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场 年轻公务员职场适应感调查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受访对象在回答“您在工作中最常有的情绪是什么”时,给出的答案令人震惊,只有24%的人回答“愉快”,33%的人回答“凑合”,26%的人回答“疲惫”,还有17%的人回答“厌倦,想离开”。
2007年元月6日,上海公务员考试正式鸣锣开战。李玫(化名),那个曾在一年时间转战十省市,屡屡出现在湖南、北京、江西、江苏、福建、浙江、湖北等多个考场的法学研究生,这一次也回到上海参加本地的公务员招考。李玫的经历无疑成为公务员热最有说服力的旁注。
选择公务员作为自己的职业,这些年轻人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之外,他们还需要做哪些准备?身处“围城”之外,他们对“围城”内的职场环境、发展空间有多少了解?那些比他们更幸运,比他们更早成为公务员的年轻人,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如何评价,对职场环境能否适应?对于这一连串的问号,《决策》杂志开展的名为“年轻公务员职场适应感”的调查给出了答案。
适应期到底有多长
2006年9月,商务部一家下属单位的公务员苏明辉(化名)正式辞职,这位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年轻人在这家单位工作了5年时间。
“我已经能清楚地知道以后每天的生活了,就是不断地重复前一天的工作。实在是太无聊了。”苏明辉说。而在他跨入公务员门槛之前,他对公务员职业的认知仅仅“喝茶看报过一天”,事实上,他每天的工作却是看文件,查资料,写报告,接电话,繁重而琐碎。
苏明辉在商务部工作这5年,正处在他职业成长的“蘑菇期”。管理学有个非常经典的“蘑菇理论”,而蘑菇管理就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跑腿打杂),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这是每一个年轻公务员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决策》杂志刚刚完成的“职场适应感”调查,215份问卷样本覆盖北京、广东、四川、江西、安徽等省市,调查对象都是进入公务员队伍十年之内的年轻人,省、市、县、乡四级公务员在接受调查的人员总数中分别占到19%、30%、47%和4%。
一个“蘑菇”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适应那样一个“角落”?在回答“新人进入公务员队伍后,他的职场适应期需要多长时间”时,53%的人认为“一两年”,38%的人认为需要“三至五年”,9%的人认为需要6年以上时间。对这样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除了受个人特质,以及所处的环境复杂程度等因素影响以外,职场适应度是否会存在性别差异?省、市、县、乡不同级别公务员适应度差异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经过仔细分析后记者发现,女性公务员的适应期较男性长,44%的女性在一两年内能够适应,而对男性来说这一比例高达52%;而90%以上的男性公务员都能够在5年之内适应职场环境,女性这一数据比男性低5个百分点。记者曾就这一差别求教有关专家,专家分析认为,工作后的5年,对女性来说是人生中变化比较大的阶段,结婚、育子都可能导致女性公务员在适应期方面长于男性公务员。
而省、市、县、乡四级公务员存在哪些差异呢?记者在分析问卷结果后发现,省级公务员与县乡公务员相较而言,适应职场环境时间稍短,有64%人表示在一两年内就能够适应环境,而县乡公务员在这一选项上低近10个百分点。湖北省咸安市横沟桥镇党委书记程传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感慨:工作在基层的公务员,比真正在省市机关工作的人所面临的工作要复杂得多。县乡基层公务员需要直接面对群众,他们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而省市公务员更多的是一些机关内部的事务性工作,对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适应工作需要的时间自然短一些。
“蘑菇期”的压力源
在西部某公司工作了两年时间的小王原来就职于省委组织部,2004年辞职时引起了身边很多人的不解。人们都说跟着组织部天天有进步,但是小王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选择。在他看来,正是他在职场人际关系方面反应迟钝,导致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得到领导的赏识。
与小王一样,年轻公务员在工作之初的几年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压力。问卷结果显示,36%的人认为压力来自“工作繁重”;42%的人认为来自“发展空间狭窄,同年龄段公务员竞争激烈”,而认为“与单位里老人之间的代际冲突”给自己带来压力的有14%,另有8%的人认为压力主要来自“无法得到领导赏识”。
对于有42%的受访者将压力源锁定为“发展空间狭窄”,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个亟需引起关注的问题。如果将这一数据与另一调查内容结合起来分析,更容易理解当前年轻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状态。受访的公务员中,35%的人认为选择这一职业的初衷是看中其稳定性,28%的人认为这一职业社会关系广泛,办事方便等,而另有37%的人认为其发展空间大,可以实现个人抱负。如果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这三个选项分属不同的需求层次,即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是一个由低到高的需求层次,也就是说更多的年轻人在选择这一职业时就具有较高的自我实现的诉求。但是,他们的发展需求能否得到最大满足呢?
当真正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后,很多年轻人才看到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发展空间狭窄”恰恰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压力来源。
但是,也有人对年轻公务员这样的职业评价提出了疑义,有专家认为,目前,年轻公务员自我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特别是那些高素质、有抱负的优秀人才跨入公务员这一门槛时,就将“履新高”的时间是否足够节约,作为衡量自己人生脚步深浅的重要评价标准,而真正“入仕未必求升官”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压力感直接导致了年轻公务员能否拥有健康的情绪投身工作,受访对象在回答“您在工作中最常有的情绪是什么”时给出的答案令人震惊,只有24%的人回答是“愉快”,33%的人回答是“凑合”,“26%”的人回答是“疲惫”,还有17%的人回答“厌倦,想离开”。
“新人政治”与职场文化
职业成长期的年轻公务员,由于角色模糊俨然变成了一只只烦恼的大“蘑菇”,他们是否得到了“上一代”人很好的指导和帮助呢?
在对“上一代”人进行评价时,只有18%的人承认获得过“老人们”的热心帮助;还有13%的人认为他们只给新人分派任务压担子,没有提供必要指导;更有20%的人认为他们比较精于算计,只愿意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但也有49%的人对“老人们”的态度表示理解,认为“办公室文化”就是如此。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年轻公务员与“老人”之间存在的“代际冲突”现象不容忽视。受访对象反映较为集中的是“老人们不够职业化”,“乐于扮演家长角色”,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会导致“代际冲突”?只有5%的受访对象认为之所以出现冲突,是沟通不够;而有高达57%的人认为是管理体制的原因,新人与老人之间“等级和资力的鸿沟不可逾越”;另有25%的人认为代际冲突很正常,“每个人一旦媳妇熬成婆自然颐指气使”。
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青年学者郑明怀,将年轻公务员所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称为“新人政治”,他认为,单位里的老人们凭借资力拥有一定的“隐性权力”,这种权力甚至可以转化为现实的权力,足以影响到单位的决策。而年轻公务员“不知天高地厚”容易引发代际冲突。郑明怀认为新人政治不仅会导致单位人际关系的恶化,更会导致年轻人对组织公共生活的疏离,“对此,仅仅从道德上谴责是不够的,在既定的管理体制下,任何个人想要改变这种现实都无济于事。”
(摘自《决策》2007年第2期,作者为该刊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职场 公务员 调查 年轻公务员职场适应感调查 公务员职场适应感调查 年轻公务员现状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