,便
开始了那不平凡的工作——吐丝。春蚕用吐出的又细又软的丝,把自己裹了一层又一层,结
成椭圆形的茧后,它仍在里面吐呀,吐呀…..直到最后。啊!春蚕,你就是这样结束了你短
短的一生!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想到蚕儿不知疲倦地吐丝的景象,我不禁叹道:“春蚕,你为了造福人类,宁愿牺牲自
己,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啊!”爸爸深情地说:“是啊,人也应该这样,应该做一个为人民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蚕儿死了,但春蚕吐丝的景象仍浮现在我的眼前。啊,春蚕,你永远活在我心里!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练习三
? 古时候,有一个人名秋,他是全国闻名的围棋大师。他收了两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年轻
人。
??一个学生学下棋的时候,非常专心。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他都用心听;老师讲的每一着
棋,他都用心琢磨(zhuo mo)。他很快就学会了下棋。
??另 一个学生( )也坐在那里听讲,却一心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将要飞过的大雁和天鹅。结
果,()他跟人家一起学,还是远远不如人家。这难道是( )他不如前一个人聪明吗?当然
不是。
??学 习必须专心致志。就是说要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地学,才能学好。()不专心,
那是什么也学不会的。
?? 1、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正确的填入文中括号中 如果 因为 虽然 尽管
??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全 国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填空
??( 1)这篇短文有_______个自然段,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学下棋,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篇短文第_______自然段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问答
??为 什么一个年轻人学会了下棋,另一个人却远远不如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
有一家外资企业很大的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很非常苛刻。前往应聘的都是巨有高学
历的人。
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
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
吗?”
应聘的年轻人心里一震:“他认错了。”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
对有好处。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先生,您认错了人。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
大学的学历。”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他说:“很好,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下
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
1、 短文第一自然段有三处语病,你来当医生吧!(可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2、说“先生,您认错人了”这句话的人是 。
3、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是因为:
4、当第一位应聘者回答之后,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是因为:
5、这次招聘考试的第一关考的是: ;第二关
考的是: 。
6、读了这篇短文,你还读懂了什么?
练习五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疼爱他,八岁上学后,还常常
给他一点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他把钱积攒起来,去买锤子和锯子。他
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
手里捧着一块木板,中间钉着一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
么呀?”
“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
“是谁教你做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敢于想象、善于思考的精神。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还成功地取得了许许多多别的研究成果。
1、照例子各写2个词。
兴冲冲:
许许多多: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欢() 保持( ) 成功()
3、从哪句话看出牛顿自豪,用“ ”画出来。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短文写了
5、读了这篇短文,你要学习牛顿的什么精神?
短文的中心思想篇二:如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古往今来,月亮总是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一缕月光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一轮明月又勾起文人伤己颂咏之情,皎洁的月总是牵动着文人的情肠。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苏轼的这首关于月亮的佳作,记承天寺夜游。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词,翻译了课文,并且进行了诗词的赏析,这节课我们还剩下一个任务,就是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老师发现一个现象,当我说我们来概括文章主旨的时候很多同学都马上的拿起了笔,同学们是想做笔记对不对?嗯这种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好的,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记笔记那么对你自己能力的提高又有多少用处呢?同学们都知道,中考语文卷分为四个部分,有基础知识运用,然后是现代文阅读,古代文阅读,然后是作文。现代文阅读和古代文阅读占很大的分数,其中概括文章主旨的题每年都会有,即使不是直接问文章主旨是什么,也会变相的问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你从这篇文章中感悟到了什么等等这类的题,所以说掌握概括提炼主旨的能力很重要。这也是新课标对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改变教师一言堂,老师说什么学生记什么这种教学方式,而是老师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所以说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最先应该动的不是笔,而是脑,同学们要动脑筋仔细的思考并积极的回答问题,然后再记录下来这样才是最智慧的学习方法。那有的同学会说,老师啊,概括文章主旨很难,我们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去概括。其实概括文章主旨说难也难,因为它考同学们的是阅读分析,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但是说简单也简单。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的学习下如何概括文章主旨,老师会教大家一些技巧,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听。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文章主旨。文章主旨也叫文章的中心思想,指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它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表现出来。中心思想是由写什么(主要内容)和为什么写(写作目的)两部分组成。写什么是指作者叙述的事件、描述的人物、景物、物体也就是主要内容。为什么写是指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感情等。好了解了什么是中心思想之后老师来教大家怎样准确快速地概括中心思想。
老师课前查了一些资料,关于如何概括中心思想也是众说纷纭,有十看,或者是十四法等等,我个人认为他们内容有很多交叉之处,而且同学们你们一听十条或者十四条都已经很头大了是不是?所以老师把它们整理归纳,同学们只需记住四条。
一、从文题找中心,这类文章的中心概括起来比较简单,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比如我们学过的《伟大的友谊》,一看这个题目就知道这篇文
章是通过记述主人公之间的一些事情来歌颂彼此间的伟大的友谊的。再比如说《飞夺泸定桥》,一看这个题目我们就知道要讲的是红军长征时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那么这篇文章的中心就好归纳了,就是通过记述红军长征时期飞夺泸定桥的经过,体现了战士的英勇,赞颂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从中心句找中心,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的灵魂,找准中心句对理解文章非常关键。那如何找中心句呢?通常作者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章他们会把中心句放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也就是开篇点题或者卒章显志。也有的中心句不这么明显,那么我们就看看文章中有没有多次出现的抒情或者议论的句子,这一般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找到中心句之后扩展润色,就概括出了文章的中心。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这样我们就很好概括了,这篇文章通过记述我们伯父的什么事情,表现了我对伯父的热爱,赞颂了伯父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那如果有的文章从题目看不出来写的什么,中心句也没明确说出来,前面这两种方法都搞不定,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采取第三种方法。 三、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中找出中心思想。一般重点段落的描写会非常细致,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街头”就
不难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第四种方法相比较前三种就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文章全篇都娓娓道来,好像单独看有句话或者某个段落都不足以全面的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再比如说《丑小鸭》,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篇童话,首先我们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文章记述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描写了丑小鸭成长过程中遭到排挤受尽欺负,但是始终坚持自我,最后成为了美丽的白天鹅。再想想作者为什么写这样的一个故事呢?是不是想告诉大家在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困难,会遭到非议,但是我们要坚持自我,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好了以上是四种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那么中心思想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其实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下面老师来教大家几种固定的表达模式。
①写人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表现(赞扬)了……品质(精神)”。 ②写事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记叙了……(事),说明……(道理)”。
③写景状物的记叙文的表达形式是“文章描述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④说明文的表达形式是:“本文通过……说明……”。
⑤童话、寓言的表达形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
好了以上老师讲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学会并实际应用到今后的做题中。但是每种方法都是建立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的,然后再运用这些方法,一定要紧密结合文章的内容。这四种方法既适用于现代文也适用于古代文,那现在同学们就来解决这节课开始老师提的那个问题,请概括《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是非常简单了啊?首先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了,哦,这篇文章是讲夜游承天寺的,然后呢很容易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因为我们读完文章就发现了只有最后一句是一个议论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用这句议论作结抒发了自己的情感。然后再一看哦这是篇写事的记叙文,所以就可以概括了。本文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过,说明了即使我们身处逆境也要像作者一样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我们就概括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了。那我们为了回答的更精彩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对其加以润色。比如说本文通过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过,描绘了夜间景色的美妙,表现出作者悠闲淡雅的心境,说明即使我们身处逆境也要像作者一样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的答案就更加丰满有内涵有高度了,所以同学们在能快速准确地概括出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还要不断的练习,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生动。
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短文的中心思想篇三:分析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分析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都有中心,都有写作目的,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什么思想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某种情感……总之,不管哪一种文体的文章,都要有一个主旨,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主脑,整个文章都要围绕它选材、组材、构思、行文。归纳中心思想,必须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归纳中心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文体,各种文体的文章表达中心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2.研究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3.研究主旨语句。
【方法指导】
一、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从题目设计所覆盖的范围来看,可以是针对某一句群,某一段落,或者针对全篇材料。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过程中,可运用如下方法:
(一)“去粗取精”,即要紧扣材料中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
(二)“去伪存真”,即综合句意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重点段(句),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由面而点,概括出内容要点。
(三)“由此及彼”,即整体透视法。有些文章(特别是写景抒情类的文章),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残害甚至曲解文章,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这时就必须综观全文,联系主旨,归纳出要点。
(四)“区别文体”,不同文体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相同的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作用不同,如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议论文中的记叙各有其特殊作用。注意这些由文体而造成的区别,有助于理解归纳文意。
(五)“紧扣题目”,主观题在组织文字表述时,要紧扣题目要求。要有针对性,注意回答角度,词句来源(有的要求用原文原句,有的要求用原文词句组装,有的要求用自己的话),字数限制等。
二、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可以遵循从文内到文外由客观到主观的原则,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抓住关键”,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都是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文题常能反映作者立意或命意角度,从不同方面与文章中心相关联;文章开头或开门见山,或设例引譬,文章结尾或卒章显志,或回顾全文、引申开拓,均与中心密切相关;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或揭示
(二)“综合归纳”,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思想,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三)“区别文体”,不同文体运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心思想,记叙文常通过写人记事,抒情类文章一般借写景状物,议论文常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明文章通过说明介绍人、事、物。运用文体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记叙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抒情文应着重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文就看文章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表明了什么观点;说明文应看说明了什么,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有何作用。
(四)“纵横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作品产生背景,甚至与文章运用的材料相关的一些情况,都是我们在分析归纳某些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不能不了解的,通过这样纵横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揣摩作者意图,给文章内容正确定位,从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相关热词搜索:中心思想 短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思想 表达思想的英语小短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