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入了的快车道【六盘水市:驶入循环经济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近年来,六盘水市紧紧把握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攻坚的机遇,发挥能源基地优势做精做强能源工业。一改变过去煤炭粗放开采利用的“傻大黑粗”经营方式,一条以煤为依托,煤、电、焦、钢、气、水泥等产业构建的煤电煤化工产业链正在成型。近日,就如何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本刊记者专访了六盘水市委书记刘一明。
  《当代贵州》:请结合六盘水市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对“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刘一民: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后,六盘水市先后召开了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对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及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进行了专题学习及研讨。大家认为,六盘水市当前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寻提速空间,扩大经济总量,以循环经济为抓手,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六盘水市更好更快发展。
  近年来,六盘水市在“统筹城乡、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下,坚持加速工业化、加快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已进入加速发展期。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17%,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8.02%和52.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25%。尽管上半年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较,还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总量不够大、人均水平不够高等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迫切需要新思路、新举措、新力度,实现六盘水更好更快的发展。
  《当代贵州》:六盘水市如何加快发展速度?
  刘一民:要解决上述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快”。只有快,才能迅速做大总量;只有快,才能逐步缩小差距;只有快,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切实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体到当前工作,要结合全年目标任务,举全市之力,千方百计抓好项目、抓好投资、抓好生产,能开工的尽量开工,能加速的尽量加速,能投产的尽快投产,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落实项目责任制,尽最大努力快中求好、好中求快、又好又快、更好更快。
  《当代贵州》:六盘水市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如何破解发展与保护的难题?
  刘一民:加快推进工业化,是六盘水市的优势和潜力所在,是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坚持工业强市的战略,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绿色工业化和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为此,六盘水市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没有环保措施的项目坚决不上;正在建设的没有环保措施的项目坚决补;已建成但无法循环利用、资源浪费大的项目坚决改;规模小、消耗高、污染重的项目坚决退;效益好又环保、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扶。同时,坚决取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生产能力,对境内的小焦化、小钢铁、小洗煤等落后生产能力全部取缔。
  应该说,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在六盘水市已旧貌换新颜、青山绿水开始重现,在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到了有效恢复。六盘水市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减排指标皆已完成。同时,森林覆盖率平均每年递增一个百分点以上,达到37%,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当代贵州:您曾提出六盘水市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此应如何理解?
  刘一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六盘水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六盘水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煤炭、电力、钢铁、化工、建材、机电、制造、食品等门类多元的工业体系。
  目前,全市原煤产能达600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660万千瓦,水泥产能达800万吨,钢产量超过30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积极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盘江煤电集团成为西南第一个千万吨级煤炭企业;建成了盘县电厂、盘南电厂、发耳电厂等一批大型“西电东送”电源项目;水钢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进入贵州“百亿企业”和全国企业500强行列;在不断提高两家上市公司融资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加快水城矿业、双元铝业的上市步伐;“六大煤化工基地”有序推进,煤炭产业链不断延伸,机电产品、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新型、稳固、多元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全面加快工业提速增效的同时,六盘水市还把环境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采取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推进节能减排、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等举措,全市主要工业污染物基本达标排放实现增产不增污。
  《当代贵州》:去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六盘水市正式成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目前,“试点”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刘一民:以此为契机,六盘水市不断自我加压,提出创建全国循环经济城市的目标,大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最小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向着“实现循环经济大发展”的目标,六盘水市“抓规划”,编制了《六盘水市重化工循环经济规划》,力促“煤-电-化工-建材”、“煤(焦化)-钢-电”、“煤-电-粉煤灰-建材”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形成;“抓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大力支持和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优先进行企业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实现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和排放的减量化;“抓节能减排”,强化节能监控及污染治理,所有的洗煤废水实现了闭路循环,所有火电厂均安装脱硫设施,所有焦化企业均建成了化产回收系统,所有的重点水泥企业均完成了向新型干法生产方式的更新换代;“抓结构调整”,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和深加工转化,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抓宣传引导”,使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当代贵州:今后,六盘水市准备从哪些方面加强发展循环经济?
  刘一民:现在,六盘水市已初步搭建起了“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框架。企业层面的“小循环”、集中区层面的“中循环”以及社会层面的“大循环”的格局日益形成。此外,我们还希望,建立起适应本地实际需要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生态化进程;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完善政策体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协调机制……探索出具有六盘水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子。
  而在节能减排方面,我们将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更大的突破:全市单位GDP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20%,到2020年下降3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十二五”末提高到40%以上,到2020年提高到6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十二五”末达到60%以上,到2020年达95%;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十二五”末提高5%,到2020年提高10%;形成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的清洁生产企业和基地。
  《当代贵州》:现在,六盘水市已经由一个以农业经济占主导、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成长为以工业为主、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未来,六盘水市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刘一民:建市30余年来,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六盘水市呈现出经济稳定增长、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势态,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凉都”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完成430亿元和74.04亿元,是1978年的103倍和19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116元和3083元,是1978年的42倍和39倍――中国凉都?六盘水已成为西部的经济重地,贵州西部的骄傲。
  按照规划,到2015年,六盘水市GDP超过1000亿元,煤炭产能达1亿吨,电力装机容量达1200万千瓦,水泥产能达1000万吨,钢铁产能达1000万吨。市中心城区将建成100万人口的峰丛景观――山水园林城市,红果、平寨将分别建成30万以上人口、20万以上人口的次中心城市。

相关热词搜索:快车道 驶入 循环经济 六盘水市:驶入循环经济快车道 驶入循环经济快车道 循环经济驶入快车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