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浙西优势特色产业,构建中药材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9-08-3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在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之际,江山市在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向建设中医药强市迈进。其中构建集种苗、基地、加工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中药材产业链,成为打造浙西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要环节,也是山区林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创新途径。
江山中药材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西的重要门户,为省重点林区市(县)之一,具有发展中药材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江山市大力夯实基础,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种植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万多亩,总产值超2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了2倍、3倍以上。种植品种主要有白芨、黄精、覆盆子等20多种,千亩以上的品种有覆盆子4500亩、栀子花1500亩、黄精1200亩,其中勤绿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的覆盆子基地达3300多亩,目前为全国覆盆子单个成片的最大基地。
江山市把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从中药材产业分布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虎山、保安、凤林、塘源口、碗窑、张村、四都、清湖等11个乡镇(街道),占乡镇(街道)总数的57.9%。涌现出了绿业公司、同景科技、正泰农业、勤绿中草药、巽和农业等17家中药材种植企业,种植基地规模都在300亩以上。2015年4月开始,地处凤林光伏小镇的普罗旺斯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农光互补实现“棚架上清洁能源发电、棚架下种植中草药”的叠加效益,2016年白芨亩均收入超过了11万元。凤林镇凤溪村村民周有华在达坝淤种植连片白芨基地50亩,2016年亩产值达21.7万元,创江山市农业产业最高亩产值,被列入浙江省2017年新型农作制度示范点。2017年11月,经过浙江省、衢州市农业部门专家对江山白芨单株块茎的现场测产,周有华种植的白芨最高重量达1.83公斤,江山正在申报浙江白芨单株块茎重量之最。塘源口乡洪福村400多家农户有一半以上自发在山地种植覆盆子,种植面积700亩,亩均收入1.1万元。洪福村种植户王寿福说,覆盆子行情一年比一年好,头一年种下去,第二年就小有收益,第三年1亩可收入1萬元以上。
随着中药材产业种植的发展,中医药加工企业不断崛起,饮片加工形式日趋完善,呈多样化发展态势,有传统模式的小烘房,有中西结合的阳光晒药房,有现代化的加工厂。其中江山市万里中药材有限公司的晒房、烘房、冷库俱全,年加工能力达3000吨以上。江山福赐德蜂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恒亮蜂业、浙江红盖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中药材加工业绩也很不错。中药材产品销路畅通无阻,仅万里中药材有限公司年销售各种药材就达700多吨。勤绿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的覆盆子,更是被药材加工企业抢订收购合同。还有东阳、磐安等地到江山市中药材种植基地勤联合、下订单、早落实、保畅通、增效益。2017年12月,江山市被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命名为“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基地”,成为全省两个荣获此殊荣的县(市、区)之一。
江山市中药材正初步形成集种、加、销于一体的紧密特色产业链,为进一步加快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江山中医药强市的初步思考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实施大健康战略,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这是建设“健康江山”的进军号、动员令,在实施过程中,江山中医药在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必然要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想要实现江山市“大健康、高水平”的战略理念和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宏伟目标,作为重要基础之一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急需解决。主要体现在“三化”,即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
提高组织化程度。过去,江山市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管理机制分散、主体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经济扶持政策缺少、中药材种植户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组织化、正规化管理难度较大。因此,江山市首先需要补齐这方面“短板”,及时调整理顺市级中药材产业的领导机构,成立市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目前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挂帅”;把中药材行业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市中药材产业协会;成立专门办公室,归口农林业部门管理,与国家、省市相对应,便于争取工作经费和政策扶持。相关部门要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变政策门槛高、经济补助低、鼓励奖励少的状况,使产业发展形成强大的经济推动力;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在政策、项目、资金上对产业进行扶持。其中金融部门要成为中药材产业的“靠山”。因农业经济收益周期长,中药材规模产业起步较晚,在规模种植、加工延伸方面后劲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部门要改变不敢大量贷款的心态,应对中药材这样的“朝阳产业”降低贷款门槛高度、提高贷款额度、增加周期长度,推动做大做好做强中药材产业链。
加大规模化水平。江山市绿业有限公司经过2年多的白芨种植和驯化管理,在凤林、峡口、保安等乡镇培育1400多万株白芨苗,其中170多万株白芨已移植到经济林下,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成为国内最大的规范白芨驯化基地。浙江御园珍稀植物开发公司利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全面提高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栽培质量和产量,具备年产1000万株中草药组培苗的生产能力和100万株组培苗的年驯化能力,2016年向省内外供应种苗800万株。但从目前状况来看,除了几家独大的企业外,江山市中药材种植规模总体不大,品种种植区域零散,种植大户数量不多,行业联合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江山市要积极搭建起政府与农户、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桥梁,探索采用“经济林下+白芨”“绿化苗木+白芨”“毛竹林地+黄精”等种植模式,制定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储藏等技术标准,加快中药材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步伐,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
推进品牌化战略。江山中药材产业的知名度并不高,很多种植户与加工企业创建品牌观念淡薄,如此势必影响中药材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江山市要根据国家、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紧密结合实际,高标准编制《江山市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倡导推进“江五味”品牌化战略,把白芨、覆盆子、黄精、玳玳果、薏米仁5大品种确立为重点发展方向。围绕“江五味”品牌化战略,鼓励种植基地创建道地中药材品牌,并按品牌影响力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推动中药材生产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密切合作,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培育一支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专业队伍;加强科技信息服务,与国内著名中药材市场网站联手,定期发布中药材市场信息,指导中药材种植生产;持续打响江山蜂蜜、蜂胶、蜂蜡、葛饮料等道地中药材系列保健饮品品牌;依托中药材资源,深度开发药膳、药浴、药熏、药酒等深加工产品,努力建设一批中医药养生基地,不断打响区域性品牌,全面延伸江山中药材产业链;出台相关政策,扶持重点生产企业的壮大发展,集研究、生产、商贸等于一体,建设中药材品牌化的科技产业基地,全力带动中药材产业的整体发展,为扎实建设江山中药材强市奠定基础。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