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七项措施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我省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1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期达到50%。高校布局更加优化,分类体系更加科学,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国内一流大学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重点建设一批一流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产出一批重大知识和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促进普通高校分类发展
建立普通高校新型分类体系。完善高等学校分类设置、评价、指导、评估和拨款制度。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支持政策措施,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确定差异化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实施普通高校分类发展计划。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建设2-3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瞄准当代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支撑科技、产业和社会各领域创新发展。提升特色骨干大学办学水平,重点建设7-10所特色骨干大学,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学科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贡献度。加强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内涵建设,重点建设10所左右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打造一批产业贡献力大、价值创造力高、结构带动力强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结合地方、行业发展实际,重点建设30所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带动形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格局。
二、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大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精准施策,精准支持,通过一流学科率先突破,加快推动若干高校进入一流行列。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学科专业的一流化建设之路。实施“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加强资源整合,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扶强、扶优、扶需、扶特,坚持久久为功,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設重点,打造更多学科高地,创建具有一流创新平台、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创新成果的优势特色学科(群),力争若干学科(群)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加快实现河南高等教育局部高端突破。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大力推进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多方共建行业特色高校,丰富共建形式,与国家部(委、局)、国有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一批高校,探索建立高校与部门、行业、企业、协会共建学科、学院和研发中心的机制。积极参与国家高校对口支援计划,提高省属高校受援比例,鼓励受援高校积极与东部支援高校开展深层次合作,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完善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瞄准国际发展前沿,与国家发展要求相衔接,主动适应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构建与我省产业需求、新型城镇化建设、民生改善需要更加适应、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实施重点学科提升计划,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资源共享、相互支撑、适应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学科群。探索构建专业人才需求监测预警系统,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施专业评估,增强专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拓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建立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状况预测和发布机制,依据社会需求、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及时调整专业结构。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学科专业建设。服务支撑“中国制造2025”,加强制造业相关核心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学科专业建设。助推健康中原建设,服务河南民生发展的重大需求,加强健康服务、全科医学、儿科医学、精神科、老年医学、护理等专业建设,加快紧缺人才培养。加快培养航空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空间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经济、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领域人才。服务国家信息经济发展战略,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局限,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量子通信、智能硬件和现代物流等新兴学科专业,加快培养信息技术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等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四、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评价为先的原则。积极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支持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科研与教学互动、培养与需求对接,着力创新法学、新闻传播学、农林、医学等领域人才培养机制。推动高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改进专业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改进教学评价机制以及学生考核机制,探索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学籍管理、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制度,方便学生跨专业和学校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加快从以管理者为本位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继续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表彰奖励优秀教学成果,带动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开展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新建本科高校合格评估,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加强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完善学生实习实践的相关制度,保障实践教育经费。
热点文章阅读