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产业经济_引领产业经济进步 加速山西全面崛起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近日,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的纲领性文件,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由此拉开了帷幕,这是国家继实施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作出的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毫无疑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那么,作为中部地区六省份之一的山西,如何才能实现崛起?笔者认为,国有大型企业是促进山西全面崛起的主力,而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则是国有大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
  
  一、山西要实现全面崛起,国有大型企业必须率先崛起
  
  山西的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2005年,山西的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6%,工业增加值占到8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82.6%,重工业又占92.7%,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非常鲜明。其中,原煤产量为5.54亿吨,占全国25.3%;发电量为1273亿千瓦小时,占全国5.14%,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大省。
  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曾指出,要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并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结构层次,改善产业技术水平,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发挥资源优势和潜力,培育新型支柱产业群。同时以建设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优势,在深化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优势产业方面形成多元产业支柱体系。
  山西主要经济指标在中部地区的位次是:2005年全省GDP为4121.2亿元,占全国比重2.26%,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五位;人均GDP为1228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14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5%,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二位;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289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8%,在中部六省中排第四位;总人口3355万人,就业人口1475万人,总人口就业率44%,在中部六省中排第六位;进出口商品总额为55.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0.39%,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五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8亿美元,占全国比重0.46%,在中部六省中排第六位;对外经济合作2.2亿美元,占全国比重0.83%,在中部六省中排第五位。
  中部六省的情况差异较大,各自特色明显,因而在今后的发展中,会选择不同的发展思路,对国家政策的利用也会有所侧重。如:湖北省提出“走在中西部前列,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河南省将致力于打造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等9城市在内的中原城市群;湖南省正在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引导“一点一线”地区优先发展;安徽省的发展思路是“既要打基础,又要盖大楼”;江西省则力争在中部崛起中先行一步;山西省的思路则是发挥资源优势再造经济强势,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这是结合省情所制定的一个非常客观的战略构想,也是山西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优势、率先突破的合理选择。
  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目标,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到2010年,四大传统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800-2000多亿元。与此同时,培育煤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和旅游业,使之成为山西新的支柱产业。
  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实施“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战略,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阵: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300-500亿元以上的企业、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的企业以及销售收入达50亿元左右的企业。三个方阵和各市培育的大企业、大集团相结合,打造山西经济发展的“联合舰队”。从山西经济的构成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看,民营企业阵营尚不具备整体突进的实力,国有大型企业将责无旁贷地成为山西率先突破、率先发展的主力军。
  
  二、国有大型企业要率先崛起,就必须突破“瓶颈”制约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实力的简单碰撞,而日益上升为企业集群之间的较量和价值增值链的竞争,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较量和企业发展思路的竞争。山西国有大型企业都是在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重量级”企业,其发展成败事关一个领域和行业的兴衰,要实现在中部崛起中的率先突破,国有大型企业首先必须在改革发展的一系列“瓶颈”制约上有所突破。
  (一)要在企业发展战略上有所突破
  战略问题是事关企业发展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和事关企业生死存亡及未来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特别是对国有大型企业而言,在战略问题上的任何微小失误,都会导致毁灭性的灾难。
  因此,山西国有大型企业要结合企业的能力及资源状况,合理确定企业发展战略。必须避免把企业发展战略简单等同于几项经济指标和行业排位的做法,而要切实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包括企业的生产方式、增长方式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度、对环境的友好度等指标综合包容进来,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职工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的战略,才是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二)要在体制和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
  表示,山西省必须引进开放的思路,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国企的改革。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尤其是被列入“三大方阵”的国有大型企业,全国、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先进行列就是山西新的坐标。对此,首先要加快国企改革、改造、改组和产权转让步伐,除了国家和山西省政府规定的必须由国有控股的铁路、民航、大型煤矿、大型电厂等企业外,允许其他资本对国有企业的并购和控股,以此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引进的最好是优势企业,最好是国内外具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的同时,加快产品开发与营销、技术标准、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升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同时拿出来合作的最好是优质资产和优势项目,如此才会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其次,要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衔接。山西国有大型企业的长处在于传统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放在质的提升上,量的扩张应该考虑放在第二位。要注重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把传统产业的发展同增长方式的转变、生态环境的治理、高新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传统产业的新型化。新型产业是从山西具备潜在优势的领域中脱颖而出的,有的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下一步的主要方向是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需要注重以开放的思路和精神去发展,要注重同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好的地区和企业的合作。
  再次,是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必须实现与市场的真正对接。所谓市场的概念,不仅包括简单的市场变化,而且要延伸到潜在的市场以及未来的市场预测等方面。尤其是对大型企业而言,“大”就意味着“船大难调头”,解决这个问题的惟一标准是市场导向。因此,必须在同行业中、同领域中随时保持领先的状态,使企业保持真正的生机和活力,其前提就是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
  (三)要在管理创新上有所突破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山西国有大型企业之所以竞争力弱化,固然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但许多问题的根源其实是管理不善。
  加强企业管理,关键是要转变经营管理的观念,围绕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把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管理创新。要把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信息化系统,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管理成为企业加快发展、提高效益的有力保证。
  (四)要在自主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
  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的差距,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中部地区企业与东部地区企业在自主技术创新上的差距。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未来发展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企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知识产权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山西的企业,尤其是包括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对此明显不够重视。
  结合山西省大企业集中在资源、原材料初级加工领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传统产业的技术更新、改造,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技术。与此同时,实施品牌战略,研究开发自己的品牌,创造出具有较大市场覆盖率、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省内、国内乃至世界名牌。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造名牌产品。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市场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品牌竞争。品牌是企业产品质量、技术含量、经营管理思想、服务理念等企业劳动成果的高度凝聚和综合,是协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润滑剂。山西大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将自主技术创新活动与品牌战略相结合,以创造名牌为目标,只有这样,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才能有核心、灵魂,才能最终有所成效。
  (五)要在人才创新上有所突破
  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有价值的战略资源。任何企业,要想在未来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人才创新的问题,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国内外许多顶级企业都倡导建设“学习型”企业,本质就是人才创新。
  山西国有大型企业科研技术力量雄厚,集聚了大量的人才,但由于企业创新意识薄弱,致使科研技术人才的优势难以发挥,造成人才和科研技术成果的大量流失,企业技术进步进展缓慢。
  对此,要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来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通过绩效考核对企业最核心的管理人才给予最稳定、最合理、最丰厚的薪酬,可以考虑引进国内外大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进而形成激励、考核、淘汰、补充合理流动的人才管理链条。通过多种形式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关键技术人才,尤其要形成完善的、有针对性的用人制度和政策,并加强企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和对科技人员的继续再教育。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与大专院校联合培训,不断更新科技人员的知识,甚至可以借助大专院校的“外脑”成为企业的智囊和研发机构。通过对科技人员实行项目成果奖、新产品新增利润提成、技术折价入股或实行股票期权等办法,在企业内部形成人才群体不断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发展要有所突破,政府部门必须完成“角色”变换
  
  政府职能主要是调控宏观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经济运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府是国有企业的最主要的出资人,国有企业要加快体制、机制、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政府必须加速完成“角色”的变换。山西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发展相对滞后,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但是,政府职能转换相对滞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主要是“缺位”、“错位”、“越位”三种现象并存。
  山西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发展要有所突破,就必须围绕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发展,在转换政府职能方面有所突破,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水平,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为企业经营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部地区国有大型企业主要以资源性产业为主,比如山西、安徽、河南的煤炭产业,江西的有色金属产业等,这些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必须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市场准入管制。
  其次,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规范政府行为,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务环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转变,形成“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政务环境。
  再次,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核心,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环境。金融是企业的命脉,要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必须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尤其是企业诚信、诚信文化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四,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完善国有大型企业的考核机制,为加快企业改革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为此,要确立国有资本监督管理部门国有资本出资者的职能,在履行国有资本出资者职能的同时,避免干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向国有企业派出专职董事、监事等形式,加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以国有资产收益率、增值率等经济指标为核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监督管理考核指标体系。
  第五,以增强地区经济竞争力为核心,构建社会创新支持体系,为企业发展壮大,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增强地区经济竞争力,是政府行政的一个重要核心。增强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山西国有大型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会创新支持体系不健全,在创新投入、项目研究开发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支持。为此,山西必须加快社会创新支柱体系的构建,为国有大型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六,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综合外部环境。
  山西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抓住国有大型企业这个重点,加速各级政府职能的转换,山西才有可能实现快速、全面崛起。
  (作者系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党委副书记。本文有删节)

相关热词搜索:山西 崛起 引领 引领产业经济进步 加速山西全面崛起 引领产业经济进步 产业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