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对外文化报道】 对外报道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有一次,我采访了身兼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三团总监的指挥家余隆,他说:“汉唐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期,当时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但是现在我们说汉唐很自然会提起繁荣的文化艺术,而不是那时候的GDP。”
  作为一个跑了10年文化口的记者,此话使我深有感触。对一份报纸而言,时政和经济新闻永远是最热门的选题,文化艺术则属于锦上添花。文化类题材作为一个重要的对外报道领域,是外国人感兴趣的,也就是我们的优势。那么,哪些活动值得我们介绍给外国读者,从什么角度写,怎么写才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呢?我觉得,以下六类题材应引起对外文化报道记者的注意:
  
  1.善用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艺术家的形象。
  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取得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并且得到来自全球艺术权威的尊重,而他们的这些成就既是对世界文化所作的贡献,也是意见领袖们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的衡量标准。中国的艺术家们是从中国到世界各地最成功的大使,是对于世界文化的贡献者,也是中国软实力的最佳代表。比如钢琴家郎朗以及被称为“下一个郎朗”或者“女郎朗”的北京女孩王雨佳,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实际上也折射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2.报道能够反应中国政府、文化机构以及艺术家开放心态的项目。
  2005年9月1日为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新修订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文化部发布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为有效引导演出领域对外资的有序开放,细则明确了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演出经济机构和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条件和程序。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3月由文化部批准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演出公司――北京东方百老汇国际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成立。这是一个很好反映中国政府文化政策开放的好新闻。当时我采访了文化部市场司的相关领导、合资公司中方北京时代新纪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纪新女士以及外方美国尼德仑环球娱乐有限公司老板尼德仑先生,撰文介绍了合资公司管理经营模式、在中国市场的计划以及近期将要引进中国的音乐剧剧目。
  这类反映政府、文化机构和艺术家宽容开放心态的例子还有:台湾著名戏剧家赖声川与大陆戏剧界的频繁合作;台湾编舞大师林怀民的作品在大陆巡演广受欢迎;中国交响乐基金会牵头由大陆和台湾的乐手共同组成海峡爱乐乐团并同台演出;张艺谋的鸟巢版《图兰朵》到台湾公演;国家大剧院每年举办歌剧节委约国际知名导演、制作人和艺术家共同制作歌剧;中央芭蕾舞团聘请欧洲著名编导为该团编排新剧目;年轻导演何念将马克思的《资本论》搬上话剧舞台;甚至古老的川剧也可以演出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名剧,等等。
  
  
  3.反映中国文化领域的国际化和时代性及融入世界主流文化的动态。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不仅保留了历史悠久的独特的传统文化,比如我们的国粹京剧,同时很多现代主流艺术形式也在蓬勃发展,并且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比如成立于2000年的中国爱乐乐团经过1()年的发展被古典音乐权威杂志《留声机》评为全球十大最激动人心的乐团,与著名的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等比肩。有着12年历史的北京国际音乐节既为国内乐迷介绍了大量的世界级大师,也为中国音乐家和中国作品提供了国际交流平台。2006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引进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歌剧《指环》,正是这部需要连演4天的史诗歌剧的中国首演,成为那一年全世界古典音乐界津津乐道的盛事。
  除此以外,很多国际上流行的文化活动形式,比如夏季户外音乐节、摇滚音乐节等等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对这些活动的报道都可以直接反映当下的中国文化是与国际接轨的。
  
  4.利用外国读者感兴趣的敏感话题,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
  由于某些特定的历史或者政治原因,西方读者会对某些中国话题有特殊兴趣,我们不应该把相关话题统统设为禁区,而是应该利用读者的兴趣,选择为我们服务的角度,巧妙地传递我们想表达的态度。
  2008年5月初,中国爱乐乐团赴梵蒂冈为教皇举行专场演出。世界各大媒体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个消息,并把它与上世纪70年代著名的“乒乓外交”相比。因为中国与梵蒂冈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这场特殊的音乐会被外电称为中国和梵蒂冈之间外交关系的“破冰之旅”。在随团赴梵蒂冈之前,我采访了促成这次演出的各方负责人、外交部、宗教事务局、乐团指挥等,获得了大量一手材料和生动的幕后故事。在梵蒂冈期间,又深入采访了梵蒂冈和意大利的宗教人士,倾听了各种声音,共发回三篇连续报道,记录了这一历史性时刻。这些报道表现了音乐跨国界、跨文化的魅力,也传递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心声。文章见报后被路透社、美联社、《华盛顿邮报》、《西雅图时报》、《西雅图邮报》、《芝加哥论坛报》等海外媒体转引262次。2009年这篇报道还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的二等奖。
  此外,属于这类“天然”好题材的例子还有:去年春天西藏交响乐团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西方读者对事关西藏的话题总是很感兴趣,他们肯定会好奇,西藏还会有交响乐团?笔者也是带着这个疑问采访了乐团藏族指挥边巴和几个藏族乐手,了解了乐团的生存状态、国家的政策扶持、乐手执着的艺术追求等,文章发表后被《亚洲新闻》(Asian News)转载。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我从文化的角度写了两篇与此相关的报道,为这一历史事件做了注脚。其中一篇发表于当年6月,当时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演出,纪念该乐团首次访华演出30周年。30年前,中美刚刚建交,费城交响乐团是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乐团,为此中美双方外交人员进行了大量前期铺垫和准备工作,来华以后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两国乐手也有很多交流,结下了深厚友谊。30年后有些老乐手已经离开人世,还健在的美国乐手专门要求回北京见老朋友。我专访了这次随团来访的、曾在30年前参与策划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演出的美方外交官,又在排练间隙采访了双方的老乐手,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这篇稿子写成以后很好地反映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以及这30年来中国社会的进步。
  
  
  5.从多元文化和流行文化折射时尚的、现代的中国,以及人民对艺术宽容开放的心态。
  在很多外国人的心目中,中国还是一个古老神秘又遥远的东方国度,他们其实对当下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特别感兴趣。为此《中国日报》的报道中除了京剧、昆曲、杂技以外,也应该有先锋艺术、现代舞、实验话剧和pub音乐等。
  1999年纽约林肯中心排演昆曲《牡丹亭》,计划邀请上海昆曲团前往演出,由于上海文化局的领导不满意华裔导演陈士争的一些现代化处理手法而拒绝前往。10年以后,中国的官员、艺术家和普通观众都对艺术有了更宽容的心态。《牡丹亭》在国内被很多艺术家搬上舞台,从原汁原味的昆曲,到现代舞,到更私密的厅堂版折子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而且不乏先锋前卫的表现手法。
  
  6.配合政府的文化外交项目,把握我们把演出送到外国人家门口的机会,集中介绍中国的多元文化,加深他们对中国的了解。
  过去l()年,为了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我国政府组织了大量的文化交流活动。
  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艺术节开幕前,我采访了肯尼迪艺术中心节目部负责人,了解他们挑选了哪些节目,为什么挑选这些节目,美国观众对什么样的节目感兴趣,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采访了他们特别看重的中央芭蕾舞团、北京人艺、北京现代舞团和中国京剧院,每篇文章不仅介绍了他们将要去表演的剧目,而且请院团的管理者和艺术家谈了他们的生存状态、艺术理念、培养新人机制,和他们各自的领域在目前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情况,观众怎么样,等等。后来艺术节开幕我去美国采访了10天,亲身了解到这个艺术节如何得到很好的票房,并且在一个多月中吸引了包括《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在内的大量主流媒体的报道。
  综上所述,我觉得对外文化报道不能仅局限于向外国读者泛泛地介绍中国文化和为在国内的外国读者提供周末娱乐消遣的信息,而是要有选择性地报道有价值的文化活动,让读者通过我们的报道读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开放,认识一个文明的有活力的现代的中国。
  
  (作者系《中国日报》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如何做好 对外 报道 如何做好对外文化报道 对外文化交流 对外文化贸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