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历史名人与酒:亳州历史名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亳州出名人,亳州出美酒。 打开亳州历史,从发黄的书页间飘出的一定有缕缕浓郁的酒香。在亳州这片蕴才积盛、土沃水美之地,名人和美酒几乎是相伴而生、相辅而成的。酒涵养和陶醉了名人,而名人又为酒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和精神营养。
名人与美酒,就像才子与佳人,侠士与名剑,高山与流水,留下了许多绵缠悱侧而又荡气回肠的故事。而其中的一些片断,则如那挂杯的玉液,晶莹剔透,浓郁悠长。
经典片断之一:庄周晓梦迷蝴蝶
出生于涡河岸边的庄子,战国时期蒙(今安徽蒙城)人,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他是将道家学说的发扬光大之人,也是中国酒神精神的滥觞。
庄子喜饮酒,而且善品酒,尤善论酒。《庄子》一书中关于酒的论述就有多处。“饮酒以乐为主”,“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就是说,饮酒以快乐为第一原则,饮酒的目的就是要获取快乐,至于使用什么酒具就无所谓了。他对孔子“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故意灌醉他,以观其本性)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认为这不是作为一个君子应该有的气度。
他自称“卮言”,“卮”是饮酒用具,“卮言”即酒中之言,是从“无己”、“无功”、“无名”的精神状态中表述的,是酒后自我精神的自由流露。庄子在《天下》中有“以卮言为曼衍”,是说酒后吐真言符合自然之道。这其实就是原始酒神精神的体现。他认为,尽管外在呈现的是醉态,却是审美情趣中完美的内在冲动的最高境界,是忘却自我,将生命融入宇宙的飘然境界。
一日,庄子携着装满了酒的葫芦,信步出游,来到漆园听雨亭,他为当时的春光所陶醉,开怀畅饮,随后醉倒在听雨亭内的石凳上。接着,“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庄子醉态横卧的样子很美,如文人书房里悬挂的充满禅意的水墨画;庄子醉后的梦境很美,有扑楞着翅膀的蝴蝶作为永恒的意象;庄子的这段文字很美,这是他酒醉后“俄然觉”的“卮言”。庄子醉了,而他这一醉,醉出了一个千古蝶梦;这一梦,梦出了一个哲学命题;而这一命题则留下了让人类为之兴奋又为之沮丧,为之迷惘又为之觉悟的关于自然、关于生命、关于世界的思考,如纯粮原酒,甘醇馥郁,让人回味悠长。
经典片断之二:曹操把酒大飨台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正月,谯城,酒香、欢呼、军马与春天的气息相互交织着,笼罩着麦苗正在返青的旷野。
曹操回家了。这是他在擒杀吕布,大败袁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后,率领他的胜利之师回到家乡。
经历了沧桑与战火,也经历了生死的较量,曹操对家乡父老的感情如陈酒一般凝重而醇厚。他在谯城东南建起大飨台,上筑大飨堂,他要在这里大飨父老乡亲和六军将士。
曹操爱酒、懂酒、敬酒、惜酒、劝酒。他深得酒之尊,东汉建安元年,他将家乡“九酝春酒”晋献于汉献帝刘协,并上表九酝春酒制法;他深得酒之雅,对酒当歌,横槊赋诗,开创了一代酒风与诗风;他也深知酒之乱,面对连年饥馑,他下令禁酒,以严政令,匡正世风。而如今,官渡之战大胜,他要捧出家乡美酒,与家乡父老及六军将士开怀畅饮。
“旌旗蔽原野,军中歌舞忙。父老与六军,欢呼声何扬!”这是清代诗人描述的大飨时的场景。站在大飨台上,曹操壮怀激烈,把酒临风,慷慨陈词。庆祝之余,他颁下《军谯令》,明示对伤亡英烈要给予抚恤,并举杯为阵亡英雄杀牲祭酒,将鲜血与美酒倾洒于大飨台下。顿时,浓冽的酒香在空气和阳光中升腾,染红了脚下的土地,点燃了将士们的激情。而酒所蕴含的各种情绪:胜利归来的喜悦,饱蘸乡愁的亲情,犒劳将士的豪放,祭奠烈士的悲壮,都在曹操身上,在这大飨台上,得以倾情地交融和绽放。
千百年来,大飨台前脚下的田地里,生长着一种全国独特的萝卜。萝卜通身紫红,表里如一,如翠与玉,清脆甘甜,且只产于大飨台附近,据说这就是曹操在这里倾洒血酒所染的萝卜,故名为“穿心红”。
经典片断之三:嵇康醉倾如玉山
在中国历史上,饮酒醉态最美且有文字记载的当数魏晋时期的嵇康。
《三国志》记载:“时又有谯郡嵇康(出生于亳州市涡阳一带),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是说其文美,而《世说新语?容止》则说其貌美和酒醉之美:“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山涛)曰:‘嵇叔夜(嵇康字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愧俄(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嵇康风姿俊美,人们用“玉山”比喻他。嵇康善饮,饮后常醉,醉酒之后摇摇晃晃常自倾倒。后遂常用“玉山自倒、玉山倾倒”等形容醉酒、醉态。李白《襄阳歌》诗:“清风朗月不用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金樽佐酒筹,劝不休,沈沈玉倒黄昏后” 。
看来,嵇康醉酒后的“玉山倾倒”之态,成为后世文人雅士争相效仿的经典。其实,嵇康的“玉山倾倒”更是一种精神之美。他畅饮的不仅仅是酒,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之大成。我们可以相象,“七贤”聚在一起,有竹林,有琴声,有山泉,有诗文,有奔放的思想,加之清冽的美酒,简直就是一幅唯美的中国山水人物画,此番雅境中对酒吟诗,可谓酒之大幸。
“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嵇康在《酒会诗》提到了对“幽人”的思念和对“知己”的友情,这种情感的载体就是酒和琴,这是他生命的寄托,直到他被司马集团陷害最终走上刑场。
公元263年夏,夕阳将洛阳东市刑场染成惨烈的红色,摆在临刑前的嵇康面前的是一壶酒和一张琴。他缓缓望一眼西沉的斜阳,伴着朋友的悲伤,政敌的窃笑,从容喝下三杯酒,弹起一曲《广陵散》。山河呜咽,斜阳凝血。悠悠的琴声与清冽的酒香,将嵇康生命的旗帜插上了美学的高山之巅。
经典片断之四:陈抟醉睡辞美人
陈抟,自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人。成为继老子、庄子之后的道教至尊,世称“陈抟老祖”。陈抟年少时,好读经史百家之书,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有盛名。然“数举不第”,且厌倦唐末五代之乱,又因所交往者多高道隐士,因此逐渐形成“出世”思想。从后晋至后周,他寄情山水,凡二十余年。
像许多游历山水的高士一样,酒似乎是他们与天地独往来的伴侣。陈抟在武当山修炼时,服气辟谷,日饮酒数杯;陈抟也酿酒,《亳州志》记载有“希夷酒”,相传是采用他创造的酿酒法酿成的。
后唐明宗闻听陈抟高名,御笔亲书派使者持诏征他出山。陈抟只得来到洛阳谒见天子。他入朝不拜,满朝文武大惊失色,明宗却不怪。后将他送到礼贤宾馆。陈抟早晚只在蒲团上打坐。明宗三番五次去看望,有时恰好逢他睡卧,也不敢惊动他,就回去了。明宗知道他是一个异人,对他愈加敬重,想让他担任要职,陈抟不答应。丞相冯道向明宗建议说:“眼下正值风雪交加之际,陈抟独坐蒲团,必然寒冷。陛下可派一使者,带上一坛佳酿,再选美女三人送他佐酒暖足。他如喝了酒,要了美女,不愁他不接受官爵!”于是,明宗派人从宫中选出妙龄少女三人和整坛美酒送去,陈抟欣然收下。
美酒,美女,陈抟。这一夜,陈抟畅饮,大醉。第二日,明宗以为目的达到,派冯道前去加封官爵,但只见三位美女在房中,早已不见陈抟踪影。冯问:“陈抟先生哪去了?” 美女说:“陈先生喝完酒倒头便睡,五更时才醒,他说我们一夜辛苦,无物相赠,于是就题诗一首,让我们回复天子,然后就飘然出门而去。”
冯只好领三个美女回朝见驾。 明宗一看,那诗写的是: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得来。 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神女下阳台。
诗中,字间,酒香依稀。明宗叹息不已,派人四处寻访,杳无消息。
经典片断之五:薛蕙常乐醉流霞
进士出身的明朝重臣薛蕙爱郊游,爱牡丹,爱诗文,爱家乡,爱美酒。告别了官场的凶险,远离了名利的角逐,淡去了世俗的荣辱,薛蕙辞官还乡,过起了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恬淡生活。晚年,能够爱己所爱,是他一生之大幸。
薛蕙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12岁就能诗能文,于书无所不读。明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因谏武宗皇帝南巡,受廷杖夺俸,引疾归里。后复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
明嘉靖初,明武宗纵情声色,不到三十岁便一命呜呼,却未留下任何子嗣。按明朝祖制,由他的堂弟朱厚?继承大统。这就是历史上的嘉靖帝。嘉靖刚即位便在追尊其已故生父兴献王朱佑?一事上与廷臣们产生了矛盾,其后双方争执不下,直到嘉靖八年才画上句号。历史上把此次事件称作“大礼”事件。薛蕙性情耿直,在此事件中,他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嘉靖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返乡。
薛蕙在家乡买地营造了一片园林,名退乐园,后改名为常乐园。园内文石玲珑,竹树葱郁,尤其广植牡丹名品,春暮开放,灿若锦霞,郁香袭人,引行人止步,叹为观止。薛蕙经常呼朋唤友,徜徉于花香书韵之间,饮酒赋诗,“休论河朔饮,讵似醉流霞”,“空对玉壶连月醉,漫拈采笔记花开。”
漫步常乐园中,品尝着家乡的美酒,这一切让薛蕙“来游行乐地,不惜醉山公”,不断地激发着他的诗兴雅致。他留下的诗文逾两百篇,其中与饮酒有关的多篇。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出去郊游,他“置酒命交游,巾车向城郭”,“醉来愁仿佛,只作画中行”,“径须成一醉,莫遣酒行迟”。朋友们聚在一起,他“相逢判一醉,钱刀非所惜”,“却拼长夜饮,更赋早春诗”,“客醉北堂上,花生夜户中”。 即使身体不舒服,他也不延医治疗,而是“病因闲自疗,春与醉相宜”;酒喝多了,他美滋滋地小睡一会,“午梦初醒卯酒消,不知风雪已终朝”;怀念昔日旧友,“今朝一樽酒,最恨不同持”,“援琴写哀弄,停觞罢欢酌”。
美酒、牡丹、田园……让薛蕙忘记了官场上的荣辱与沉浮,让他找到了毕生的自由与快乐,“唯余对酒时,暂作伸眉客”,“借问煎熬催白首,何如潦倒醉青春”。常乐园成了隐士薛蕙的永恒的精神家园。
经典片断之六:老乐宴酒亳城下
出生于亳州涡阳农村的清人张乐行,人称张老乐。在贩盐之前,与人合伙开过槽坊,身体里流动着酒的火热与刚烈。
张乐行聚捻起义时已年过四十。因豪爽仗义,乐善好施,南来北往的朋友、生意场上的伙伴、跟随他的混混,隔三差五便在张家的宽宅大院里,饮酒吃肉,推杯换盏,日子倒也过得逍遥快活。清朝末年,社会的风云激荡把张乐行推到了风口浪尖,他揭竿聚众、驰骋疆场,成就了他雄壮而又惨烈的后半生。
咸丰三年,张乐行率军与太平军一起开往亳州,州官孙椿闻讯关门坚守,备好粮草火药,严阵以待。张乐行与太平军首领李开芳骑马绕城三圈,看到高大的城墙,宽阔的圩沟,感到强攻不是办法。张乐行突然想到亳州古时有城外通到城里的地道,如能找到,从地道进入城内,岂不是出奇制胜?最终,从一位年近百岁的白须老人口中,张乐行打听到了这一秘密。
在端午这天,捻军同太平军在亳州城外大摆筵席,搬出本地的原浆好酒,将士们开怀畅饮,而且划拳猜酒,好不热闹。随着酒香飘过城墙,那边守城的清兵眼巴巴地望着,羡慕不已。后来,州官孙椿认为对方白天喝多了,晚上不会再有攻城的可能。于是天黑以后,守城的大小官员们躲在城墙洞里,也运来了好酒,喝个大醉。而此时,张乐行的兵士们却在城外由地道潜入了城内,如天降奇兵,把孙椿的官兵们杀了个落花流水,亳州城被攻克。
捻军从地下道入城的故事,或许只是一个民间传说。然而,在攻城的当天,张乐行与将士们为迷惑敌军在亳州城外饮酒,却为众人证实。
现在想来,那时的场面一定宏大而热烈,冲天豪气与飘逸的酒香在空气中荡漾。在端午阳光的照射下,汗珠、酒滴在将士们强壮的肌体上滚动,闪烁着晶莹而兴奋的亮光。这一幕连同老乐的许多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口口相传,如窖藏原浆的酒香,浓冽、传奇、厚重而又悠长。(作者为亳州报业集团副总编、亳州市散文家协会会长)
相关热词搜索:亳州 历史名人 亳州历史名人与酒 安徽亳州历史名人 亳州十大历史名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