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十八)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jjx/sjjx201824/sjjx20182404-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jjx/sjjx201824/sjjx20182404-1-l.jpg)
摘 要: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属于东南欧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自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建交以来,双方关系在友好和紧张的两种状态中演变。近年来,两国关系有所缓和,尤其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阿尔巴尼亚高等教育发展概况,分析中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的合作与发展,总结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为中阿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高等教育的合作提供借鉴。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十八部分。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阿尔巴尼亚
一、阿尔巴尼亚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高等教育体系
阿尔巴尼亚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大学(Universitetet)、学院(Akademit?觕)、高等职业学院(Kolegjet Profesional?觕 t?觕 Lart?觕)。大学主要进行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创新知识等领域的教学服务,并开展基础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活动。学院主要是开展科学研究和专业活动的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研究领域可以提供具有专业性质的学习周期和计划。高职院校是一种专业定位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培养具备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1]
阿尔巴尼亚高等教育机构主要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类,大学的每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通常持续15周,第一学期从10月开始,第二学期于次年3月开学,学习课程分为全日制课程和扩展课程两种类型[2]。截至2018年,该国共有公立大学15所,包括地拉那大学(Universiteti i Tiran?觕s)、地拉那理工大学(Universiteti Politeknik i Tiran?觕s)、地拉那农业大学(Universiteti Bujqesor i Tiranes)、斯坎德培军事大学(Shkolla e Oficereve)等[3]。其中地拉那大学是阿尔巴尼亚的最高学府,是一所具备文法理工医学科的综合大学。私立大学主要有地拉那美国大学(Universiteti Amerikan i Tiran?觕s)、地拉那都会大学(Universiteti Metropolitan i Tiran?觕s)、马林·巴尔莱蒂大学(Universiteti Marin Barleti)等。
阿尔巴尼亚的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本科阶段,通常需要6~12个学期(即3~6年,大多数学科为6个学期,医学为12个学期),在毕业之前需要拿到180个欧洲学分互认体系(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ECTS)
学分,毕业时授予学士学位。第二个阶段是硕士研究生阶段,授予硕士学位:理学硕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专业硕士学位、行政硕士学位。理学和文学硕士一般为期2年,毕业前要求获得120个ECTS学分;专业硕士学位通常为期1.5年,要求获得60~90个ECTS学分;行政硕士学位为期1或2年,要求获得60或120个ECTS学分。第三个阶段是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位课程为期3~5年(6~10个学期),包括个人学习和研究,在达到毕业要求时授予科学博士的称号[4]。此外,阿尔巴尼亚学制系统还包括一个专业化学位,主要针对长期进行专业化研究的人员,提供医学、牙科、药学、工程、法律、兽医等领域的研究,要求至少获得120个ECTS学分,时间上至少为2年,并通过全面的考试和毕业论文最终确定毕业资格,再由相关教育领域颁发“专业文凭”。
(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3年加入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后,阿尔巴尼亚通过修订相关法律,不断调整高等教育体系以符合博洛尼亚进程的原则,赋予大学自主权,落实责任制,使高等教育得到不断发展。
阿尔巴尼亚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15.6%迅速飙升至2014年的70.35%,在14年间近乎增长了5倍,且在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已达到50%以上,表明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体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2014-2017年间,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一方面与该国人口总数以及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的减少有关,另一方面也是2014年关闭和停办了一些高等教育机构产生的间接后果。
(三) 高等教育經费情况
2013-2017年,阿尔巴尼亚的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3.54%上升至2016年的3.95%,但2017年降低至2.19%。同时,阿尔巴尼亚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政府教育支出的比例从2013年的21.93%降低至2017年的19.53%。而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尤其是从2016年的0.76%锐减至2017年的0.43%[6]。三个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以及2017年下降幅度明显加大,可知阿尔巴尼亚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经费方面投入力度不足。与欧盟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平均水平(9.9%)相比,阿尔巴尼亚与其有较大差距,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四)融入博洛尼亚进程的高等教育改革
21世纪以来,阿尔巴尼亚在教育改革中通过深度融入博洛尼亚进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给予高等教育机构一定的自治权以提高教育质量。2007年,通过立法改革批准了一项高等教育法,旨在促进高等教育系统现代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给予高校充分的财务自主权和学术自由[7]。2008年,阿尔巴尼亚出台了《国家高等教育战略》(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Higher Education),明确界定了未来几年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为公民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确保高等教育多样性、提高教学质量、增加高校自主权几个方面。
同时,阿尔巴尼亚在语言领域进行了若干改革,如2007年《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框架:学习、教学与评估》(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被翻译成阿尔巴尼亚语,并作为审查阿尔巴尼亚外语课程的基础。自2013年以来,最新的改革也引入了基于能力的课程[8]。此外,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阿尔巴尼亚教育发展研究所共同提出了教育政策评估以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4(SDG4)——“教育2030”的实现,旨在确保全纳、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并为所有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可见,阿尔巴尼亚的高等教育在对接博洛尼亚进程中深度融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9]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