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0-02-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通过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阐述,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在个体意识、消费领域、大众文化等方面对异化理论的发展,来谈一谈面对异化人们在现实中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怎样处理人的理性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怎样树立合理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B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122-2
  
  异化(alienation)一词在英语的解释为“疏远、远离”。在马克思异化理论产生之前,人们就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异化,霍布斯认为国家权力独立于人,并反过来支配人压迫人。卢梭也在《爱弥儿》中指出,异化是指“人变成了自己制造物的奴隶”。而黑格尔认为异化是绝对精神外化到自然界再外化到主观精神,又从服役意识外化到劳动再外化到自为存在意识。但在费尔巴哈看来,异化只存在于意识形态领域中,而在现实的世界中不存在任何异化,因此异化被用来解释宗教,被认为是人的观念所造成的人的自身幻想的产物。可见,异化是一个贯穿欧洲近代哲学的一个概念。同时,在马克思的理论发展过程中,对异化现象的研究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博士毕业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都对异化理论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到后来,法兰克福学派又从技术理性、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等不同角度剖析了异化现象,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通过研究表明,异化现象非但没有被扬弃;反而呈现出深入和加剧的趋势。本文将阐述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法兰克福学派对异化理论的发展来谈异化理论对我国的当代意义。
  一、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一)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指出:“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也就是说,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归自己的就越少,因为大部分产品都被资本家占有了,成了剥削、统治劳动者的资本。工人将劳动看作是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而在其过程中,工人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种奴隶的状态,否定自身价值,精神在畸形发展。
  (二)劳动者与劳动本身相异化
  马克思指出:“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接下来又指出:“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可见,劳动者在与其劳动本身相互异化的过程中,劳动者是被动的主体,在机器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新的剥削制度的确立之时,使主体与主体活动之间形成异化。
  (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相异化
  马克思指出:“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也就是说,是异化劳动将人的劳动贬低为是维持人自身肉体生存的手段。所以,人类的劳动便等同于动物的本能的活动。这会阻碍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及人对美的向往。
  (四)人同人相异化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在异化劳动下,人们会按照作为工人所具有的那种尺度、标准来看其他人。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麻木,变得疏远,而具有目的性、功利性。而对一个异己的被迫的活动,活在一个异己的世界人们开始盲目。所以,马克思指出:“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须给他人带来享受和生活乐趣。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这就是工人与资本家的写照。所以,只有消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才能化解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矛盾。只有消除异化,工人才会明白自身的劳动属于谁。
  二、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
  第一,法兰克福学派将对异化的研究扩展到个体意识领域。先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了物化理论,这一理论以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为前提的。卢卡奇对于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物化分析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分析是一致的,但关于人的意识的物化分析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当人按照机器的原则进行生产时,处于机器化链条中从事生产的人就失去了对整个劳动过程的总体性的理解和把握,人们只能采取与合理化过程相一致的直观的态度来面对劳动过程,并将这种态度物化到自己的心里结构中去。这种心理结构的物化也是一种合理化的过程,只有当劳动过程的合理化深入到人的意识结构中时,这种合理化才能真正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卢卡奇的这一分析是早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所没有的维度。”再就是弗洛姆在其前人的基础上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将异化理论的研究扩展到个体心理机制的研究上。个体的人因为整体感的丧失感到焦虑,导致生活错位。人们的痛苦根源不在于贫困,而在于个体人的心理状态的异化。弗洛姆认为,在爱心存在的背景中,工作不再是被迫的劳作,而是“一种创造”,凭借这种创造,“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用爱心去工作的核心是发展人的自我和个性,实现人的潜能,使个人有能力积极地生活。
  第二,法兰克福学派将对异化的研究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消费领域。马尔库塞认为,消费异化是当今社会中最严重的异化现象,人的虚假需求代替了真实需求,在商业活动面前,人们成为异化的消费者,购买实际上不需要的商品。人们的消费是由工商业决定的,人们的趣味、品味都受舆论导向的控制。发达工业社会的消费方式具有两重性效果:一是满足那些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抗议的物质需要;二是促进了人们同现存制度的同一性。马尔库塞指出:“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游乐胜地,如果打字员打扮得像她的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如果黑人也拥有卡凯迪拉克牌高级轿车,如果他们阅读同样的报纸,这种相似并不表明阶级的消失,而是表明现存制度下的各种人在多大程度上分享着用以维持这种制度的需要和满足”。马尔库塞还指,在日常生活中,人类存在着一种“虚假”的需求。所谓“虚假”的需求,就是指“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给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现行的人的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照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那些由统治者的需要转变成的个人的需要或根据统治者的利益要求制造出来的个人需求也是如此。被动的大众只能依照大众媒体和广告所宣传的那种方式来组织自己的生活,从而使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自主力,失去了对社会控制与操纵的反抗力和否定能力,心甘情愿成为工业文明的奴隶,成为屈从社会政治需要而又麻木地自感幸福的“单向度的人”。
  第三,法兰克福学派更加关注现代人文化领域的异化研究。文化的统治所形成的异化生存状态是所有现代人的普遍境遇。受到文化的影响,心灵的安宁和自由成为一种奢求。焦虑、不安全感、空虚感和危机感占据了人们的心灵,进而造成了许多心理疾病。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但幸福感却在降低。关于现代人的文化困境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都有不同的论述,马尔库塞指出,“高层次文化被现实所拒斥,现实超过了它的文化”在发达工业社会,高层次文化与现实同化了,文化被赋予商品的形式,“文化中心变成了商业中心、市政中心或政府的适当场所”。哈贝马斯在生活世界理论的论述中指出,“生活世界”包括三大结构成分:文化、社会和个人。他说:“我把文化称之为知识储存,当交往参与者相互关于一个世界上的某种事物获得理解时,他们就按照知识储存来加以解释。”他强调了文化对生活世界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要解决现实问题,就应该特别关注各种现代异化形式,关注现实世界中的“日常生活”,这样马克思主义才会从不同的领域指导人们的生活。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正是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现代改造和发展,使得我们不会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迷失。
  三、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当代意义
  首先,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去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在看过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在技术理性、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等领域中对异化现象的批判后,我们不禁会反问,扬弃私有制才能抑制异化消除异化,那么为什么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仍然存在着异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异化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是在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阶级社会中产生的,私有制孕育了异化;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化是在无产积极追求全面解放的过程中产生的,落后和不发达的生产力是异化产生的原因。当今的朝鲜,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受异化的影响相对来讲会小一些,但落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之所以会出现异化现象是在追求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全面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进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而且为了人而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地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所以,我们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克服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去认识人的理性与自然的关系。人们是不能单方面地沉寂于由理性精神和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中。由日本九级大地震及地震后引起的海啸所导致的核泄漏事件,到现在为止东京电力公司以及日本政府也没有向全世界成交一份满意的解决方案。为什么人类在面临自身用理性所创造的核能发电厂发生泄漏时却束手无策?人类对自身理性所创造的技术的控制是有限的。而“无限地统治自然界,把宇宙变为一个可以无限猎取的领域,是数千年来人们的梦想。”这种有限控制和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表明技术理性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存在着,人们不可以“单方面”地去它,像核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谁敢否认核是人类潜在的巨大危机?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开篇就有这样的表述:“能够毁灭人类的核灾难的威胁,不也能够保护使核灾难的危险永恒化的那些势力吗?”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是无限的,无止境的。人类也企图改变受自然奴役的历史,超越自在自发和异化受动的存在状态,真正成为自然和历史的主人,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一致的理性世界。但现实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这并不能完全的实现。的确,理性精神和科学技术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况,但对于自然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限的。尊重自然是探索自然,甚至是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防止理性走向“地狱”的前提。
  最后,有助于人们树立合理正确的消费观。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什么能够抵挡住对奢侈品的向往?对于奢侈品我们不得不思考是需要还是炫耀?通过明星代言、广告宣传夸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现在的商品特别是奢侈品消费领域里“商品交换价值对使用价值的抹杀,这种抹杀是以抽空使用价值的真实存在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对于奢侈品消费的异化现象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形成对物质消费的盲目崇拜。在这样的消费异化过程中人们丧失了主体性,广告这一外在形式主宰了消费者的主观判断。所以,我们要树立合理正确的消费观。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精神利益,这样才会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准,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
  [2]仰海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
  [3]马尔库塞.刘继译.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4.
  [4]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
  [5]高岭.商品与拜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8日
  【作者简介】王冲(1986- ):女,吉林白城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关热词搜索:马克思 异化 当代 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当代意义 马克思异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