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区农村青年教师从业心态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老区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各方面的条件有所改善,但相对于全国来说,老区农村还是贫困的、落后的。农村中现有的丰富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农民的生活水平很难有明显的提高。如何帮助老区农村发展经济,摘掉“穷帽”?关键问题是铲除“穷根”(即落后的生产方式、落后的观念和低下的文化素质)。铲除穷根的重要基础在于发展教育,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但是,目前农村教师的状况却令人担忧。
  
  一、老区农村青年教师心理现状分析
  
  (一)思维活跃,渴望改革
  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观念。他们积极要求和参与改革,希望通过改革消除腐败和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以及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引进竞争机制、发挥自己的才能,消除现有教育体制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现象。
  
  (二)心理失衡, 工作消极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公平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都力图获得社会的公平对待,报酬的公平程度与人们的满意程度有正相关。
  教师队伍是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灵魂的塑造者。社会对教师的思想品德和学识水平历来要求很高。这种高要求能激起教师心理上的自豪感,同时教师也要求社会尊重他们的劳动,承认他们的劳动价值。因此,教师会拿自己的工作生活条件、价值报酬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结果心理失衡,觉得自己的社会劳动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而出现严重的不满情绪。他们往往用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消极怠工、发牢骚等方式发泄,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提高。
  
  (三)初涉人世,眼高手低
  有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走上讲台,不能适应简陋的办学条件以及单调的生活,认为现实条件与自己的才识不够相称,理想与现实反差太大。同时,他们在工作中的理想主义也很严重,认为自己年轻、有知识,急于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往往由于经验不足、思想准备不充分、工作不顺心、愿望不能实现而显得顾此失彼。
  
  (四)盼“高枝儿”,力图跳槽
  有些青年教师表示不愿从事教育,认为自己从教是“搭错了车,赶错了路”;有些青年教师虽有从教愿望,但认为从教收入不高,前途暗淡,一辈子与粉笔为伍,没有其他行业工作风光,不如改行他图。因此,他们为摆脱清贫与“寂寞”,依仗自己年轻、有知识、有文化,随时准备“跳槽”,只要有一线希望,非作百倍努力不可。
  
  (五)精神不振,追求逍遥
  教学经验的积累能够增强教师的自信心,社会同行的较好评价与认可,能够增进其满足感。这就使得有些青年教师业务提高的紧迫感和动机水平逐渐降低,处理日常教育教学,更多的是凭经验做事,思维定势严重。业务不想再有提高,满足于已有的成绩甚至工作的一般化,生活上随遇而安,人际关系讲究一团和气,对社会不良现象和消极腐败现象表示无可奈何,而听之任之。
  
  二、老区青年教师消极心态产生的原因
  
  老区农村青年教师消极心态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主观的自身因素,又有客观的社会因素,只有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自我抱负水平过高与工作准备不足之间的矛盾
  老区农村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是二十多岁的人,其心理正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工作经验也处在探索和积累的阶段。他们虽有满腔的热情、较高的文化素养,但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工作绩效与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又与学生的素质、社会环境、工作条件等密切相关。老区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办学资金缺乏,教师所需的图书、资料、设备和信息缺乏,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这种种不利因素对一个青年教师来讲,要在短期中取得较好成绩是困难的。青年教师在校学习期间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机会。加之,他们往往急于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对具体问题考虑不周或忽视,结果往往是成绩不理想,进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都受到挫伤。
  
  (二)社会赞誉与现实状况的反差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角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因而,社会对教师的思想品质和学识水平要求严格,要求教师能作为社会的典范,做到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也是极高的: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党和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但是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轻视知识分子(尤其轻视小学教师)的种种偏见,有的人等级观念严重,鄙夷教师职业,轻视教师的劳动,甚至发展到谩骂、殴打教师。
  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一直渴望自己的职业与角色活动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誉,从而维护他们的尊严,但是一旦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们对他们及教师职业的态度不一致时就会产生一种“屈尊感”和失落感,他们为自己的职业不能给自己带来荣耀而烦恼,进而产生对该职业的信仰危机,甚至不再把它作为一种荣耀而作为一种羞辱。有许多青年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公众场合称他“老师”,或出门办事不愿说自己是教师,以免把事情办糟或受到表面尊重而实际轻视的待遇。
  
  (三)社会分配不公,教师职业缺乏必要的吸引力
  对任何社会职业来说,它的劳动价值决定其劳动报酬,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决定了教师及其职业劳动应当具有较高的劳动报酬和经济待遇。但是老区农村地方政府因种种原因,没有足额拨付教师的工资,使教师的实发工资与正常的工资水平形成很大的差距,造成教师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实际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教师普遍产生了一种“不患寡而患不公”之类的愤懑心理。加之商品经济的核心是等价交换,劳动分配原则是按劳付酬,经济待遇低,就意味着没本事、无贡献。这样,教师就会因自己的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严重背离而加剧心理矛盾,最终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失望感,进而要求改行。
  
  (四)恋爱婚姻受挫
  农村青年教师收入较低,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较差,许多姑娘不愿来农村“受苦”。加之,老区农村交通不便,离市镇较远,教师的交际范围狭窄,在婚恋问题上,往往不是其他职业青年的竞争对手。许多青年教师不愿到农村找对象,主要是因为工作问题、文化水平的差异问题。同时,鉴于许多家住农村的老教师,他们的子女就业和生活的困境,使许多青年教师不敢驻足农村。这是影响农村青年教师不愿从教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建议及对策
  
  (一)增强教师的职业声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受到自豪和优越,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使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切实做到使教师职业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老区 青年教师 从业 心态 农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