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的修养与设计】设计师的自我修养

发布时间:2020-02-1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设计的实质是什么?设计即思想,思想反映修养。艺术修养是指艺术家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在各自艺术专业领域里展现出的艺术水平高低与完善程度,包括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因为一件设计作品同书法、绘画一样都是表达作者的心声、思想、人生观、审美观等。设计师必须要有艺术家的素养、工程师的严谨思想、旅行家的丰富阅历和人生经验、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财务专家的成本意识,而不是匠者。设计作品不仅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结合,更重要的则是渗透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艺德。设计的本质在于为人服务,并改变生活的多层能力,而未来的设计是低碳和环保型的。
  
  什么是“design”?英语的“design”来源自拉丁语的“de-sinare”,是“作-记号”的意思。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文“desegno”开始,有现今“design”的含意,后经由法文的中介,而为英文所引用,成为现今英文中的“design”,其意思如下: a.设计,定计划,b.描绘草图,逐渐完成精美图案或作品,c.对一定目的的预定与配合,d.计划、企划,e.意图,f.用图章图记来表达与承认事件。
  设计的实质是什么?即思想,思想反映修养;而艺术修养是指艺术家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在各自艺术专业领域里展现出的艺术水平高低与完善程度,包括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在设计师身上体现的修养则是:渊博的知识、人生观、价值观、心态、责任感、丰富的生活阅历等。
  当今的设计是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而在众多艺术院校中学设计的学生长期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只要把电脑学好了就能做设计了,学生的知识单一,大学不是培养匠者,而是要培养智者,要改变这种观念,必须从学校,教师,学生做起,让他们拥有博学的知识、国际化的眼光,眼界高了,修养提高了,设计水平的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对推动我国设计业的发展。莫扎特说过:“没有旅行,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试想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辨别力、无责任感的人能创作出一件好的作品吗?
  1.艺术修养和心态决定艺术品格
  回顾历史,纵览古今中外,在艺术上永垂千古的大师们无一不是集文学家、心理学家、建筑师、外交官、水利建设家等一身。国内:远如王羲之、苏轼、米芾,近代如张大千、傅石抱;国外: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雕塑家、建筑师、诗人等)、尼德兰的扬.凡.艾克(曾是外交官),还有德国的丢勒,恩格思把他比拟为像“达芬奇一样的巨人”,除此,还有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画家,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格吕奈瓦尔德,像这样的大师们在历史上屡屡皆是,但他们并不是样样都出色,而是在某一领域出众,同时,这一领域的出众和他们兼通多学科的知识是不可分割的,正如马列主义原理:世界任何事物都是相互渗透、影响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在我国书画艺术中尤为重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艺德,因为,修养越高立意则越高,古语云:“书外观物,法外取意,观大千世界,取万物神韵,的曲伸飞动之理。”说的就是这道理,在他们的作品中能真实的感受到“画如其人,书如其人”。像欧阳修、苏轼他们习书不是以求取科名,而是一种“乐其心志”的心境,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的不是严谨的法度形式,而是重在表达深厚隽永的内涵。
  在书法报中读到过这样一篇文章:齐白石的学生江友樵之所以拜齐老为师,欣赏、崇敬的不仅是气仰养优的画风,更敬仰他的人风,除此,他还具有良好的心态在生活中。
  作为一个设计师,心态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尤为重要,齐白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七七”事变以后,齐白石辞去一切教职,闭门家居,为拒绝日伪大小头目的纠缠索画,在大门贴一纸条“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绝止减画价、绝止吃饭馆、绝止照相”,“与外人翻译者,恕不酬谢。”1944年,停止卖画,并以“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坐饿饕”的诗句,表示宁可挨饿也不取媚于恶人丑类。同年,他写了不少抒泄亡国之恨的诗,如《题胡珍庵(胡佩衡)山水卷》“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舍瓯原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1945年3月,书《自挽联》,“有天下画名,何苦忠臣孝子;无人间恶相,不怕马面牛头”,表现了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铮铮铁骨。
  那么,在当今社会,设计师的心态又该如何呢?设计师该如何协调自己与功利的关系呢?
  记得佛经故事中有一则关于释迦牟尼修炼时的故事:在释迦牟尼未觉悟成佛之前,曾尝试通过苦行修炼而引发智慧的火光。在这样的苦行摧残之下,他已频临死亡的边缘,处于昏迷状态。这时,一位天神手捧琵琶来到他面前,把琴弦调到最高音,弹了一曲,问他是否悦耳,他答音调太高不悦耳。天神又将弦调到最低,又弹一曲问:“悦耳否?”他答:“音调太低,不悦耳。”天神将琴弦调到平和的中音,抑扬顿挫地弹了一曲,问:“悦耳否?”他欣然答:“悦耳动听。”于是天神说:“琴弦绷得太紧会断,太松也不成音,修行也一样,不可松驰,也不能过紧,要取中道方行。”悉达多从昏迷中醒来,回味天神的话,终悟修行之道。
  因此,当代的设计者要在修养和心态上下功夫。作品格调的高低是创作者思想、感情、人身价值观、修养等方面的写照,除此,设计师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用释迦牟尼的话语对设计师进行忠告: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为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牲;心悟则人为佛,心迷则人为魔。
  有一位设计界的前辈讲设计即思想,设计是设计师专业知识、人生阅历、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等诸方面的综合体现。只有内在的修炼提高了,才能做出作品、精品、上品和神品,否则,就只是处于初级的模仿阶段,流于平凡。一个人品艺德不高的设计师,他的设计品位也不会有高的境界。因此,设计师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是一种修炼,而修炼之道正是一种不偏不倚的“平和的心态”。
  2.以知识来滋补设计的灵魂
  众人认为,设计师只要good idea就no proplem吗?不需要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阅历了吗?正是因为这种歪曲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在人脑中扎根了,促使我国部分年轻设计师的素质、修养极度缺乏,功利性超越的设计最初的目的---为人服务,我认为导致这种现象有几种原因:其一,艺术院校的部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的素质、心态、责任心的培养;其二,设计者自身的文化底蕴、修养、心态、责任感欠缺;其三,在人身观、价值观等方面是茫然的,以金钱观为首,忽略了设计的本质和目的。
  我认为:渊博的知识和个人的修养尤为重要,因为创作的源泉在于设计者的内功,修养好比内功,是需要一个人长期的人生积累和沉淀,但并不等于每个60岁的人的修养都能达到同样的一个境界。如李少波,在他的作品中渗透出儒雅的品格与清秀的俊美,大量运用民族元素在作品中,散发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和东方神韵。勒埭强先生通过自己对中国书法、水墨画的理解,把水墨画中讲“意境”的特点用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充分传达以物寄情,以物予意;还有著名的华裔建筑大师贝律铭,由于他对中国的水墨画的认识,把水墨画中的黑白灰,意境运用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其作品――苏州的博物馆。因此,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件很简单的作品,似乎没有经过太多的雕琢,寥寥几笔,浑然天成,但是却蕴含了作者殚精竭虑的思考和渊博的知识。故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此,设计师应加强内功的修炼,内塑功力,外塑形象――这是我们年轻设计师应追求的东西。
  从Richard Buchanan及勒埭强与学生交流中得知:从事设计的学生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及重在提高自身修养上,同时要明确自己得人生观、价值观,勒埭强先生认为:做任何设计就是在做一种文化,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文化。因为,文化是艺术的血脉。
  据悉,2005在日本爱知县举行的“EXPO2005 in Japan”主题为“大自然的智慧”,要求设计者根据其主题为日本设计在BIE的宣传品。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从环保的角度去思索,把科技与大自然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其这一过程就需要设计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思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找到了切口并融入到作品中则才是真正的修养性的艺术品。后来,当我看到BIE的宣传品时,顿时便感到这是人性化的体现,想到设计这产品的设计者不仅是设计师,也是环保者、生物、动物学者等多重身份。因此,设计者应该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因为设计是一门综合的学科。记得Richard Buchanan说过:“一个设计院校应该对学生做出承诺,让学生能够探索到技术和专业以外的知识,有了广博的知识和思想上的认识,才能更深入到设计的灵魂---人性化、价值观、伦理道德及人生观的结合”。2
  现在,年轻的设计师对中国的文化根本不能完整诠释,将民族的文化置至于脑后;反之,如果我们能把民族的精髓吸入我们的作品中,想必我们的设计将在世界上起到非凡的影响,正如Richard Buchanan说过:“西方有四种具有震撼意义的文化主流,而中国有六种,应该对它们的演变、转化和融合的研究,将会受益无穷。对中国而言,失去了过去无疑是一种悲剧。”[3]因此,国内设计师和学生应该认真学习中国的文化,在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在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错误――“拿来主义”盲目的索取外来文化,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例:昆明公交车站的规划就是盲目的学习瑞士苏黎世的公交站规划,昆明的公交车站大部分都设在道路的中间,这样在上下班高峰导致交通安全和堵塞问题。
  因此,设计的终极对象是人,是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设计师要学会以人为本,从人着手,去观察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从而去改变他们的生活,这是设计的另一目的――改变生活的多层能力, “为人们生活方式而设计”是现代设计的思想主线,未来的设计更多的则是环保和低碳设计
  3.作为修养的作品与作为“艺术”的作品
  我认为,一件有修养的设计品,它不仅能唤起我们对传统文化中核心的东西的回忆,又能使我们感觉到一些从来不曾感觉过的东西。
  据悉,在日本这样一个科技化的国家中,有众多令人崇拜、敬仰的的艺术家们很少依靠电脑去创作,而是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心灵去创作,在他们的作品中能感受到很强烈的民族文化,他们很好的把“大和”和“西洋”文化融合在一起。在作品中渗透出他们对大和民族的热爱。
  在他们眼中:艺术必须弘扬大和民族的文化,而他们作品是再次的把这些东西进行提升和再现,或者是重新让人们感受和理解这些文化,略举数例,创意图像、色彩魔术师的佐藤晃一,其作品《大地的乳房》,杂志《日本女性》、《传说的盒子》、《满月的盒子》等一系列的作品对大和民族元素的提取,画面色泽的雅俗,赞扬女性的美,从中都感受对大和文化的热爱,著名设计是田中一光的作品同样也是;还有其日本的发展变化就如作品《蔚蓝色》一样在和谐的文化中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新构成主义派平面设计家新岛实,这位设计家的作品就像一座山,他的现代设计观念与日本传统艺术元素相融合(艺妓的形象、脸谱、服饰、妆容等),透过他的作品能感受到日本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女性的优雅、贤惠的身影,同时也表达出对大和民族的热爱。
  除了日本,不少欧美大师们的作品更是具有修养性的艺术品,如:法籍波兰设计师诺曼.塞斯莱维兹,其作品体现的是奇异的构思与非凡的想象力,某种现实和超现实、自然和非自然、理性和非理性的事物及观念的揉合、交织在一起的非凡的创造力,那种对人类自身和文化传统的思索和观察,那种提示表达主题的艺术手法,都令人震撼不已。而麦克.雷.曼格莱毕作品的题材、风格、手法与造型、线条及表现的形式都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界万物的喜爱,从中感受到创作者希望自己的生活就如同大自然一样幽静。还有德国的老将门德尔,在其作品中得知:设计作品无非就是传播文化和信息,但这一文化的体现与设计师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修养是相结合的,他传播的是设计师的思想,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既是视觉愉悦的享受,更是精神思想的交流,这也是修养艺术品的精髓所在。当代美国设计家Ivan Chermayeff这样评价门德尔作品:“他的作品是非艺术品,他也并没有这一表现的企图,从纯艺术的角度来看,它们甚至不是图画,但却都是最好的设计品,”[4]他有更进一步的评价他的海报特征:“每件作品都是设计师心灵、思想的表现,这一思想在从图形设计及表现物体中脱颖而出。”[5]康德提出“没有抽象的视觉谓之盲,没有是视觉形象得抽象谓之空”,因此借鉴康德的话,可以说“没有修养的作品谓之盲,没有灵魂的作品谓之空”。
  从中得知,从事艺术的人,应在设计以外的学问上下功夫,在这点上,我深有体会,我从学书法到现在十几年时间,在书法上面能得到前辈们的认可和取得的各项大奖,这都和平时喜欢看历史文化、风土民情的书籍等这些是分不开的;同时,书法又对我学设计起了无形的作用。可见,“技”的基础上,“道”的提高,“人”深入则是更重要的。日本著名设计师Makoto Saito(佐藤晃一)说过:“对电脑是深恶痛绝,我的想象力肯定要比电脑快,” [6]羽田素子他们对也说到:“我真的一点都不喜欢用电脑工作,”[7]但同时她又很坦然的承认电脑对平面设计是比不可少的工具,但仅此工具而已。素子认为电脑很多时后都无法找到一个非常完美的影像,所以只有自己亲手把它画出来。德国女设计师安方珂也是如此,她说:“我的作品都是亲手绘制的,我从不用其他工具代替手画,所以我的作品没有数拟化的作品。”[8]这不是简单的手绘的过程,而是从心到手,在绘传递设计师的情感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全手工制品的价格是机器制品的几倍,同时,在意大利,俄罗斯的设计院校中,教授不断强调手绘和手工制作在课题训练中,因为手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能直接的感受我们的心灵,从而更有情,更直接的传递设计师的思想。因此,在她们的作品中能真实的感受到作者对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诠释。
  因此,一件修养性的作品是对作者是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的真实反映。人们所未感受到的东西,对于他来讲不存在;处于人们感觉水平之上的东西,他只能把它拉到自己的感觉水平上来认识,所以,在我们感觉之外,必然存在一个更高水平的作品世界。只有“人”的状态达到一定水平时,这个人才能领悟到隐藏在杰作中的相应的那一层精神与形式的关系。因此,这就是修养性作品的最高境界――“人”的境界。
  4.结语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一个有众多流传千古的大师的国度中,当今年轻的设计师们难道不应该以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崇高的艺德、责任感来创作修养性的作品吗?如果把中国的设计看成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它的根就应该扎在中国文化的大地中,而探索的方向必然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根和须不断从中国文化的沃土中吸入鲜活的养料,那绿叶才能长的繁荣茂盛。注重创作之外的功夫必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二十一世纪万变之中唯独不变是对书画创作者的人品、修养、知识和艺品的要求不能变,而且要求则更高。正是文化修养的区别,才使人类的思维有别于任何机器人,更有别于动物,它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描绘,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独特眼光在观察社会。文化修养是艺术创作的血脉,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作品才能生命力能,设计是在向世界传递古老和现代文明。因此,提高设计师的文化修养,是设计人员自身和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势在必行的;未来的的设计师重在内功的修炼,同时,兼顾内外结合,坚持博学众采,功在创作之外。苏轼说的对:“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注释:
  1.《书法报》――兰亭,月末副刊(第31期)
  2.《艺术与设计》,刊号CN11-3909/J,总第046期,艺设社,2003.04(98).
  3.《艺术与设计》,刊号CN11-3909/J,总第046期,艺设社,2003.04(99).
  4.《书法报》,总第1040期,第49期,国内统一刊号:CN42-0062.
  5、6.《艺术与设计》,刊号CN11-3909/J,总第045期,2003.02,专栏――廉颇老矣 老将门德尔
  7.《艺术与设计》,刊号CN11-3909/J,艺设社,总第045期,2003.02,(16).
  8.《艺术与设计》,刊号CN11-3909/J,艺设社,总第045期,2003.(02).
  9.《艺术与设计》,刊号CN11-3909/J,总第046期,专栏――方安珂,东风东风
  
  参考文献:
  [1]《艺术与设计》,刊号CN11-3909/J,艺设社,总第045期、总第046期、总第47期、总第58期,2003.02、2003.04、2003.06,艺设社
  [2]《书法报》,总第1040期,第49期,国内统一刊号:CN42-0062.
  [3]《现代艺术》,2003.03、2003.05、2003.01,总第17、18、16期,现代艺术杂志社,刊号CN51-1582/J,国际刊号:ISSN1009-5233
  [4]《书法报》,第26期(总第1017期),兰亭―月末副刊(第30期)
  [5]《书法报》,第52期(总第1043期),兰亭―月末副刊(第36期)
  [6]《平面设计十人》,湖北美术出版社
  [7]《视觉语言丛书》――佐藤晃一(Makoto Saito),广西美术出版社
  [8]《西方美术史要》,郭文 育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修养 设计师 设计 设计师的修养与设计 设计师的自我修养pdf 室内设计师的自我修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