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品:农民工金融服务的“拓荒者”] 农民工金融服务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怀着对农村、农民深入骨髓的真情实意,对农信社事业的无悔执着,胡良品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破解农民贷款难题、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实现企业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共振。
――厦门、慈溪、温州、广州、昆明……成千上万的贵州籍农民工没有想到。他们在异乡的打工生活竟会与远在山区老家的安顺农信社如此紧紧相连。“贵州的农民工真幸福!”外省农民工忍不住说出羡慕的话语。
――镇宁、关岭、紫云、平坝、普定……安顺市所辖各县农信社更不曾想到,短短两三年间,他们不仅走出了困境,经营业绩成倍翻番,完成从挂末到一马当先的嬗变,令人唏嘘不已。2009年6月,全市农信社存款余额从2005年的17亿元上升到56亿元,信合“安顺军团”迅速崛起,被业界誉为“安顺模式”。
――职工们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农信社与农民朋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鱼水情深。“农信社。亲又亲,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各地农民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许多安顺人更觉不可思议,偏居一隅的安顺农信社为什么会吸引全国数十上百家媒体的目光?
寻根究底,安顺信合人把今天的变化归功于服务理念的提升,归功于他们设在沿海城市的一个个“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提起“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一位县联社领导说。当初我们不理解很多人持反对态度,要不是胡主任坚持不懈地执着推动,哪会有今天的蓬勃生机?
胡良品,农信社贵州省联社安顺办事处副主任。农村信合“安顺军团”领军人和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发起人。凭着对信合理念的深刻领悟和“三农”工作的深厚情怀。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他不仅使信合事业突飞猛进,而且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农村金融探索出了一条支农、惠农与企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以朝圣者的虔诚诠释着“人文金融”的核心价值和灵魂。
植根“三农”:感恩、良知、责任
“一个‘信合’人,如果缺乏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深厚感情,是做不好工作的。因为我们事业发展壮大的根就在‘三农’。”胡良品的这句话,在安顺农信社几乎耳熟能详。
见到胡良品,是在5月一个周末的午后。他个头不高,皮肤微黑,举手投足间充满严谨与自信,目光深邃而有神。朴实率真的语言中时而泛出些许风趣。
贫困的家境砥砺出胡良品坚韧、独立的性格。1968年,他出生在六盘水市月照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妹六人,胡良品排行老四。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秋收之前总有几天缺粮,是家里最难捱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全家一日三餐只能以土豆充饥。”忆往昔,这个坚强的汉子有些哽咽。
上中学时,由于家庭困难没法住校,他每天都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去上学;为了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稚气未脱的胡良品常常是白天读书。晚上到学校附近的煤矿下井背煤。
因为情深,所以懂得。他说:“农民穷,农民苦,农民却很可爱”。从18岁进入月照乡信用社工作的那一刻起,乡亲们有困难,他总是主动伸出援手;困难户需要贷款。他总是极力帮助协调;碰上当年实在困难不能按时还款的,主动为乡亲们出主意、想办法,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认同和赞誉。
2001年,胡良品调任六枝特区农信社联社理事长。那时,有的基层信贷员身上还存在“吃、拿、卡、要”现象。某日,某乡信用社主任带着几个员工到需要贷款的农民家吃饭,临走时还从该农民家摘了一些水果。他得知后,对当事人给与了严肃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亲自带队上门退还饭钱、赔礼道歉。“我们的老百姓还很穷,有的甚至连买盐巴的钱都没有,所以我们每吃他一口饭,抽他一口烟,都是在吸他们的血。”他的话说得轻,落得却很重。
得知箐口乡存在农民卖血供子女上大学的现象,胡良品立即召集联社班子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大学生助学贷款。当时一些人对此提出质疑,可胡良品十分坚决地说:“只要是符合规定的都必须贷,只要是按照规定办理的,出现问题一切后果由我负责。”
2006年,他从省联社人事处调到安顺办事处工作。在紫云县大营乡考察时,听说当地不少农户每年都会缺粮,顿感一阵揪心的痛,回来后立即加大支农扶贫力度。在他的倡导下,每年各县联社都会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扶贫济困,安顺信合系统形成了全辖区扶贫济困的良好局面。
尽管如此,胡良品还在不断地自责,认为还有太多需要帮助的人自己没能帮上,业务发展上也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他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来自农村,农信社事业的根在农村,命在农业,只有情系“三农”,笃信“感恩”、“良知”与“责任”,我们的事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走前列:“土八路”的自我超越
“胡良品是全省信合系统中少有的、从条件极为艰苦的农村走出、从条件极为艰苦的农信社成长起来的处级干部,是大家公认的‘土专家’。”普定县联社理事长王亚秋说。
“我就是全省信合系统中的‘土八路’。”多年来,胡良品也一直这样评价和定位自己。
“然而20多年来,无论是管理还是经营,他走到哪里,哪里的农信社就走在全省的前列。”不少熟知他的人如是评价说。
在胡良品看来,农信社无疑是金融系统中的“弱势群体”,要想后来居上,必须结合信合实际,依靠金融创新,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才有可能扭转不利局面。
2001年,他在六枝农信社首创的大学生助学贷款,远远地走在了全省乃至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前列。
2004年,在水城县联社任理事长期间,在全省率先实行对中小煤矿给与联保贷款的政策。时任水城县委书记杨龙政深有感触地说:“良品是为水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2006年,胡良品调到安顺办事处工作,提出3年内使安顺农信社业务从挂末上升为第一的目标,并将之付诸现实。安顺市市长罗宁对胡良品说道:“如果全市的企业都像你们信用社一样,其他团队能够多有一点像你们这样思考问题的人,那么安顺的经济发展就快了。”
诚然,出身农村使胡良品能够对农民的生存环境感同身受,更能了解农民的需求。然而,不断专研业务和自我创新才是“土八路”克敌制胜的法宝。
从他工作过的每一个农信社所取得的成绩来看,他所突破的不仅是自我成长中那一道道有形或无形的樊篱,也是农信社这一金融“弱势群体”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苦恼与困境。
勇于担当:“不务正业”缔造多赢格局
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多年来,安顺农信社发展步履维艰。一面是对农村、农民深入骨髓的真情实意,一面是农信社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些年来,胡良品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将感情融入经营,同时实现社会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和谐共振。
2006年,在胡良品的指导和要求下,紫云县宗地乡信用社派人前往安顺农民工较为集中的沿海地区,在向农民工清收贷款的同时,帮助他们把钱存到安顺农信社,相当于帮他们把钱安全地寄回家里。这一举动不仅促进了信用社业务发展,还帮助老乡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带来了家乡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是路。贵州有上百万的农民工分散在全国各大城市,如果我们能在这些地方对农民工进行长期跟踪服务,一方面可以帮助广大的农民工解决人身、财产安全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能有效地挖掘到这部分存款资源,这就是农信社发展壮大的突破口和希望所在。”初步尝试的成功更加坚定了胡良品“外出拓展业务、服务家乡亲人”的信念。
经过深入调研,胡良品毅然决定成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即在贵州农民工相对集中的沿海地区设立服务点,主要以普及金融知识、保护老乡的“血汗钱”,挖掘存款资源为主要目的。同时,帮助老乡解决就业、创业、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然而,事情伊始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曲折。在沿海城市每设一个服务点,年均需花费数十万元,遭到系统内外的一片质疑:有的认为这是在多管闲事,有的认为是哗众取宠,沽名钓誉,有的县联社甚至根本不愿提供人力和财力。面对尴尬的处境,胡良品没有气馁,硬着头皮三番五次跑各县联社,苦口婆心地劝说。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和努力,大家才勉强同意一试。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服务中心外派人员的足迹便遍布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与农民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直接推动了经营业务的高速增长。截至2009年6月,安顺全市农信社共办理4300多笔外出农民工创业贷款,金额累计达4400万元;办理2383笔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贷款,金额累计达3300多万元;全部存款余额达56亿元,存贷款增幅分别为全市第一,在全省也名列前茅。
这一试,不仅让信合“安顺军团”异军突起,后来居上,而且也为贵州及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创造了宝贵经验。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眼下,如何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新突破的问题,又开始在胡良品的脑际萦绕……
相关热词搜索:拓荒者 农民工 金融服务 胡良品:农民工金融服务的“拓荒者” 农民工金融服务 胡良品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