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华文媒体探寻突破之路:德意志崛起之路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两年一次的欧洲华文传媒协会研讨会8月19~21日在布达佩斯亚洲中心召开,来自欧洲15个国家的近40家华文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华文媒体未来发展之路。
其间,记者就欧洲华文媒体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采访了与会的法国《欧洲时报》总编梁源法先生、西班牙《欧华报》董事长王绍基先生和德国《新天地》报总编刘贵江先生。
数量达百余家
梁源法先生告诉记者,最早的欧洲华文媒体诞生于19世纪末的英国。在1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华文媒体不断发展壮大。但欧洲华文媒体发展的黄金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大批的新移民来到欧洲,仅在法国的华人数量就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六七万增至20万,这为华文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到上世纪90年代,欧洲华文媒体进入空前的繁荣期,华文媒体增至40~50家。应广大华文媒体的要求,1997年10月在法国巴黎成立欧洲华文传媒协会,定期举行研讨会,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目前协会会员已经发展到56家,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有会员。此外,还有一些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非会员媒体。有一种不确定的说法,欧洲华文媒体大大小小有100家左右,但有些创刊不久就停刊。华文媒体影响力较大的国家有法国、奥地利、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匈牙利。
欧洲最有影响的华文媒体要算法国的《欧洲时报》,1983年创刊,它与《欧洲日报》和《星岛日报》并列成为欧洲的三大华文日报。俄罗斯的7家华文媒体虽都是日报,但内容仅限于为当地华人提供资讯服务,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尚未达到专业日报的水平,个别报纸甚至处于停刊状态。其他国家的华文媒体基本都是周报、半周报和期刊。
据了解,华文媒体总体经营情况较好的国家是意大利、西班牙和匈牙利。意大利有4家华文媒体,西班牙有5家华文媒体,总体运营情况都还不错,靠报纸能生存,有赢利。匈牙利仅有2万多华人,却有9份华文报纸,而且基本都能生存,这种状况在欧洲绝无仅有。
依赖中国发展
梁先生强调,华文媒体的生存靠两个条件:第一,许多本地华人不懂当地语言,但又需要了解当地情况,同时他们的根在中国,与祖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要了解家乡的变化,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要了解回国投资环境。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需要华文媒体。第二,在国外的读者需要了解中国,中国的发展为华文媒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关中国的报道内容是大部分华文媒体的报道亮点。上世纪90年代后期,很多华人回国发展,华文媒体肩负起了介绍中国、让他们了解中国的使命。
如果没有中国的稳定发展,也就没有华文媒体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使海外华人腰杆硬了,外国人不敢小看华人,华文媒体的生存环境更好了。
王绍基说,中国的发展促进了海外华人回国投资的热情,华人的经济状况的改善,间接增加了报纸的广告收入,扩大了报纸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大多数欧洲华文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都是通过网络下载的形式,也有的报纸由国内通讯社或报刊提供专版服务。报道内容主要涉及家乡新闻、国内热点新闻、社会文化生活、腐败要案内幕、名人历史故事和连载小说等。
华文媒体因受众范围的局限,在宣传中国、扩大中国在海外的影响上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只有创办当地语言的报纸才能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目前,有实力创办当地语言报纸的华文媒体只有《欧洲时报》和《欧华报》,前者于2001年与法国《巴黎竞赛画报》合作创办了法文的《中国特刊》,后者在2005年创办了西班牙文报纸《东方周刊》。它们为外国人开了一扇中国之窗,让外国人通过这扇窗了解中国的飞速发展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梁先生说,自创刊以来,《中国特刊》每年出两期,每期发行量为15万份。而《东方周刊》为赠阅刊物,主要分发给西班牙各政府部门、商会、宾馆、饭店、大学、旅行社等。
多数处境艰难
欧洲华文媒体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华文媒体以“夫妻店”形式起步,没有任何办报经验,其初衷只是为了在报纸上登广告,希望在做生意的同时也能带来一份广告收入,报纸的质量可想而知。另一部分办报人是多年生活在国外的生意人,他们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办报,其报纸的专业水平也有限。还有一些人原来在国内曾从事与媒体相关的工作或者文化素质较高,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出于对职业的热爱而办报,其报纸的质量也较高。
梁先生说,目前欧洲的华文媒体还处于发展期,报刊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有的报纸今天办,明天可能就停,报纸的质量也是鱼龙混杂。要想使华文媒体的整体质量有较大的突破,还要经过一个整合期,优胜劣汰,这个时期还没有到来。
困扰华文媒体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办报经费问题。除《欧洲时报》等少数发达国家的华文媒体能够靠报纸赢利,多数华文媒体,特别是一些东欧国家的媒体,都非单纯办报,而是在办报的同时经营一些实体,如广告公司、旅游公司和一些服务性质的公司,以实体养报。
德国《新天地》总编刘贵江向记者道出了办报的苦衷,他说,德国华文媒体比较复杂,这里有六七家华文报纸为当地20万华人服务。所有报纸都是免费赠送,华文报纸彼此只能为有限的广告市场而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报纸的广告收入很低。德国报纸的发行费用高,仅靠广告收入难以生存,虽然侨界会给一些资金支持,但非常有限。整个德国的华文媒体都处于经营困难的状态。要是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华文媒体很难摆脱困境。
欧洲华文媒体的另一个问题是雷同。报纸的栏目设置、广告投放、内容的编排都很类似,造成读者群的定位不清,报纸间竞争激烈,一些小报随时可能被挤出市场。
期望做强做大
欧洲华文媒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如何才能把媒体做强做大,是所有华文媒体关注的问题。
梁先生说,华文媒体的一个发展方向是,打破地域界线,加强媒体间的合作,特别是与国内专业媒体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2005年2月19日,《欧洲时报》与上海《新民晚报》合作推出一份全新的报纸《欧洲联合周报》,内容精彩纷呈,版面精美。目前,《欧洲联合周报》除法国版外,已推出奥地利版、德国版和匈牙利版,还将准备推出希腊版,并逐渐覆盖欧洲。
《欧华报》是欧洲华文媒体中的佼佼者。王绍基介绍说,《欧华报》的发展壮大,一方面缘于西班牙华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媒体发展提供空间;另一方面,《欧华报》自2002年创刊以来,秉承服务华人、帮助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办报宗旨,报纸起点高,理念新,定位准确,内容较严肃,采编队伍素质较高,报纸的自采稿比例高。目前该报已发展为西班牙华人社会最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
梁先生认为,要想使华文媒体成为强势媒体,必须认真修炼基本功,提高媒体的专业水准,这要从提高办报人的职业素养做起。此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和中新社海外中心的图片编辑为会员作新闻和美编讲座,这是研讨会首次增加培训内容。今后协会还计划举办新闻培训班,请国内专业媒体人士为协会会员授课。
网络媒体是纸媒体的一种延伸,近一两年来一些有实力的华文报纸纷纷开办网络版,扩大报纸的读者群和影响力,但多数报纸的网络版还仅限于简单地将报纸的文章搬到网络上,而大部分华文报纸都是周报,网络更新慢,内容单一,要想达到网络的立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欧洲华文媒体未来的路还很漫长,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上升,海外华人对华文媒体的需要会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为华文媒体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8月29日《参考消息》,作者为该报驻布达佩斯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之路 欧洲 探寻 欧洲华文媒体探寻突破之路 欧洲华文媒体论坛举行 英国华文媒体的转型与变革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