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不同特性、两者之间的契合点、现阶段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深入地了解了“互联网+”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和资源共享提供的机遇以及现阶段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发展瓶颈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首次将“共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意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性领域,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自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出现了严重的供求不平衡。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及配置高校现有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社会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及现有条件,实现高校间资源共享是解决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一种可行方法。
(二)研究意义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却出现教育资源供求失衡、配置不合理等相关问题,实现高等教育转型升级、突破高等教育发展瓶颈迫在眉睫。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在我国深度发展,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教育”也于2015年7月正式被列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契合点,探析我国高等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前景,对实现“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升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节约高效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内涵
当下,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我国社会在形态上已步人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打破了高等教育的时空界限,高等教育的组织体系、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质量评价值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教育的现代化和多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教育资源共享”顺势而生,但“互联网+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并不是简单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技术平台或工具,也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突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时间和地域界限,立足于网络大数据资源的优势,实现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的创新、开放、共享等思维,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价值传递、价值共享和价值创造。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依托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但鉴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发展起步晚,缺乏相关的经验和必要的发展条件,目前还尚未出现发展较为突出的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发达国家作为先驱目前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则形成了显著成果,最为典型的则是MOOC在线教育平台。
MOOC,英文直译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以网络信息化和互动开放为主要特点,课程范围涉及广泛的科技学科,是高等教育和信息技术深度结合的典型教育开发模式。
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免费提供独具学校特色的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为广大学生获取优质特色资源、实现系统学习提供了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臺。这三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通过提供一套免费的大学式学习和管理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限教育资源共享。
(三)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化心理明显,共享意识有待加强。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资源是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拥有了资源也就拥有了主动权和话语权,有效控制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就能强化自身利益。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很多高校仅将能取得经济利益的多少作为办学的前提条件,面对教育资源共享也同样如此。
在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我国高校自我意识强烈,共享意识淡薄。在面对共享项目时,许多高校过于关注自身利益,习惯将自身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试图争取和占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追求自身发展规模的大而全。有些高校甚至将优质资源用于教育项目的重复建设也不愿共享这些高等教育资源。在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强调和追逐自身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如果将这种市场化心理用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方面,不仅会极大降低共享效率,而且对高校自身的发展也是毫无益处的。
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充分发挥经济效益放大功能,形成1+1>2的效果。也就是说只要可以充分整合和合理开发各种资源,就可以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过度的自我意识和市场化心理只会破坏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合作的基础,使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成为一种低效高耗的资源配置模式。
另外,高校对经济理论的忽视也是教育资源共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高校作为国家的人才培养中心和高等教育人才的集聚地,掌握着最新的科学理论和学术成果,本应是最了解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实践意义的群体之一,然而由于过度追求和看重自身经济效益,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教育资源共享应有的理性理解,进而使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形式,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资源共享。
2.缺乏科学有效的协调和管理机制。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质即通过突破时空限制,将彼此相对独立的高校系统和教育系统有机融合,使独立的大小系统间产生联系与互动,进而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在互联网时代,突破时空界限并无太大难度,但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这种系统的融合与互动却很难实现。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