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衙”里没有教育家:教育家办学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过高估计或拔高“根叔”的表现,无益于解决当下的教育问题。      “根叔”红了,红在了栀子花开的7月。   李培根,这个儒雅低调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毕业典礼上的一篇短短16分钟的致辞,竟然被掌声打断了30次,并让这些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泪流满面,大喊“根叔”。这很出乎他的意料。而更让他意外的是,他的视频和文字被人发到网上后,引发网友热议,一时跟帖无数,全线飘红。
  李培根究竟靠什么感动学生?事后,他本人总结的是“真诚”二字。对于中国大学或中国社会而言,“真诚”是个稀缺资源。
  理想中的大学,应该充满沉思、激辩、憧憬、梦想,追求真理和自由,然而,中国现实中的大学却“衙味”十足。教授成了学生眼中距离遥远的“冷血动物”,校长则大多迎来送往,忙于各类评级。
  此外,各种功利的“潜规则”泛滥,原本纯洁的大学校园已缺失了浪漫与温情,散发出世俗的铜臭味道,与市井街巷无异。追求实学真知的莘莘学子,能不呼唤“真诚”吗?大学乱象层生,年青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何形成?期待“真诚”,这种真诚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与学风的建设上,体现在人文思想的培育上……
  大学校长是大学精神的代言人。“根叔”出现之后,人们多赞誉说看到了大学的希望,但要说大学的问题将就此改变,不可能也不现实。“毕其功于一役”之效从来都不要奢望,且不说“根叔”的真诚与“忠言”并不涉及学校的诸多问题了。
  其实,如果把目光放在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并不太大的舞台上,我们将会发现,真正懂得教育、令人尊敬的校长不乏其人。他们切实把“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教书的“真”、育人的“诚”,深入他们的骨髓,亲切、无私是他们的禀性,“创造”是他们的灵魂。他们是中国真正的教育家。如果说,提蔡元培、胡适之、蒋梦麟、罗家伦……扯得太远了,那么,就学习时间稍近的叶企孙和刘道玉吧。
  叶企孙是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他创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磁学专门组,曾是清华大学的核心负责人之一。时隔多年,叶先生的教育成就已不为人知。其实,只要用一个数字就可以说明他的贡献了――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和国家对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专家予以表彰,其中就有13位受业于他或与他有着密切关系。
  “大学,非大楼之谓,乃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清华前校长梅贻琦的话,也是叶企孙的大学之“道”。无论当系主任还是做理学院院长时,他都胸怀宽广,没有门户之见,不搞“近亲繁殖”,把聘任一流学者列为头等大事。以致1955年中科院成立时,数理化学部半数以上的院士均来自清华。
  他的学生冯秉铨毕业40多年后还深情地回忆说,1930年毕业时,叶先生对他们毕业生说:“我教书不好,对不住你们。可是有一点对得住你们的就是,我请来教你们的先生个个都比我强。”学生也是他的“宝”。著名两弹元勋王淦昌回忆时很动情:“叶先生非常关心学生,我经济困难没钱回家,叶先生就给我钱让我回家。”
  在清华时如此,到北大工作时亦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为了照顾叶企孙等著名学者,给他们“特供”一些牛奶。但看到自己的学生有人饿得浮肿时,他就把仅有的一点牛奶让给了这位学生。
  再说“武大的蔡元培”刘道玉。刘道玉1981年至1988年主政武汉大学,任期7年,是当时最年轻的大学校长,也是武大人公认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大学校长。他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如学分制、主辅修制、导师制、贷学金制等创新措施,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那个时代的珞珈山,成为青年学子最为向往的清新之地:可以谈恋爱、可跳交谊舞、可穿牛仔裤,还有超过400个学生社团可以参与。武大也因此被誉为“大学里的深圳”。尽管后来被免职,但他的改革成果还是被沿用了下来。如今,这个头发早已花白、双手时有颤抖的77岁老人脱离讲坛之后,退而不休,除了书写“创造教育书系”呼吁教改之外,还多次走进校园,向学生们发出“中国需要一场真正的教育变革”的呐喊。
  中国需要“根叔”,更需要叶企孙、刘道玉们。否则,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只是一场梦。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家 “学衙”里没有教育家 八几年大学生为何被杀 八几年碾压大学生事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